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包括托架本体、内胆、自锁式固定带;所述托架本体上端面向下凹陷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始端在所述托架本体前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收紧口,所述凹槽由其始端到其止端依次成型为颈部凹槽、头部凹槽,所述凹槽止端在所述托架本体后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扩张口;所述内胆插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内胆与所述凹槽紧密贴合;所述自锁式固定带包括卡块、齿带,所述卡块包括卡环、挠性锁止块、第一棘齿、第一拉环,所述齿带与所述卡环相匹配,所述齿带外侧端面上等间距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相匹配的第二棘齿,所述齿带端部设有第二拉环;能够快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颈使其保持在合理体位,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护理科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对于抢救和护理病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急救能够有效挽回病人生命,常见的,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便是室外急诊护理的技术之一,人工呼吸时对于病人的体位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其体位有仰头抬颏法和托颌法两种。仰头抬颏法需要医务人员一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性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但是此种方法需要一位医务人员两手同时操作,此时只能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当医务人员双手离开患者头颈而去对齐进行心肺复苏时,病人的体位无法保持,开放的气道容易随着病人头颈体位的变化又开始闭塞,使得人工呼吸的效果下降,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保持患者头颈体位的医疗器械,可以使患者头颈始终处于合理位置,保持气道畅通,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的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急诊护理科人工呼吸用头部调节装置,能够快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颈使其保持在合理体位,便于医务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本技术还可以储存急救医疗器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括托架本体、内胆、自锁式固定带;所述托架本体为矩形体,所述托架本体上端面向下凹陷成型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托架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始端在所述托架本体前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收紧口,所述凹槽由其始端到其止端依次成型为颈部凹槽、头部凹槽,所述头部凹槽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所述颈部凹槽,所述颈部凹槽与头部凹槽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凹槽止端在所述托架本体后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扩张口;所述内胆插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内胆与所述凹槽紧密贴合;所述自锁式固定带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一侧的卡块、设在所述托架本体另一侧的齿带,所述卡块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一侧的横截面为回型的卡环、设在所述卡环外侧上方的挠性锁止块,所述挠性锁止块内侧端面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有第一棘齿,所述第一棘齿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宽的角状,所述挠性锁止块外侧端面设有第一拉环,所述齿带与所述卡环相匹配,所述齿带外侧端面上等间距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相匹配的第二棘齿,所述齿带端部设有第二拉环。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上设有至少两只储物槽,每只储物槽上均铰接有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两侧分别设有一只插槽,所述内胆上与所述插槽相对应处设有与所述插槽相匹配的插块。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本体下端面四角设有吸盘。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本体下端面四角设有尖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不使用状态下,所述内胆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插块插入所述插槽内,然后将所述齿带插入所述卡环内,然后通过第二拉环拉动所述齿带使所述齿带收紧,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作用使所述卡带实现自锁,将所述内胆被卡带紧紧束缚在所述凹槽内,此时所述内胆不会占用多余空间,本技术便于携带,而且所述储物槽还可以从来储存急救药品。使用本技术进行急救时,一只手拉所述第一拉环将所述挠性锁止块向外拉,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分离,然后通过另一只手将所述卡带从所述卡环内拉出,然后将内胆取出,将本技术放在患者头部下方,并通过吸盘或者尖椎将本装置固定在底面上,使得患者颈部压在所述颈部凹槽内,同时将患者头部压在头部凹槽内,然后将所述卡带再次插入所述卡环内,拉紧卡带将患者的前额束缚住,由于所述头部凹槽深度大于所述颈部凹槽,患者的头部向后仰,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此时可以便于进行人工呼吸,而且当医务人员短暂的离开人工呼吸而去实施心肺复苏时,患者的体位也不会发生变化。本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颈使其保持在合理体位,便于医务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本技术还可以储存急救医疗器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托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托架本体,11.凹槽,11a.收紧口,11b.颈部凹槽,11c.头部凹槽,11d.扩张口,11e.插槽,2.内胆,21.储物槽,22.盖板,23.插块,31.卡块,31a.卡环,31b.挠性锁止块,31c.第一棘齿,31d.第一拉环,32.齿带,32a.第二棘齿,32b.第二拉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包括托架本体1、内胆2、自锁式固定带;所述托架本体1为矩形体,所述托架本体1上端面向下凹陷成型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托架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11始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前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收紧口11a,所述凹槽11由其始端到其止端依次成型为颈部凹槽11b、头部凹槽11c,所述头部凹槽11c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所述颈部凹槽11b,所述颈部凹槽11b与头部凹槽11c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凹槽11止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后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扩张口11d;所述内胆2插设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内胆2与所述凹槽11紧密贴合;所述自锁式固定带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卡块31、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另一侧的齿带32,所述卡块31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横截面为回型的卡环31a、设在所述卡环31a外侧上方的挠性锁止块31b,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内侧端面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有第一棘齿31c,所述第一棘齿31c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宽的角状,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外侧端面设有第一拉环31d,所述齿带32与所述卡环31a相匹配,所述齿带32外侧端面上等间距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31c相匹配的第二棘齿32a,所述齿带32端部设有第二拉环32b。进一步的,所述内胆2上设有至少两只储物槽21,每只储物槽21上均铰接有盖板2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两侧分别设有一只插槽11e,所述内胆2上与所述插槽11e相对应处设有与所述插槽11e相匹配的插块23。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本体1下端面四角设有吸盘。进一步的,所述托架本体1下端面四角设有尖锥。具体使用方法:本技术在不使用状态下,所述内胆2插入所述凹槽11内,所述插块23插入所述插槽11e内,然后将所述齿带32插入所述卡环31a内,然后通过第二拉环32b拉动所述齿带32使所述齿带32收紧,所述第一棘齿31c与所述第二棘齿32a作用使所述卡带32实现自锁,将所述内胆2被卡带32紧紧束缚在所述凹槽11内,此时所述内胆2不会占用多余空间,本技术便于携带,而且所述储物槽21还可以从来储存急救药品。使用本技术进行急救时,一只手拉所述第一拉环31d将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向外拉,所述第一棘齿31c与所述第二棘齿32a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本体(1)、内胆(2)、自锁式固定带;所述托架本体(1)为矩形体,所述托架本体(1)上端面向下凹陷成型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托架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11)始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前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收紧口(11a),所述凹槽(11)由其始端到其止端依次成型为颈部凹槽(11b)、头部凹槽(11c),所述头部凹槽(11c)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所述颈部凹槽(11b),所述颈部凹槽(11b)与头部凹槽(11c)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凹槽(11)止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后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扩张口(11d);所述内胆(2)插设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内胆(2)与所述凹槽(11)紧密贴合;所述自锁式固定带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卡块(31)、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另一侧的齿带(32),所述卡块(31)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横截面为回型的卡环(31a)、设在所述卡环(31a)外侧上方的挠性锁止块(31b),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内侧端面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有第一棘齿(31c),所述第一棘齿(31c)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宽的角状,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外侧端面设有第一拉环(31d),所述齿带(32)与所述卡环(31a)相匹配,所述齿带(32)外侧端面上等间距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31c)相匹配的第二棘齿(32a),所述齿带(32)端部设有第二拉环(32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现场急救头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本体(1)、内胆(2)、自锁式固定带;
所述托架本体(1)为矩形体,所述托架本体(1)上端面向下凹陷成型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托架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11)始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前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收紧口(11a),所述凹槽(11)由其始端到其止端依次成型为颈部凹槽(11b)、头部凹槽(11c),所述头部凹槽(11c)宽度和深度均大于所述颈部凹槽(11b),所述颈部凹槽(11b)与头部凹槽(11c)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凹槽(11)止端在所述托架本体(1)后端面成型为弧形的扩张口(11d);
所述内胆(2)插设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内胆(2)与所述凹槽(11)紧密贴合;
所述自锁式固定带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卡块(31)、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另一侧的齿带(32),所述卡块(31)包括设在所述托架本体(1)一侧的横截面为回型的卡环(31a)、设在所述卡环(31a)外侧上方的挠性锁止块(31b),所述挠性锁止块(31b)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爱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