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善骏专利>正文

双向立交快捷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67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和道路规划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基本方式是由上行面(1)、下行面(11)压夹囊胎(2)组成的胎带在动力驱动下连续上行、下行构成双向立交快捷输送通道。本方案是基本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行人,解决人车争道,行人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又能象设备安装一样便捷,施工工期短,可拆卸移动,能适应城市建设和交通动态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装置是一道城市景观,可以美化城市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和道路规划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适用于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目前,还没有这种型式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随着城市化和汽车的普及,交通和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据报道我国交通死亡人数每年已超过10万,人流车流的矛盾越来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运行效率,人车冲突、人车争道、人车安全已经危及每个人。贪图方便是人的本性,人们喜欢走近路、平路,不愿费力上下台阶、上下坡,不愿长时间等候车辆找机会通过。而当行人感到不方便时,则会有违章穿行道路行为出现;由于目前交通设施严重违背人性化,行人就会扰乱交通秩序,这是行人交通不安全的根源。鉴于这种状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人性化、方便行人,行车又不受影响,解决人车争道,行人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拥堵问题,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适用、先进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用于缓解交通和提高交通安全,充分提高道路、人车的通行能力,又宜于被行人通行喜爱,寓行于乐,使交通管理事半功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也是这种方案装置的基本形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行人,行车又不受影响,交通安全顺畅,解决人车争道,行人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缓解交通和提高交通安全,充分提高道路、人车的通行能力,寓行于乐,使交通安全管理事半功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基本方式是主要由上行面(1)、下行面(11)压夹囊胎(2)组成胎带,胎带可以在动力驱动下连续上行、下行构成双向立交快捷输送通道。为给胎带提供循环输送的动力,一般在两端安装驱动装置(3)和驱动装置(4),有时也可以在其它位置安装驱动装置,在不提供动力驱动时双向立交快捷通道可以被当作普通立交桥使用。驱动输送时行人或其它通过上行面(1)、下行面(11)分别被双向连续输送到道路、河流等的两侧,囊胎(2)中冲压有气体或是弹性体,胎带就会涨紧弹压在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4)的滚轮和上滚轴(7)、下滚轴(8)上,囊胎(2)中冲压有气体对行人或其它通过上行面(1)、下行面(11)输送时还有缓冲稳定作用。胎带支持在上滚轴(7)和下滚轴(8)上运动输送行人或其它,上滚轴(7)和下滚轴(8)分别被安装在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上,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一般是钢构体,其上有护栏和动态扶手,下拱体(6)也是横跨越道路、河流等的拱桥体,其支持上部的全部荷载,上拱体(5)支持其上部外还有防止机械运转伤人的作用。由于下行面(11)输送行人或其它时是从胎带两侧上下,因此在下行面(11)的下引导道(12)、下引导道(13)与上拱体(5)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保护体(9)和分流保护体(10)。上引导道(14)、上引导道(15)一般安装在胎带正面,上引导道(14)、上引导道(15)、下引导道(12)、下引导道(13)为了防止重车辆通过可以在其与路面结合部设置几级台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是一种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等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也是这种方案装置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行人,行车不受影响,符合人性,解决了人车争道,行人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交通拥堵状况,缓解了交通和提高了交通安全,充分发挥了道路的人车通行能力。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方案使行人双向立交自动快捷,其又能象设备安装一样便捷,可以在道路上多处替代人行天桥和地道安装,施工工期短,钢构件可拆卸移动调整,能适应城市建设和交通动态变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是一道城市景观,可以与城市建筑物协调,工业化成批生产后能大量应用于通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原理结构剖视图。仅为一个特例。参照图1,行人或其它通过上行面(1)、下行面(11)分别被连续输送到道路、河流等的两侧,在输送运转中囊胎(2)中冲压有气体使胎带紧压在驱动装置(3)和驱动装置(4)的滚轮上,囊胎(2)中冲压的气体对行人或其它通过上行面(1)、下行面(11)输送时还有缓冲稳定作用。胎带支持在上滚轴(7)和下滚轴(8)上运动输送行人或其它,上滚轴(7)和下滚轴(8)分别被安装在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上,上拱体(5)和下拱体(6)是钢构体,其上有护栏和动态扶手,上拱体(5)和下拱体(6)可以上拱也可以下拱和做成其它曲面、折面形等,下拱体(6)也是横跨道路、河流等的拱桥体,能支持上部的全部荷载,上拱体(5)除支持其上部外还有防止机械运转伤人的作用,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一般主要都是有拱体梁和拱体壳组成,支承主要靠拱体梁,上拱体(5)的拱体梁一般支承连接在下拱体(6)的拱体梁上,当然其也可以支承在地面上,拱体壳一般主要分别固定在拱体梁上,拱体梁形式不做限定。在制做胎带时上行面(1)、下行面(11)压夹囊胎(2)组成胎带的形式不做限定,上行面(1)和下行面(11)可以是一体中间有孔装压囊胎(2),也可以是主要分体压夹囊胎(2)等形式,另外囊胎(2)不限于是气囊,中部被压夹的囊胎(2)等也可以变形成各形弹性体,如块状、带状、棒状等和能用做被装压的材料等;驱动装置(3)和驱动装置(4)、上滚轴(7)和下滚轴(8)在运用中可以有调整位置装置以便顶压胎带。由于下行面(11)输送行人或其它时是从胎带两侧上下,因此在下行面(11)的下引导道(12)、下引导道(13)与上拱体(5)的交接处设置了分流保护体(9)和分流保护体(10)。上引导道(14)、上引导道(15)安装在胎带正面并且也可以偏侧安装,上引导道(14)、上引导道(15)、下引导道(12)、下引导道(13)为了防止有重车辆通过破坏本装置,可以在其与路面结合部设置几级台阶,引导道还可以是台阶式电梯,也还可以在上行面(1)、下行面(11)上设计台阶。由于行人或其它通过时不要登高,过街相似做过山车,省力轻松,被行人乐与接受,使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改善。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涉及交通、安全和道路规划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主要有上行面(1)、下行面(11)、囊胎(2)、驱动装置(3)和驱动装置(4),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上滚轴(7)和下滚轴(8)组成,其特征是上行面(1)、下行面(11)压夹囊胎(2)组成胎带安装在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4)和上拱体(5)、下拱体(6)上的上滚轴(7)、下滚轴(8)上构成双向立交快捷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其特征是上行面(1)、下行面(11)中压夹有囊胎(2)并组成胎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其特征是上拱体(5)、下拱体(6)上安装有上滚轴(7)、下滚轴(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其特征是下拱体(6)也是横跨越道路、河流等的拱桥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其特征是在下行面(11)的下引导道(12)、下引导道(13)与上拱体(5)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保护体(9)和分流保护体(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和道路规划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基本方式是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涉及交通、安全和道路规划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河流的双向立交快捷通道方案,主要有上行面(1)、下行面(11)、囊胎(2)、驱动装置(3)和驱动装置(4),上拱体(5)和下拱体(6),上滚轴(7)和下滚轴(8)组成,其特征是:上行面(1)、下行面(11)压夹囊胎(2)组成胎带安装在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4)和上拱体(5)、下拱体(6)上的上滚轴(7)、下滚轴(8)上构成双向立交快捷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骏
申请(专利权)人:孙善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