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学坤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054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它包括若干掩埋在城市绿化带下方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防地震装置、自动蓄排水闸门和维修进出口,在管廊的入河口处设有防倒灌装置,所述防地震装置的间隔小于300米,维修进出口开挖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处,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本发明专利技术涝时能排、旱时能蓄,一劳永逸解决城市内涝隐患,为地下管网管理得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供了操作平台,为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出行便利创造了技术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二)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下管网、下水道系统及综合管廊,普遍设计的比较保守,存在很多问题:1,安全隐患较多;2,功能单一或功能不够齐全;3,监测和管理不够智能;4,排涝、排污及各功能管线不能集成兼顾;5,占用地下空间资源太大;6,施工方法落后;7,建造成本较高;8,没有预留出城市未来发展所需的拓展功能。因此,出现了:反复开挖、重复建设、管道泄漏、燃气爆炸、城市内涝、井盖伤人、泄漏污染、地震破损、冰雪灾害等“综合城市病”。(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消除“城市综合病”的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包括若干掩埋在城市绿化带下方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防地震装置、自动蓄排水闸门和维修进出口,在管廊的入河口处设有防倒灌装置,所述防地震装置分段安装,其间隔小于300米,维修进出口开挖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处,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其中:防地震装置包括不锈钢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两端分别连接能够与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连接的法兰,所述法兰用铸钢材料制作,所述不锈钢波纹管和法兰内部设有防水橡胶管,所述防水橡胶管的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连接;维修进出口包括在公共交通候车亭内开挖的维修井,维修井的四个角与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四个支撑柱浇筑为一体,维修井的上下游分别为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所述维修井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三者的长度之和,所述维修井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盖严实;维修井内修建矩形雨水通道连接上下游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所述矩形雨水通道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内部的雨水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所述矩形雨水通道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支撑;所述公共交通候车亭的四个支撑柱,综合管廊内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矩形雨水通道的支撑立柱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维修井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两侧的空隙,两侧的空隙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为2~3米;所述维修井内设有手扶楼梯,靠近手扶楼梯处的矩形雨水通道上设有密封仓门,在手扶楼梯上方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上留有矩形或圆形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指纹安全识别系统;所述矩形雨水通道离维修井的底面距离为1.8~2米;自动蓄排水闸门包括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连接的铸铁法兰,所述铸铁法兰上开有缺口,缺口处设有两根平行的立柱导轨槽,两根立柱导轨槽上端通过横向板连接,在两根立柱导轨槽之间安装有闸门,横向板上安装有闸门启闭机,所述闸门启闭机上的梯形螺杆与安装在闸门上端的插口连接,所述闸门下端为能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内的维修平台和排水沟密封的倒凸字型;所述立柱导轨槽上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与闸门启闭机电路连接;所述闸门底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镶嵌有密封胶条;防倒灌装置包括两段具有同样的倾斜断面、但倾斜方向相反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在两个倾斜断面上开有若干半圆形槽,两段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通过紧固件固定对接成一个笔直管体后,半圆形槽就组合成了若干镶嵌槽,每个镶嵌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轴套,在同一个水平方向的聚四氟乙烯轴套之间安装有不锈钢轴,每一根不锈钢轴上焊接有不锈钢百叶片,其中每一片不锈钢百叶片的下端搭在其下方的不锈钢百叶片上,所有的不锈钢百叶片组成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内壁相吻合的百叶窗;在不锈钢百叶片的靠近不锈钢轴的一面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的内壁上设有与不锈钢百叶片吻合的斜凸台面;所述不锈钢百叶片的靠近不锈钢轴的一面的周边黏贴有密封橡胶条。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直径为3~8米,其轴向伸缩尺寸至少为150毫米。所述闸门启闭机还连接有手动摇柄。所述铸铁法兰和立柱导轨槽一体制成。所述不锈钢百叶片的厚度不大于3毫米;在不锈钢百叶片的上游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连接自动强力排涝系统。所述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的倾斜断面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度为30°。所述维修井的四周墙面和底面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并做防渗水处理。所述维修井的上游为自动蓄排水闸门,所述自动蓄排水闸门的铸铁法兰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和维修井的墙面浇筑为一体。所述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不锈钢波纹管和防水橡胶波纹管的横截面为配套的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矩形。所述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的安装电力线路的电力管道仓内设有自动消防灭火喷淋装置,在燃气管道仓、自来水管道仓、污水管道仓、热力管道仓内,分别分段装有传感器并与总控制系统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涝时能排、旱时能蓄,一劳永逸解决城市内涝隐患。2“拉链式马路”、“蛛网式线缆”得到根本改变。3、井盖伤人的事故得到永久性避免。4、冰雪、雷电对电力、通信线缆的侵害得到有效杜绝。5、雨、污不分及泄露污染得到根本性治理。6、管线混乱的弊端得到彻底解决。7、管线泄露、爆炸等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管控。8、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9、为管道内的机械化清淤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10、为城市地上、地下市政建设规划留足了充分的设计空间。11、为地下管网管理得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供了操作平台。12、为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出行便利创造了技术条件。(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地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维修进出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与矩形雨水通道的位置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自动蓄排水闸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自动蓄排水闸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防倒灌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2防地震装置,3维修进出口,4自动蓄排水闸门,5防倒灌装置;101燃气管道仓,102自来水管道仓,103污水管道仓,104热力管道仓,105电力管道仓;201不锈钢波纹管,202法兰,203防水橡胶波纹管;302公共交通候车亭,303矩形雨水管道,305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306盖板,307手扶楼梯,308空隙,309密封仓门,310支撑柱,311支撑立柱,312维修井。402铸铁法兰,403立柱导轨槽,404横向板,405闸门启闭机,406梯形螺杆,407手动摇柄,408闸门,409插口,410水位检测传感器,411凹槽,412密封胶条,413维修平台,414排水沟。502镶嵌槽,503聚四氟乙烯轴套,504不锈钢轴,505不锈钢百叶片,506斜凸台面,507密封橡胶条。(五)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该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它是通过集成、模块化、包容性设计,把城市所有地下管线以及电力、通信网络、监控、排涝、排污等,全部纳入到一个综合管体内,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资源,把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经计算机储存、分析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包括若干掩埋在城市绿化带下方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防地震装置(2)、自动蓄排水闸门(4)和维修进出口(3),在管廊的入河口处设有防倒灌装置(5),所述防地震装置(2)分段安装,其间隔小于300米,维修进出口(3)开挖在公共交通候车亭(302)处,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其中:防地震装置(2)包括不锈钢波纹管(201),不锈钢波纹管(201)两端分别连接能够与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的法兰(202),所述法兰(202)用铸钢材料制作,所述不锈钢波纹管(201)和法兰(202)内部设有防水橡胶(203)管,所述防水橡胶(203)管的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维修进出口(3)包括在公共交通候车亭(302)内开挖的维修井(312),维修井(312)的四个角与公共交通候车亭(302)的四个支撑柱(310)浇筑为一体,维修井(312)的上下游分别为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所述维修井(312)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三者的长度之和,所述维修井(312)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305)盖严实;维修井(312)内修建矩形雨水通道(303)连接上下游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内部的雨水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312)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311)支撑;所述公共交通候车亭(302)的四个支撑柱(310),综合管廊内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303)、矩形雨水通道(303)的支撑立柱(311)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维修井(312)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303)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303)两侧的空隙(308),两侧的空隙(308)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为2~3米;所述维修井(312)内设有手扶楼梯(307),靠近手扶楼梯(307)处的矩形雨水通道(303)上设有密封仓门(309),在手扶楼梯(307)上方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305)上留有矩形或圆形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306),所述盖板(306)上安装有指纹安全识别系统;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离维修井(312)的底面距离为1.8~2米;自动蓄排水闸门包括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的铸铁法兰(402),所述铸铁法兰(402)上开有缺口,缺口处设有两根平行的立柱导轨槽(403),两根立柱导轨槽(403)上端通过横向板(404)连接,在两根立柱导轨槽(403)之间安装有闸门(408),横向板(404)上安装有闸门启闭机(405),所述闸门启闭机(405)上的梯形螺杆(406)与安装在闸门(408)上端的插口(409)连接,所述闸门下端为能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内的维修平台(413)和排水沟(414)密封的倒凸字型;所述立柱导轨槽(403)上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410),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410)与闸门启闭机(405)电路连接;所述闸门底部开有凹槽(411),所述凹槽(411)内镶嵌有密封胶条(412);防倒灌装置包括两段具有同样的倾斜断面、但倾斜方向相反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在两个倾斜断面上开有若干半圆形槽,两段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通过紧固件固定对接成一个笔直管体后,半圆形槽就组合成了若干镶嵌槽(502),每个镶嵌槽(502)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轴套(503),在同一个水平方向的聚四氟乙烯轴套(503)之间安装有不锈钢轴(504),每一根不锈钢轴(504)上焊接有不锈钢百叶片(505),其中每一片不锈钢百叶片(505)的下端搭在其下方的不锈钢百叶片(505)上,所有的不锈钢百叶片(505)组成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内壁相吻合的百叶窗;在不锈钢百叶片(505)的靠近不锈钢轴(504)的一面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的内壁上设有与不锈钢百叶片(505)吻合的斜凸台面(506);所述不锈钢百叶片(505)的靠近不锈钢轴(504)的一面的周边黏贴有密封橡胶条(5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包括若干掩埋在城市绿化带下方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防地震装置(2)、自动蓄排水闸门(4)和维修进出口(3),在管廊的入河口处设有防倒灌装置(5),所述防地震装置(2)分段安装,其间隔小于300米,维修进出口(3)开挖在公共交通候车亭(302)处,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顶部到地平面的距离为至少3米,其中:防地震装置(2)包括不锈钢波纹管(201),不锈钢波纹管(201)两端分别连接能够与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的法兰(202),所述法兰(202)用铸钢材料制作,所述不锈钢波纹管(201)和法兰(202)内部设有防水橡胶波纹管(203),所述防水橡胶波纹管(203)的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维修进出口(3)包括在公共交通候车亭(302)内开挖的维修井(312),维修井(312)的四个角与公共交通候车亭(302)的四个支撑柱(310)浇筑为一体,维修井(312)的上下游分别为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所述维修井(312)的长度大于自动掘进机、顶管机和一个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三者的长度之和,所述维修井(312)的上口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305)盖严实;维修井(312)内修建矩形雨水通道(303)连接上下游的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内部的雨水通道形状相同,为倒凸字型,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上端敞口,并修建至维修井(312)口,下端悬空并用支撑立柱(311)支撑;所述公共交通候车亭(302)的四个支撑柱(310),综合管廊内的墙面、矩形雨水通道(303)、矩形雨水通道(303)的支撑立柱(311)用捆扎好的钢筋笼和混凝土灰浆浇筑为一体,并做防渗水处理;维修井(312)的宽度为矩形雨水通道(303)的宽度再加上矩形雨水通道(303)两侧的空隙(308),两侧的空隙(308)宽度相等,每侧的宽度为2~3米;所述维修井(312)内设有手扶楼梯(307),靠近手扶楼梯(307)处的矩形雨水通道(303)上设有密封仓门(309),在手扶楼梯(307)上方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305)上留有矩形或圆形进出口,在该进出口处设有铸铁盖板(306),所述盖板(306)上安装有指纹安全识别系统;所述矩形雨水通道(303)离维修井(312)的底面距离为1.8~2米;自动蓄排水闸门包括两端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连接的铸铁法兰(402),所述铸铁法兰(402)上开有缺口,缺口处设有两根平行的立柱导轨槽(403),两根立柱导轨槽(403)上端通过横向板(404)连接,在两根立柱导轨槽(403)之间安装有闸门(408),横向板(404)上安装有闸门启闭机(405),所述闸门启闭机(405)上的梯形螺杆(406)与安装在闸门(408)上端的插口(409)连接,所述闸门下端为能与智能型多功能综合下水管道(1)内的维修平台(413)和排水沟(414)密封的倒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坤
申请(专利权)人:赵学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