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97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缓冲装置,其即使在电梯的额定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装置的高度,且可以不加深底坑的深度,能够简化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用缓冲装置包括:耗能型缓冲器(例如,液压缓冲器),其在轿厢或对重冲撞时吸收冲撞能,当该冲撞能解除时,该耗能型缓冲器自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而具有复原装置;蓄能型缓冲器,其与上述耗能型缓冲器串联固定,可吸收冲撞能,即使该冲撞能被解除,该蓄能型缓冲器也可自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例如由像橡胶那样的弹性件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设置在电梯的井道底部,用于在轿厢或对重下降到超越最下层时缓和冲击、以使轿厢或对重安全停止。
技术介绍
图7为表示现有电梯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在图7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具有驱动绳轮2的曳引机3和偏导轮4。在驱动绳轮2和偏导轮4上卷绕有主绳索5。主绳索5的一端悬吊在轿厢6上,而另一端悬吊在对重7上。通过驱动绳轮2的旋转,轿厢6和对重7吊桶式地进行升降。在发生某种异常状态时,电梯的轿厢6或对重7有可能下降到超越了最下层。因此,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作为电梯用缓冲装置的轿厢缓冲器8和对重缓冲器9,以使即便在上述异常状态下,也能够缓和由于轿厢6或对重7与井道1的底部(底坑)的冲撞而引起的冲击,从而使轿厢6或对重7安全停止。以往,在该电梯用缓冲装置中,有耗能型缓冲器和蓄能型缓冲器。耗能型缓冲器例如使用液压缓冲器,耗能型缓冲器可吸收冲撞能,当该冲撞能解除时,其不能通过自身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而要同时使用复原装置。该耗能型缓冲器针对高速电梯中的比较大的冲撞能进行使用。现有的液压缓冲器构成为包括圆筒状的液压缸,其竖立设置在井道1的底部,并填充有工作油;圆筒状的柱塞(plunger),其可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地插入在液压缸内;形成于柱塞底部的阻尼孔;细长的圆锥状部件(控制杆),其以末端插入在阻尼孔中的方式竖立设置在液压缸底部;复位弹簧,其弹性地支承柱塞并使其复原。并且,为了降低轿厢6或对重7与液压缓冲器发生冲撞时产生的冲击和噪音,在柱塞顶部设有缓冲部件。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假设产生某种异常情况,并且轿厢6或对重7与位于液压缓冲器上部的缓冲部件发生冲撞。这时,柱塞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被压向下方,液压缸内的工作油被柱塞的下表面推压而从阻尼孔喷出流入到柱塞内。这时,由于控制杆具有朝向下方逐渐变粗的锥状,因此随着柱塞的下降,阻尼孔的使工作油通过的面积变小,因而工作油的阻力逐渐增大,使柱塞的下降速度降低,从而缓和了冲击。之后,当提升轿厢6或对重7使负载解除时,通过被压缩的复位弹簧的回复力,柱塞被推向上方,从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另外,其他现有的液压缓冲器构成为在填充有工作油的液压缸内,使形成为直径依次减小的多个柱塞重合,并使它们能够通过工作油而沿上下方向伸缩,另外,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多个柱塞恢复到原来位置的复位弹簧。相对于上述的由一个柱塞构成的液压缓冲器,这种将柱塞形成为多段的液压缓冲器在相同的行程内,能够降低液压缓冲器的高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上文描述的是有关作为耗能型缓冲器的液压缓冲器,而作为另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蓄能型缓冲器具有如下结构吸收冲撞能,在该冲撞能解除时,上述缓冲器可自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例如由弹簧或橡胶那样的弹性件构成。该蓄能型缓冲器针对低速电梯中的比较小的冲撞能进行使用。并且,例如,如聚氨酯那样的弹性件能够压缩整体高度的80%(即,缓冲器的行程为整体高度的80%),在轿厢6或对重7冲撞时,可使缓冲器的行程(压缩)达到整体高度的80%以缓和冲击。然后,当提升轿厢或对重使负载解除时,被压缩的弹性件恢复到原来的高度(即,整体高度)(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8-108984号(第4~5页、图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217577号(第4~6页、图1)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217577号(第2~5页、图1)非专利文献1Elastogran公司产品目录“Cellasto A celluarpolyurethane elastomer”、P.1这种电梯用缓冲装置设计成具有预定的行程,以便使轿厢6或对重7在以额定速度的1.15倍的速度冲撞时,以预定的减速度安全减速。因此,随着额定速度变成高速,电梯用缓冲装置的行程变长。在额定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在上述现有的由一个柱塞构成的液压缓冲器中,柱塞的长度需要是大于等于液压缓冲器的行程的长度,并且,液压缸由于需要收容柱塞的进入,因此液压缸也需要与柱塞的长度大致相当的长度,从而使得液压缓冲器的高度变高。这样,当液压缓冲器的高度变高时,则井道1的底坑的深度必须相应地加深,从而存在建筑工程经济性差的问题。并且,在液压缓冲器的搬入、安装工程中,还存在着因缓冲器尺寸长而导致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对于由一个柱塞构成的液压缓冲器,在上述将柱塞形成为多段的液压缓冲器中,能够确保预定的行程,并且能够减小液压缓冲器的高度,因此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由于采用了使多个柱塞重合并能够通过工作油沿上下方向伸缩的结构,因此构成部件增加,从而导致经济性变差。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蓄能型缓冲器的行程为整体高度的80%,因此能够确保预定的行程,并且能够减小缓冲器的高度。但是,这种蓄能型缓冲器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按照欧洲法令EN法规(EN81-11998)中,只能适用于额定速度小于等于60m/min的电梯。另外,按照EN法规,耗能型缓冲器的应用可以与额定速度无关,然而,当应用于额定速度超过60m/min的电梯时,则存在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缓冲装置,该电梯用缓冲装置即使在电梯的额定速度超过60m/min的高速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装置的高度,可以不加深底坑的深度,能够简化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缓冲装置是将耗能型缓冲器和蓄能型缓冲器通过串连固定进行组合的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串联固定耗能型缓冲器和蓄能型缓冲器,即使在电梯的额定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装置的高度,能够简化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图。图2为表示现有液压缓冲器的高度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高度的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图。图7为表示现有电梯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标号说明1井道;2驱动绳轮;3曳引机;4偏导轮;5主绳索;6.轿厢;7对重;8轿厢缓冲器;9对重缓冲器;10a、10b、10c液压缓冲器;11a、11c蓄能型缓冲器;12a、12b安装台;13a、13b工作油;14a、14b液压缸;15a、15b柱塞;16a、16b凸缘;17a、17b弹簧座;18a、18b底部部件;19a、19b阻尼孔;20a、20b控制杆;21a、21b复位弹簧;22、23缓冲部件;24安装台;25限制件;26安装板;27螺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为表示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用缓冲装置的图。在图1中,将蓄能型缓冲器11a串联固定在作为耗能型缓冲器的液压缓冲器10a的上端部。下面,对液压缓冲器10a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安装台12a上,竖立设置有填充了工作油13a的圆筒状的液压缸14a。在液压缸14a中插入有可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的圆筒状的柱塞15a。在液压缸14a的上端部固定有凸缘16a。在柱塞15a的上端部固定有弹簧座17a。柱塞15a具有封闭底部的底部部件18a,在底部部件18a的中央形成有阻尼孔19a。在安装台12a上立起设置有末端部插入在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缓冲装置,其设置在井道的底部,并且设置在轿厢或对重的下方,用于缓和轿厢或对重冲撞时的冲击,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型缓冲器;和蓄能型缓冲器,其与上述耗能型缓冲器串联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村光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