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乘梯处的门及门吊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19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梯乘梯处门,其门本体由朝向乘梯处侧的表面板(11)、朝向升降通道侧的里板(12)、加强表面板(11)和里板(12)的加强部件(13)构成,用结合部件(15)将里板结合在表面板或加强部件上,该结合部件(15)在发生火灾时的高温条件下,可丧失对表面板或加强部件的约束力。借助该结合部件(15),抑制楼房火灾时电梯门的门本体的变形,防止电梯门的脱落,这样,防止烟雾和火焰侵入升降通道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乘梯处(ELEVATOR LANDING )的门及门吊挂装 置,特别涉及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能减少门的热变形、防止烟雾和 火焰侵入升降通道内的电梯乘梯处的门,以及防止火势向其它层蔓延的 门吊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内的电梯乘梯处设有作为轿箱乘降口的乘梯处门。乘梯处 门平常是关闭着的,将乘梯处侧与轿箱升降移动的升降通路侧之间挡住, 在轿箱着地时,该乘梯处门与轿箱侧的门连动地开闭。轿箱升降移动的升降通道是垂直的,从建筑物的最下层直到最上层, 在该升降通道内垂吊着调速器绳,或配置着朝着与轿箱相反方向升降移 动的平衡重物,在升降通道壁与轿箱之间保持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升降通道起到烟囱的作用,所以, 用金属等制的耐火材料构成乘梯处门,使火焰不能简单地进入升降通道 内。另外,当楼房发生火灾时,电梯的升降通道成为烟雾和火焰的通路, 渐渐往上层燃烧,更加大火势。烟雾和火灾之所以侵入升降通道内,是 因为电梯乘梯处的乘梯处门受热产生大的变形而脱落,乘降口成了烟雾 导入口的原因。图ll表示在电梯乘梯处,因受热而大大变形了的乘梯处门。图ll中, l是三方框,固定在壁2上。3是乘梯处门。乘梯处门3的左侧是升降通道, 右侧是乘梯处。4是固定在壁3的乘梯处上边部的顶軍。5是固定在乘降地面6上的门檻。吊辊7由安装在乘梯处门3上端部的吊架8支承着。在顶軍4 上安装着吊轨9,上述吊辊7可滚动地与该吊轨9接合。吊辊7在吊轨9上滚 动时,进行乘梯处门3开闭。在乘梯处门3的下端部安装着在门槛5的导槽 内滑动的导块IO。如图12所示,乘梯处门3的门本体由构成装饰面的表面板11、里板12 和加强它们的加强件13构成。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乘梯处门3受热,如图ll、 12所示那样弯曲, 开始变形,继续受热时,从吊轨9和门檻5上脱落,火焰和烟雾从打开了 的乘梯处侵入升降通道,蔓延燃烧到其它层。为了防止该事态发生,在现有技术中,是利用在里板12、表面板ll 与加强部件13的接合部允许上下方向滑动的长孔,吸收里板12、表面板 11与加强部件13间的热膨胀差,抑制变形量,防止乘梯处门3脱落。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乘梯处门,虽然能吸收里板12、表面板ll与 加强部件13之间的上下方向的热膨胀差,但是由于门的进深方向及左右 方向被约束住,所以,虽然一定程度的变形被抑制,但仍不能充分抑制 门本体的变形。另外,乘梯处门3的门吊挂装置,在构造上不容易做到用耐火性材料 组装全部的构成部件,例如,电梯乘梯处的顶軍l里侧的吊辊为了确保乘 电梯时的舒适性至少其外周面要采用塑料制的緩冲材等。緩冲材本身可采用难燃性的塑料等制成,虽然不容易熔融,但是在意外的特殊情况下,有时会被火灾时的高温熔融。熔融了的緩冲材,以高温状态落下,万一其一部分从乘梯处门3侵入 升降通道,而在其附近的升降通道内又存在润滑剂等时,对熔融的緩冲 材引火,引发二次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电梯乘梯处门,该电梯乘梯处门,当里板、表面板及加强部件之间产生 热膨胀差时,能够对这些部件解除全方向的约束,从而抑制门本体的变 形,防止乘梯处门的脱落,防止烟雾和火焰侵入升降通道内,防止火势 蔓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乘梯处的门吊挂装置,该门吊 挂装置,在发生火灾时,即使电梯乘梯处门被加热而使吊辊的緩冲材万 一熔融时,也能防止其侵入升降通路侧,可防止火势的蔓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乘梯处门,用于开闭电梯乘梯处,其特征在于,由门本体和结合部件构成;门本体由朝向乘梯处侧的表面板、朝向升降通道侧的时里板、加强 表面板和里板的加强部件构成;结合部件将上述里板结合在上述表面板或加强部件上;上述结合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发生火灾的高温条件下可丧失对表面 板或加强部件的约束力。根据该专利技术,被建筑物内火灾直接作用高温的表面板或加强部件与 里板之间产生的热膨胀差增大时,门本体要产生变形,但是,由于结合 部件因高温而断裂或熔融而丧失了约束力,所以,表面板和加强部件在 特定方向不被约束,成为伸展状态,这样,可防止门本体的整体变形。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好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结合部件由钢铆钉和 低熔点或低强度的铝铆钉构成,该钢铆钉结合门本体的一端部侧,该铝 铆钉结合门本体的其余部分。这样,即使铝铆钉脱落,钢铆钉也将表面 板和加强部件保持住,阻止这些部件的脱落。另外,上述结合部件由也可以采用铆钉和树脂或橡胶制的垫圏,该 铆钉的头小于形成在里板结合部位的铆钉孔,上述垫圏夹在该铆钉的头 与里板之间。另外,上述结合部件也可以采用螺栓和与该螺栓成对的树 脂制或橡胶制螺母。第2专利技术是电梯乘梯处的门吊挂装置,该门吊挂装置,把具有朝向电 梯乘梯处侧的前面和朝向电梯升降通道侧的背面的门,吊挂在乘梯处, 其特征在于,具有断面为L字形的吊挂部件、若干个吊辊、导轨和緩沖 材侵入抑制机构;上述吊挂部件由固定在门上部的短片和沿着门背面立起的长片构成;上述吊辊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吊挂部件上,至少在其外周面有緩冲材料;上述导轨用于导引上述若干个吊辊,沿水平方向延伸地支承在电梯 乘梯处;上述緩冲材料侵入抑制机构,在高温条件下,抵制上述緩冲材料的 材料沿吊挂部件侵入升降通道侧。根据该专利技术,电梯乘梯处的门,在发生火灾时受热,即使吊辊的緩 冲材熔融,也可由緩冲材侵入抑制机构使熔融材料朝电梯乘梯处门的前 面侧流去,防止其流到背面侧的升降通道内,可避免熔融材料着火,引发2次火灾。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梯乘梯处门的门本体平面图。图2是上述实施例门的门本体断面图。图3是另 一实施例门的门本体断面图。图4是另 一实施例门的门本体断面图。图5 (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电梯乘梯处的门吊挂装置的上部背面 图,图5 (b)是图5 (a)的右侧-f见图。图6(a)是表示图5(a)中要部的门吊挂装置的上部背面图,图6(b) 是图6 (a)的右侧浮见图。图7 (a)是图5 (a)的局部放大图,图7 (b)是图7 U)的左侧视图。图8 (a)是图5所示垫片部件的平面图,图8 (b)是图8 (a)的右侧 视图。图9 (a)是图5所示軍部件的背面图,图9 (b)是图9 (a)的右侧视图。图10(a)是图5所示门吊挂装置的要部背面图,图10(b)是图10(a) 的右侧视图。图ll是表示发生火灾时变形了的已往电梯乘梯处门的纵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发生火灾时变形了的已往电梯乘梯处门的横断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梯乘梯处门的一实施例。图l是本实施例乘梯处门的门本体10的平面图。图2是门本体10的断 面图。该门本体10由表面板11、里板12和加强部件13构成,它们用2种铆 钉14、 15结合着。表面板ll构成朝向电梯乘梯处侧的装饰面,把门本体 IO安装在电梯乘梯处时,里板12朝向升降通道侧。如图1所示,铆钉14 (图l中用"o"表示)是通常用于连接表面板ll、 里板12、加强部件13等金属制板部件的钢铆钉。该实施例中,在门本体 10上端部侧的结合部位采用钢铆钉14。铆钉15 (图l中用"參"表示)是用 比钢铆钉14熔点低、剪切强度弱的铝类材料构成的铝铆钉,该铝铆钉, 在发生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梯乘梯处的门吊挂装置,把具有朝向电梯乘梯处侧的前面和朝向电梯升降通道侧的背面的门悬挂在乘梯处的出入口,其特征在于,具有断面为大致L字形的吊挂部件、多个吊辊、导轨和缓冲材料侵入抑制机构;    上述吊挂部件由固定在门上部的短片和沿着门背面立起的长片构成;    上述吊辊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吊挂部件上,至少在其外周面有缓冲材料;    上述导轨用于导引上述多个吊辊,沿水平方向延伸地支承在电梯乘梯处的出入口;    上述缓冲材料侵入抑制机构抑制在高温条件下熔融的上述缓冲材料沿吊挂部件侵入升降通道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正人伊藤尚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