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58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所述专用栽培架包含:上部立柱(1)、下部立柱(2)、横担(3)、U型套锁(4)、斜支撑(5)、压顶簧(6)、自攻钉(7)、主拉线(8)、支脚(9)、锚石(10)、拉线(11)、花篮螺丝(12)、长螺丝(13)、卡口(14)。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用于不同栽培环境栽培番茄;番茄植株株型美观;增加留果留穗数量;栽培架使用年限长;栽培架装置轻便、可拆卸;可按要求调整横担高度和数量,控制留果留穗数量或适应不同栽培条件;将篱壁式栽培引入番茄栽培中;可根据栽培环境调节行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番茄栽培
,是一种用于番茄不同栽培环境种植的栽培架 式,具体是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
技术介绍
无限生长型的番茄植株茎干细软,不能支撑植株直立生长,在传统上番茄栽培多 采用竹竿搭架或吊蔓来固定植株,实现高产。 -种传统番茄栽培方法是采用竹竿(或木杆、粗賴杆等)搭架,通过将番茄主茎捆 绑在插入±中的竹竿上来使番茄植株直立生长。运种方法虽然可W解决番茄植株倒伏问 题,但存在W下不足:限制番茄植株生长高度,因而减少单株留果穗数量,从而限制番茄产 量潜力的发挥;搭架栽培需要较宽的畦面,如果植株较高,也不能密植栽培,导致±地利用 率低;竹竿等使用寿命短,尤其是插入±中部分极易腐烂,导致番茄植株倒伏;竹竿搭架不 美观,承重力有限。 生产上,另一种传统的番茄栽培方法是吊蔓,运种方法引自国外,是伴随番茄设施 栽培而普遍采用的。吊蔓方式是将吊绳的上端固定在拉设好的吊绳钢丝上,下端捆绑在番 茄植株基部,随着植株不断生长,持续缠绕在番茄茎杆上。运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用竹竿等材料搭架的不足,但仍存在额外难题。吊蔓方法最初主要用于现代溫室或连栋 大棚,其棚室主体强度高,设有专口用于吊蔓的钢丝,但随着在单栋大棚中的普遍应用,出 现大棚主体骨架强度不够,结果盛期出现植株和果实将大棚坠塌的现象。此外,如果吊蔓技 术掌握不好,常会出现随着茎杆变粗、坐果增多,吊绳勒进番茄茎杆内,影响养分及水分的 正常运输,甚至勒断茎蔓,影响植株正常发育;吊蔓方式常采用绕蔓的方法将植株固定于吊 绳上,番茄属于草本植物,茎杆脆弱易折断,绕蔓方式不当容易折断生长点,严重影响番茄 植株发育;吊蔓方法虽然能够密植番茄,并实行长季节栽培,但使用吊蔓方式时番茄幼苗时 期就需要绑上吊绳,根据长Ξ角地区的气候条件,会严重影响植株冠层通风透光条件,导致 番茄幼苗质量下降;而且传统吊蔓的使用也受到园艺设施的限制,只能在具有一定承重力 的大棚或溫室中才能使用;吊蔓番茄只有细软的吊绳固定,因而不能有大幅度的晃动,否则 番茄植株间相互碰撞,导致落花落果;由于露地栽培没有适宜吊蔓的设施,因此吊蔓栽方法 不适用于番茄的露地栽培。[000引此外,现有的两种方法均为支持物沿茎干向上引导植株生长,无法按人为设计要 求改变番茄空间生长姿态,限制了番茄植株控制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吊蔓栽培方法不能用于室外,并且会给大棚和溫室带来 负重;而竹竿搭架不美观,使用寿命短,而且会限制番茄留果留穗数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 番茄专用栽培架,所述栽培架包含:上部立柱、下部立柱、横担、U型套锁、斜支撑、压顶黃、自 攻钉、主拉线、支脚、错石、拉线、花篮螺丝、长螺丝、卡口,其中,错石由水泥诱筑而成,错石 固定下部立柱并埋入地下Im深,每垄的下部立柱成一条直线,根据番茄垄的长短确定下部 立柱数量,相邻两个立柱间距离为5.5~6.5m;卡口位于上部立柱的下端,上部立柱通过卡 口与下部立柱对接后使用自攻钉固定,W形成立柱整体;斜支撑的上端通过长螺丝固定有U 型套锁,U型套锁套在上部立柱上并通过自攻钉固定,斜支撑的支脚撑地;横担通过压顶黃 固定于对接好的上部立柱上,横担之间的距离和数量根据栽培需要而定;每根横担的两端 分别连接拉线,拉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上部立柱相同部位的横担上,从下向上数第Ξ 个横担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拉线,主拉线用花篮螺丝固定;所述横担可在40-75cm长度伸缩。 优选的,所述横担数量为6个,前Ξ个横担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5cm,后Ξ个横担之 间的距离保持在25畑1。 优选的,所述横担由粗细两根钢管连接而成,粗钢管40cm,细钢管35畑1,横担可在 40~75cm长度伸缩。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下部立柱间间距为6m。 优选的,所述错石由水泥诱筑而成,长50cm、宽80cm、厚50cm。 优选的,斜支撑的角度与地面保持在45°-60°之间,将斜支撑底部的支脚与斜支撑 成直角焊接,支脚埋入±中。 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番茄栽培方法,它包括整地、定植密度、定植管理和栽培 架安装,其中栽培架安装基于本技术公开的番茄专用栽培架,具体安装方法为: 在定植前根据定植计划确定的株行距安装好栽培架;下部立柱采用错石固定于地 面,并用斜支撑和拉线增强两端支架固定的强度;位于畦面上的支架下部立柱垂直插入地 下Im,并通过自攻钉安装上部立柱;立柱与立柱间的距离优选设定为6m。采用大小行种植番茄,小行距为25~35cm,大行距为105~115cm;在定植前根据定 植计划确定的株行距安装好栽培架;畦两端的下部立柱采用错石固定于地面,并用斜支撑 和主拉线增强两端支架固定的强度;位于畦面上的支架下部立柱垂直插入地下95~105cm, 安装完成下部立柱后,通过自攻钉安装上部立柱;当番茄植株主茎高37~43cm时安装第一个横担,第一个横担安装高度距离地面28 ~32cm,此时第一个横担缩至最短,长度为40cm,并在第一个横担两端各拉上一根拉线,捆 绑拉线时需在两端各留出5cm的距离,W保证拉线不滑落;将番茄植株主茎固定于拉线上, 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达到57~63cm后安装第二个横担,第二个横担长度与第一个相同,第 二个横担安装高度距离地面48~52cm;并在第二个横担两端各拉上一根拉线,此时不捆绑 主茎,番茄植株主茎置于拉线外侧,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达到77~83cm后将第二个横担升 高到距离地面63~67cm处,然后将番茄植株主茎捆绑于第二个横担的拉线上;待番茄植株 主茎高度达到97~103cm后,安装第Ξ个横担,第Ξ个横担长度与前两个横担相同,第Ξ个 横担安装高度距离地面83~87cm;并在第Ξ个横担两端各拉上一根主拉线,将番茄植株主 茎置于主拉线外侧;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达到117~123cm后,将第Ξ个横担升高到距离地 面98~102cm处,然后将番茄植株主茎捆绑于第Ξ个横担的主拉线上;(此时,长Ξ角地区已 经进入高溫,大棚内溫度高,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为增强通风透光,应适当增加小行距, 在此高度增加小行距不会影响工人田间操作)同时,将第四个横担安装于距离地面113~ 117cm高度处,第四个横担两端各拉伸长度拉伸至50cm,第四个横担两端各拉上一根拉线, 将番茄植株主茎置于拉线内侧,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距离地面137~143cm后,将第四个横 担向上移动并固定于距离地面123~127cm高度处,然后将番茄植株主茎捆绑于第四个横担 的拉线上(如此操作,番茄小行距增加10cm,大行距减小10cm,番茄植株冠层通风透光条件 转好,又不影响田间操作);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为147~153cm时,安装第五个横担,第五个 横担长度拉长至60cm,将第五个横担设置在距离地面138~142cm处,并在第五个横担两端 各拉上一根拉线,将番茄植株主茎置于拉线内侧;待番茄植株主茎高度生长到距离地面167 ~173cm后将第五个横担升高到距离地面148~152cm处,然后将番茄植株主茎捆绑于第五 个横担的拉线上,并安装第六个横担,将第六个横担设置在距离地面163~167cm处,将第六 个横担拉长至70cm,并在第六个横担两端各拉上一根拉线,将番茄植株主茎置于拉线内侧; 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番茄专用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包含:上部立柱(1)、下部立柱(2)、横担(3)、U型套锁(4)、斜支撑(5)、压顶簧(6)、自攻钉(7)、主拉线(8)、支脚(9)、锚石(10)、拉线(11)、花篮螺丝(12)、长螺丝(13)、卡口(14),其中,锚石(10)由水泥浇筑而成,锚石(10)固定下部立柱(2)并埋入地下0.8~1.2m深,每垄的下部立柱(2)成一条直线,根据番茄垄的长短确定下部立柱(2)数量,相邻两个下部立柱(2)间距离为5.5~6.5m;卡口(14)位于上部立柱(1)的下端,上部立柱(1)通过卡口(14)与下部立柱(2)对接后使用自攻钉(7)固定,以形成立柱整体(17);U型套锁(4)套在上部立柱(1)上并通过自攻钉(7)固定,再用长螺丝(13)将斜支撑(5)固定在U型套锁(4)上,斜支撑(5)的支脚(9)撑地;横担(3)通过压顶簧(6)固定于对接好的立柱上,横担(3)之间的距离和数量根据栽培需要而定;每根横担(3)的两端分别连接拉线(11),拉线(11)的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上部立柱(1)相同部位的横担(3)上,从下往上数第三根横担(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拉线(8),主拉线(8)用花篮螺丝(12)固定;所述横担(3)可在40‑75cm长度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震沈盟蒋芳玲张川孙敏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