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移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984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秧苗移栽机,包括主机架、安装在主机架两侧的地轮以及用于向地轮提供压力的仿形装置,还包括与主机架相连的秧苗移栽单元,秧苗移栽单元包括:副机架;设置在副机架前端的开沟装置;设置在副机架上并预留有夹持间隙的一对夹持侧板;穿过夹持侧板的底端,且设置有底端链轮的底端转轴;穿过夹持侧板的顶端,且设置有顶端链轮的顶端转轴;绕设在顶端链轮和底端链轮上的传动链;成对设置在传动链上的夹持片,每对夹持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在进入夹持间隙内后可夹持待移栽秧苗;分别设置在底端转轴两端,且用于对土壤压实的两个镇压轮。该秧苗移栽机有效降低了苗木移栽过程中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了苗木移栽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苗木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秧苗移栽过程中所用到的秧苗移栽机
技术介绍
矮砧密植果园栽植用的苹果苗一般经过3年培育而成:第一年,春播海棠籽生长成海棠苗;第二年,春剪海棠苗芽接中间砧生长成为矮化中间砧半成品苗;第三年,春剪半成品苗芽接苹果品种芽生长成矮化中间砧成品苗。由此可见,传统的矮化中间砧成品苗的培育是将海棠等实生苗经中间砧和苹果品种两次嫁接后培育而成,而海棠籽播种环节是海棠苗木培育的关键。因春季地温低,海棠籽播种深度在2cm左右、播深浅,受外界气候影响严重,导致海棠籽出苗率不稳定,浪费籽粒。因此目前一般是首先将海棠籽在室内进行育秧盘育苗,在春季地温升高至适宜栽植温度后再将室内育好的海棠苗移栽至大田内,这可极大地提高海棠籽出苗率。但目前的移栽过程中,无论是从室内移苗,还是在室外进行栽苗均是通过人工完成的,这就导致苗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还存在着移栽效率较低,移栽深浅度不一等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有效降低苗木移栽过程中苗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苗木移栽效率和移栽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苗移栽机,以便能够有效降低苗木移栽过程中苗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苗木移栽效率和移栽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秧苗移栽机,包括主机架、安装在所述主机架两侧的地轮以及用于向所述地轮提供压力的仿形装置,该秧苗移栽机还包括与所述主机架相连的秧苗移栽单元,所述秧苗移栽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机架相连的副机架;设置在所述副机架前端的开沟装置;设置在所述副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开沟装置之后,并预留有夹持间隙的一对夹持侧板;穿过所述夹持侧板的底端,且设置有底端链轮的底端转轴,所述底端转轴与所述地轮传动相连;穿过所述夹持侧板的顶端,且设置有顶端链轮的顶端转轴;绕设在所述顶端链轮和所述底端链轮上的传动链;成对设置在所述传动链上的夹持片,每对所述夹持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在随所述传动链进入所述夹持间隙内后可夹持待移栽秧苗;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端转轴两端,且用于对土壤压实的两个镇压轮。优选的,还包括固连在所述副机架上,且靠近所述镇压轮设置的刮土板。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上的传动轴,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地轮之间、以及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底端转轴之间均为链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秧苗移栽单元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秧苗移栽单元中的所述底端转轴均与同一根所述传动轴链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为方轴。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副机架上,且用于承载秧苗的载苗箱。优选的,两个所述镇压轮呈V型布置,且两个所述镇压轮与地面接触的一端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镇压轮顶端的距离。优选的,所述传动链上间隔设置有多对所述夹持片,且任意相邻两对所述夹持片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优选的,所述开沟装置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副机架相连。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副机架固定相连,且开设有内螺纹的套管;与所述套管螺纹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与所述开沟装置固定相连。该秧苗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如下:主机架挂设在动力装置上,在秧苗移栽机随动力装置前行的过程中,地轮随之旋转,地轮的动力将传递给与其传动相连的底端转轴,底端转轴带动底端链轮旋转,进而带动传动链绕底端链轮和顶端链轮转动;设置在传动链上的夹持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可将秧苗放置在两个夹持片之间,在随传动链进入到夹持间隙内之后,夹持片刚好以合适的力度夹持住秧苗,而当秧苗随夹持片移动到夹持侧板的最底端时,夹持片将脱离夹持间隙,秧苗滑落到开沟装置开好的沟内实现直立栽植,与此同时,镇压轮一边将开沟装置内的土覆盖在秧苗根部,一边对土壤进行合适的镇压,从而完成秧苗的自动移栽过程。由此可见,本技术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实现了秧苗的自动移栽,因此有效降低了苗木移栽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采用机械进行秧苗移栽,因而在提高苗木移栽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苗木移栽的深度和间距等参数的一致性,这也就有效提高了苗木移栽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秧苗移栽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滑行器,2为悬挂装置,3为主机架,4为地轮,5为链传动装置,6为仿形装置,7为传动轴,8为链轮A,9为链条,10为支座,11为底端转轴,12为链轮B,13为刮土板,14为载苗箱,15为副机架,16为夹持侧板,17为顶端转轴,18为顶端链轮,19为夹持片,20为传动链,21为底端链轮,22为开沟装置,23为镇压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秧苗移栽机,以便能够有效降低苗木移栽过程中苗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苗木移栽效率和移栽质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秧苗移栽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秧苗移栽机中,包括主机架3、安装在主机架3两侧的地轮4以及用于向地轮4提供压力的仿形装置6,仿形装置6通常为弹性机构,其既可以保证地轮4随地面的凹凸进行适应性起伏运动,又可以保证地轮4与地面保持足够的压力,主机架3上设置有用于与动力机械挂接的悬挂装置2,如图1和图2中所示,除此之外,本技术中所公开的秧苗移栽机还包括与主机架3相连的秧苗移栽单元。秧苗移栽单元包括:副机架15、开沟装置22、夹持侧板16、底端转轴11、顶端转轴17、传动链20、夹持片19以及镇压轮23,其中副机架15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挂接)与主机架3相连,开沟装置设置在副机架15的前端,成对的夹持侧板16位于开沟装置22之后,并且一对夹持侧板16的两块之间预留有夹持间隙,底端转轴11穿过夹持侧板16的底端,并且底端转轴11上设置有底端链轮21,同时,底端转轴11与地轮4传动相连;顶端转轴17穿过夹持侧板16的顶端,并且顶端转轴17设置有顶端链轮18,传动链20绕设在顶端链轮18和底端链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秧苗移栽机,包括主机架(3)、安装在所述主机架(3)两侧的地轮(4)以及用于向所述地轮(4)提供压力的仿形装置(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机架(3)相连的秧苗移栽单元,所述秧苗移栽单元包括:与所述主机架(3)相连的副机架(15);设置在所述副机架(15)前端的开沟装置(22);设置在所述副机架(15)上,且位于所述开沟装置(22)之后,并预留有夹持间隙的一对夹持侧板(16);穿过所述夹持侧板(16)的底端,且设置有底端链轮(21)的底端转轴(11),所述底端转轴(11)与所述地轮(4)传动相连;穿过所述夹持侧板(16)的顶端,且设置有顶端链轮(18)的顶端转轴(17);绕设在所述顶端链轮(18)和所述底端链轮(21)上的传动链(20);成对设置在所述传动链(20)上的夹持片(19),每对所述夹持片(19)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在随所述传动链(20)进入所述夹持间隙内后可夹持待移栽秧苗;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端转轴(11)两端,且用于对土壤压实的两个镇压轮(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苗移栽机,包括主机架(3)、安装在所述主机架(3)
两侧的地轮(4)以及用于向所述地轮(4)提供压力的仿形装置(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机架(3)相连的秧苗移栽单元,所述秧
苗移栽单元包括:
与所述主机架(3)相连的副机架(15);
设置在所述副机架(15)前端的开沟装置(22);
设置在所述副机架(15)上,且位于所述开沟装置(22)之后,
并预留有夹持间隙的一对夹持侧板(16);
穿过所述夹持侧板(16)的底端,且设置有底端链轮(21)的底
端转轴(11),所述底端转轴(11)与所述地轮(4)传动相连;
穿过所述夹持侧板(16)的顶端,且设置有顶端链轮(18)的顶
端转轴(17);
绕设在所述顶端链轮(18)和所述底端链轮(21)上的传动链(20);
成对设置在所述传动链(20)上的夹持片(19),每对所述夹持
片(19)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在随所述传动链(20)进入所
述夹持间隙内后可夹持待移栽秧苗;
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端转轴(11)两端,且用于对土壤压实的两个
镇压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
连在所述副机架(15)上,且靠近所述镇压轮(23)设置的刮土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
置在所述主机架(3)上的传动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平刘俊峰杨欣曾立华王鹏飞马跃进刘洪杰张琳蔡雅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