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203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4:06
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三透镜组(G3)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G3a)、光圈(S)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G3b),在第3b透镜组(G3b)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满足预定条件。由此,提供能实现小的像差变化并且即使在远摄端状态中,也能获得足够亮度的小型且高性能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摄影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等的具有减振功能的变倍 光学系统、配备变倍光学系统的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适合于摄影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等的变倍光学系统,其具 有减振功能且通过缩短其后焦而缩减尺寸的整个镜头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报 No.389057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No. 389057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然而,在常见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存在在远摄端状态中,极大地减小镜头亮度,同 时相对小型地构成整个镜头系统的问题。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实现小的像差的变 化,并且即使在远摄端状态下也能获得足够亮度的小型且高性能变倍光学系统、配备该变 倍光学系统的成像装置和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 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 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 组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 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 透镜组、光圈(aperture)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 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 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f3b/f4|<2. 00fvr/f4I<1. 00 其中,f3b表示第3b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减振 透镜组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有关的成像装置配备有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有关的变 倍光学系统。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 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 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 离改变;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 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 正;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 f 3a/f4 | <0. 53 fvr/f4I<1. 00 其中,f3a表示第3a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减振 透镜组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有关的成像装置配备有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有关的变 倍光学系统。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 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 和第四透镜组分别沿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包括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第三透镜组沿 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 透镜组;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 f 3a/f4 | <0. 540 其中,f3a表示第3a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有关的成像装置配备有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有关的变 倍光学系统。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 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 和第四透镜组分别沿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包括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第三透镜组沿 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 透镜组;第3b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负透镜构件;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 f3a/f4|<l. 00 0. 700<(-f3bn)/f3a<l. 500 其中,f3a表示第3a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bn表示第 3b透镜组内最像侧的负透镜构件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有关的成像装置配备有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有关的变 倍光学系统。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变倍 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 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该方法包 括:构造成使得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 离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 距离改变;布置第三透镜组,以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 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构造成使得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 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构造成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 f3b/f4|<2. 00 fvr/f4I<1. 00 其中,f3b表示第3b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减振 透镜组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变倍 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 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该方法包 括:构造成使得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 离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 距离改变;布置第三透镜组,以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 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构造成使得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 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构造成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 f3a/f4 | <0. 53 fvr/f4I<1. 00 其中,f3a表示第3a透镜组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减振 透镜组的焦距。 此外,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变 倍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 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该方法 包括:构造成使得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 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分别沿光轴移动;布置第一透镜组,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所述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f3b/f4|<2.00|fvr/f4|<1.00其中,f3b表示所述透镜组3b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所述减振透镜组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浩史柴田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