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68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A)内的绕线(2)用的旋转筒(1);位于框架(A)前端的线取出口(3);可装拆地安装在线取出口(3)处、且与所述线(2)的端部连接的止线器(4);从所述框架伸出的推压式操作部(6);分别与所述推压式操作部(6)和所述旋转筒(1)相联的动力传递机构(B);以及与所述推压式操作部(6)相联的、且作用于所述旋转筒(1)的制动装置(C)。(*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在建筑工程及土木工程中决定水准线与基准线所使用的水线即用于基准线测定用的线、和木工在对柱材与板材上墨时所使用的墨线等进行卷绕的卷线器
技术介绍
对于以前的水线和墨线用的卷线器来说,有用手柄进行回转来卷绕线的卷线器、及通过解除锁定利用弹簧使卷筒回转并利用弹簧的复原力来卷绕线的卷线器。但是,上述用手柄卷线的方式费时间,并且手柄等的附属构件向外突出等原因,使装置大型化,携带使用不便,而且后者的利用弹簧复原力的卷线方式在拉出线时,由于必须克服弹簧的弹力来拉出,故拉力操作受到阻力,同时因作用于线上的拉伸应力而使线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有如下弊处在将线前端的止线器针戳到所需部位将线拉出时,有时会使止线器掉下来或不经意地一下子将线拉回而被针伤着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卷线器,其在线拉出时或线拉出使用时,完全没有线的拉回的情况出现,能安心操作,且只按动按压式的操作部就能简单而迅速地卷绕线。另外,本技术提供如下一种卷线器通过在水线用即测定基准线用的卷线器上附加简单的构件,就能将墨浸润转移到线上的状态下拉出,且也可用作木工用它在柱材及板材上画直线的墨斗。为达成上述目的,下面讲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即,本技术的卷线器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内的绕线用的旋转筒;位于框架前端的线取出口;可装拆地安装在线取出口处、且与所述线的端部连接的止线器;从所述框架伸出的推压式操作部;分别与所述推压式操作部和所述旋转筒相联的动力传递机构;以及与所述推压式操作部相联的、且作用于所述旋转筒的制动装置。由此,仅推压操作部就能迅速卷绕线,同时通过制动装置在旋转筒向线拉出方向转动时,因旋转筒被轻轻制动,故当将线拉出到所需长度停止时,能防止旋转筒因惯性而额外重复旋转的现象,相反,当卷绕线时,制动完全被解除,能使旋转筒轻巧而迅速地转动。本技术的第2种构造是,除了上记结构外,在旋转筒的内侧用隔壁隔开地设有容器收藏部,这个容器收藏部上可装拆地收纳有与旋转筒一体转动的墨槽,并在旋转筒的隔壁上设置有小的孔,以使旋转筒所卷绕着的线从墨槽的开口部被墨浸润。这样,拉出线时,从墨槽被吸收的墨在浸润转移到线上的状态下被拉出,因此,可用作在柱材与板材上画直线用的墨斗。另外,最好设成可从框架的外部来操作对旋转筒的旋转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的锁杆。由此,可将将线拉出到所需的长度来使用,或在不使用时能防止旋转筒自由旋转而使线松驰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操作部未被推压状态的本技术卷线器的一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为与图1一样的纵剖视图,表示已推动操作部的状态,图3为所述卷线器的横剖视图,图4为所述卷线器的俯视图,图5为所述卷线器制动装置部分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表示卷线器另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纵剖视图,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第1实施例,根据图纸说明。该实施例表示的卷线器是水线用的卷线器,即是表示关于实施例基准线测定用卷线器的实施例的卷线器。图中符号A是框架,如图1、2所示,其被安装成在其内部卷绕线2的旋转筒1可转动,且最好能装拆。在框架A的先端设有将卷绕在旋转筒1上的线2拉出的线取出口3,在这个线取出口3装拆自如地安装有将线2的前端连接起来的止线器4。该止线器4具有针4a。此外,还设有使旋转筒1向绕线方向转动的推压式操作部6;对该旋转筒1的推压动作进行增速、使旋转筒1向绕线方向高速回转的动力传递机构B。操作部6因复归弹簧9而始终受到朝向上推方向的施力,动力传递机构B按如下那样形成。即操作部6上形成的齿条6a与第1小齿轮10啮合,与该小齿轮10同轴而一体转动的第1大齿轮11与第2小齿轮12卡合,且在可分离的状态下啮合,与该小齿轮12同轴而一体转动的第2大齿轮13与第3小齿轮14啮合,而第3小齿轮14与旋转筒1同轴一体转动。另外,所述第1小齿轮10及大齿轮11的共同轴15可滑动地安装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6中,通过轴11沿该长孔16上下移动,形成第1大齿轮11与第2小齿轮12啮合、分离的状态。因此,当从图1的状态将操作部6向下推时,在第1大齿轮11与第2小齿轮12啮合的同时,齿轮群转动而可使旋转筒1向绕线方向高速旋转,相反,操作部6上未受到推压力时,操作部6因复归弹簧9而与第1小齿轮10及大齿轮11共同向上移动,第1大齿轮11与第2小齿轮12的啮合脱开。另外,如前所述,设有制动装置C,当操作部6与旋转筒1的动力传递被解除的状态下使旋转筒1向线拉出方向转动时,轻轻制动该旋转筒1,相反,当对操作部6进行操作、使旋转筒1向绕线方向转动时,制动被解除。该制动装置C在本实例中如下所述那样形成。即周面以连续的波形形成的圆盘17安装成与旋转筒1同轴地一体转动,该圆盘17的波形周面与由弹性金属线材形成的制动片18弹性接触。该制动片18产生的制动力,设定成当将线2拉出时旋转筒1可旋转的程度。而且,这个制动片18的一端如图5所示,滑动嵌合在设于框架A上的长孔19中,在这个制动片18的端部止住所述复归弹簧9的下端。在这种情况下,设定成制动片18的弹力优于复归弹簧9的弹力,制动片18位于长孔19的上部。由此,在操作部6不操作时,制动片18在制动位置,向下推操作部6时,形成制动片18从圆盘17上离开而处于非制动位置的状态。另外,在框架A上设有对旋转筒1的旋转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的锁杆8。这个锁杆8在锁定时,爪前端8a与旋转筒1一体转动的圆盘17的波形周面卡合,通过如图1所示的假象线那样推动锁杆8、使爪前端8a离开波形周面,从而可进行锁定解除。另外设有沿所述框架A的线取出口3的周边向外方突出的一对停止针20,这个停止针20如图1所示,在将止线器4安装在线取出口3处时,沿着线取出口3的侧面配置有停止针20,且形成其前端被止线器4的阶梯部4b罩住的状态。由此,在非使用时可防止停止针20的前端露出的情况。如图3所示,在框架A上设有盖22,其在对旋转筒1进行更换和内部维修时,能以轴21为支点进行开闭。如上所述构成的基准线测定用卷线器,在所需位置固定止线器4,移动框架A将线2拉出所需的长度,框架A用停止针20固定住使用。当然,也可不固定框架A来使用。当拉出该线2时,旋转筒1由于被制动装置C轻轻制动,故在将线拉出操作停止时,旋转筒1不会因惯性旋转而停止,这样能可靠地防止线被重复拉出的现象。当将线2卷绕时,若在将锁杆8解除的状态下、向下推操作部6时,第1大齿轮11与第2小齿轮12啮合,且齿轮群转动,同时制动片18从圆盘17上脱离,制动被解除,旋转筒1向绕线方向轻轻地高速旋转,可迅速地将线2卷绕,此时,通过调节操作部6的推压操作、一边调节线的卷绕、一边将其拉回,从而可防止线一下子接近身边被针4a伤着。图6及图7是表示如下的实施例除了上述的基准线测定用卷线器的结构外,通过附加简单构件,就可用作为木工在柱材与板材上画直线的墨斗。本实施例中,旋转筒1的隔壁1a隔开的内部用作收纳墨槽5的槽收藏部1b,这个槽收藏部1b上装拆自如地收纳有与旋转筒1一体转动的墨槽5。通过毛细管现象产生的吸引力和旋转时的离心力,借助墨槽5的开口部5a与形成于旋转筒1隔壁1a上的小孔而将槽内的墨7浸润转移到卷绕到从这个墨槽5被旋转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胜高桥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腾德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