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矿显热换热装置及换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682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矿显热换热装置和换热方法,换热装置从上至下包括一贮存区、一冷却区、以及与贮存区和冷却区皆联通的一热输送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装置上部为贮存区,下部为冷却区,形成了竖窑结构,由于上部的烧结矿将送料口封住,此时换热装置内就形成了近似封闭的结构,在冷却区底部直接向烧结矿上通入冷却气体,相比于现有环冷机,这种换热装置中冷却气体在竖窑结构内循环流动,良好的气密性使其漏风率接近于零,同时由于冷却气体在密封的竖窑结构内对物料进行冷却,大大降低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此外由于冷却区竖直放置,烧结矿从冷却区下部落下,可在冷却区下部设置定位接矿设备,这样烧结矿落入定位接矿设备,使得粉尘易得到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矿显热换热装置和换热方法。
技术介绍
钢铁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以我国为例,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约8.23亿吨,约占全球预估产量的一半。目前,钢铁生产中烧结流程的单位吨烧结矿能耗指标较高。因此,研发相应的回收余热的方法,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无论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还是对企业效益,均有重大意义。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及利用是降低烧结流程能耗的重要措施。对比而言,烧结矿显热基数较大,由空气作为载体可高效携带烧结矿显热部分,因此烧结矿显热部分的高效收集和利用是整个烧结减能增效的中心。目前冷却烧结矿主要采用鼓风式环冷或带冷工艺,其存在故障率高、维修频繁且难度大、运行电耗高、漏风点多、漏风量大(超过30% )、热参数波动大、冷却效果差、返矿率高等弊端。烧结矿在冷却的过程中,热能变为废气显热,废气温度在100?400°C之间,因此具有余热总量大、含尘量高、污染严重等特点,因此给予烧结矿显热换热一直是钢铁生产余热利用和环境治理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烧结矿显热换热装置和换热方法,上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矿显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一用于放置烧结矿的贮存区;一用于冷却烧结矿的冷却区,所述冷却区底板为可活动结构,使得冷却区内的烧结矿能够离开冷却区,贮存区与冷却区相互贯通,冷却区具有用于输送冷却气体的冷气输送结构;还包括一热输送区,与贮存区与冷却区皆相通,并用于将贮存区和冷却区内的热循环气体通往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李劲松徐雪于春婷于滢陈很平姜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