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8450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了厚度减小、工艺简化且成本降低的LC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公共电极作为感测电极用于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和从液晶面板上表面除去触摸屏,该LCD器件包括在下基板上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像素的栅线和数据线;在多个像素中每一个中的像素电极;在与像素电极不同层中图案化的多个公共电极块,其中公共电极块与像素电极一起形成电场,并感测用户触摸;和与公共电极块电连接的多个感测线,其中,如果感测线与公共电极块中的一个电连接,则该感测线与剩余公共电极块绝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2月06日、申请号为201210520929.8、名称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LCD)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于感测用户触摸的感测电极的液晶显示(IXD)器件。
技术介绍
由于诸如便携性好和因操作电压低而功耗低的优点,液晶显示(LCD)器件被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监控器、太空飞行器、航空器等各种领域。IXD器件包括下基板、上基板和形成在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根据是否施加电场,通过液晶层的取向来控制光透射比从而显示图像。通常,IXD器件设有输入装置如鼠标或者键盘。然而,对于导航、便携式终端和家用电器,通常使用能通过手指或者笔直接将信息输入到屏幕的触摸屏。下文将具体描述采用触摸屏的现有技术IXD器件。图1是现有技术LCD器件的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的IXD器件包括液晶面板10和触摸屏20。提供液晶面板10以在其上显不图像,其中液晶面板10包括下基板12、上基板14和在上下基板14和12之间的液晶层16。触摸屏20形成在液晶面板10的上表面上,从而感测用户触摸。触摸屏20包括触摸基板22、在触摸基板22下表面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4和在触摸基板22上表面上的第二感测电极26。第一感测电极24在触摸基板22下表面上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第二感测电极26在触摸基板22的上表面上形成在竖直方向上。如果用户触摸预定位置,在被触摸位置处,第一感测电极24和第二感测电极26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由此,能够通过感测发生电容改变的触摸位置来感测用户触摸。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IXD器件形成为将触摸屏20另外提供在液晶面板10上表面上的结构,因此其会导致诸如器件总厚度增加、制造工艺复杂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X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基本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C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用于感测用户触摸的感测电极提供在液晶面板内部,和从液晶面板上表面去除触摸屏,而利于减少总厚度、简化制造工艺和减少制造成本。在下文描述中将部分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特征,且其一部分在查阅下文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获知。通过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体现和大体描述的,提供了一种LCD器件,包括:在下基板上彼此交叉的栅极和数据线,以限定多个像素;在多个像素中每一个中的像素电极;在与像素电极不同层处图案化的多个公共电极块,其中公共电极块与像素电极一起形成电场并感测用户触摸;和多条感测线,其与公共电极块电连接,其中,如果感测线与公共电极块之一电连接,则该感测线与剩余的公共电极块绝缘。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XD器件,包括:下基板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彼此交叉的栅极和数据线以限定多个像素;在每个像素中的晶体管;在每个像素中的像素电极;在与像素电极不同的层中形成的多个公共电极块,其中公共电极块与像素电极一起形成电场,且感测用户触摸;和多条感测线,其与公共电极块电连接;沿着有源区边缘的虚拟区;和在形成于有源区和虚拟区中的晶体管半导体层上的阻挡层,该所述阻挡层用于阻挡紫外线,其中,如果感测线与公共电极块电连接,则该感测线与剩余的公共电极块绝缘。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IXD器件的方法,包括:在下基板上顺序形成栅极、栅极绝缘膜、半导体层、源极、漏极和第一钝化层;在于第一钝化层中形成像素电极接触孔之后形成像素电极,通过像素电极接触孔将像素电极和漏极彼此电连接;在预定方向上形成多条感测线,其中感测线形成在第一钝化层上,且提供成与像素电极成预定间隔;在像素电极和感测线上形成第二钝化层,和形成公共电极接触孔以便使得感测线与多个公共电极块之一连接,且同时使得该感测线与剩余公共电极块绝缘;和在第二钝化层上形成公共电极块以便使得感测线和公共电极块彼此电连接。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的具体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说明性的且意在提供如所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说明书而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文字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IXD器件的截面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LCD器件的下基板的平面图,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感测在感测线中的用户触摸位置的原理;图3是示出图2A的“A”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B-B’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沿着图3的B-B’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沿着图3的B-B’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沿着图3的B-B’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IXD器件;图9是示出了沿着图8的C-C’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了沿着图8的C-C’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1A-11C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造IXD器件下基板的工艺的截面图;图12A-12D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制造IXD器件下基板的工艺的截面图;图13A-13D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制造IXD器件下基板的工艺的截面图;和图14是示出沿着图8的C-C’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具体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其实例于附图中示出。尽可能贯穿附图使用相同标号来表不相同或相似部件。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IX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如果提及第一结构定位在第二结构“上”或“上方”或者“下”或“下方”,则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结构彼此接触,或者在第一和第二结构之间插入有第三结构。液晶显示(LCD)器件图2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LCD器件的下基板的平面图,图2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感测在感测线中的用户触摸位置的原理,以及图3是示出图2A的“A”的放大图。如图2A和图3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IXD器件包括下基板100、栅线102、数据线104、栅极110、半导体层130、源极135、漏极137、像素电极150、感测线160、公共电极接触孔165、公共电极块180、狭缝190、上基板200、多路复用器300和感测电路400。下基板100可由玻璃或者透明塑料形成。栅线10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下基板100上,数据线104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下基板100上。栅线102和数据线104彼此交叉,从而限定多个像素。栅线102和数据线104两者都形成为直线状,但不是必须的。例如,数据线104可形成为曲线状。在每个像素中形成用作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110、半导体层130、源极135和漏极137。薄膜晶体管可形成为将栅极110定位在半导体层130下方的底栅型结构,或者形成为将栅极110定位在半导体层130上方的顶栅型结构。像素电极150形成在每个像素中。尤其是,像素电极150形成为与像素的形状相对应。公共电极块180和像素电极150形成在不同层。由此,公共电极块180与像素电极一起形成电场以便驱动液晶,并同时公共电极块180用作感测用户触摸位置的感测电极。为了使用公共电极块180作为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CD器件,包括:下基板;薄膜晶体管;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并且所述像素电极通过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中形成的像素电极接触孔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感测线,所述感测线形成在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同的层并且以自所述像素电极成预定间隔定位;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钝化层形成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感测线上;和公共电极块,所述公共电极块形成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并且所述公共电极块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中的公共电极接触孔与所述感测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熙善李锡宇刘载星金周汉李宣姃宋寅赫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