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45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厚度,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至少包括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一区位于第二区与第一基板之间,且第一区为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基板三分之二该第一厚度的区域;其中,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铟,且以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二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一区的铟元素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梯度元素分布的透明导电层的显示面 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操作人性化、简洁化的发展趋势,带有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设备被越 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及生活中。由于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用手或者其他物体接触触控显示 设备的方式输入讯号,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用户对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 的依赖,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触控面板技术依讯号产生原理不同,主要可分为电容式及电阻式:电容式触控采 用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0)作为感应电极的材料,并在透 明基板上依垂直、水平轴方向排列,且相邻不同轴向的感应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容,当导体 (例:手指或触控笔)靠近感应电极时会使该电容改变而产生触碰讯号;而电阻式触控包含 有两层电极,并于两层电极间设有隔球(dotspacer)以将两层电极绝缘,利用物体碰触产 生的压力将两层电极接通而产生电位差的讯号,再透过电路把讯号传给控制器,以处理和 计算触碰点的坐标位置。当使用透明导电氧化物作为触控面板的感应电极时,为了提高其导电率,往往透 过增加透明导电氧化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然而,此作法会造成感应电极与其下方组件的附 着性,而使得感应电极成膜性不佳,容易脱膜而导致导电率下降。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具有梯度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分布的透明氧化 物膜,以期可同时达到高附着性及高导电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透明导电层具有梯度的铟元素含 量分布,而可同时提高其与其他元件的附着性以及其导电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与第 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第 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厚度,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至少包括一第一区与一第二 区,第一区位于第二区与第一基板之间,且第一区为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基板 三分之二该第一厚度的区域;其中,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铟,且以该第一图案 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二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一区的铟元素含量。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区位于第二区与第一基板之间,故由第一基板的角 度来看,第一区为靠近基板的区域而为一底区,而第二区为远离基板的区域而为一顶区;且 顶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底区的铟元素含量。此外,前述的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区可包括一第一次区及第二次区,第 二次区位于第二区及第一次区间,且第二次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一次区的铟元素含量。 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较佳为一触控电极层,其中以第 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二区(顶区)的铟元素含量为5~40%, 第一区(底区)的铟元素含量为1~15%。 再者,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可还包括锌,且以第 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二区的锌元素含量大于第一区的锌元素 含量。或者,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可还包括锡,且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 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二区的锡元素含量大于第一区的锡元素含量。 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可选择性的还包括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第一基板的 第二表面上;亦即第一基板的相对两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 电层。于此情形下,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可再还包括一彩色滤光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该第二 透明导电层间。 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可选择性的还包括一第二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其 中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第二基板上且与第一基板的 第二表面相对;亦即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同一侧同时设有透明导电层。于此情形下,本发 明的显示面板可再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组件层,设于第二基板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间。 于前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第二透明导电层可具有一第二厚度,第二透明导 电层至少包括一第三区与一第四区,第三区位于第四区与该第一基板间,且第三区为该第 二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基板三分之二该第二厚度的区域;其中,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 括铟,且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四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三区的 铟元素含量。 此外,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较佳为,第三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一区的铟元素 含量,且第四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第二区的铟元素含量。 再者,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可还包括锌,且以第二透明 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四区的锌元素含量大于第三区的锌元素含量。或者,第 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可还包括锡,且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第四区 的锡元素含量大于第三区的锡元素含量。 如本专利技术前述所提供的实施态样,无论是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或第二透明导电 层,靠近基板的一区(底区)的铟(及锌或锡)的元素含量均较远离基板的一区(顶区) 要低;由此,可提升透明导电层底区与基板或其上方组件的附着性,同时提升透明导电层顶 区的导电率。 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包含前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设备及有机发 光二极管显示设备等。【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共电极层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画素电极层的部分放大示意图。【符号说明】 11 第一基板 111 第一表面 112 第二表面 12 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 121 触控电极垫 122 桥接部 123 绝缘层 12a 第一次区 12a' 第二次区 12b 第二区 12X 第一方向电极 12Y 第二方向电极 13 第二基板 14 彩色滤光层 15 共电极层 15a,15a' 第三区 15b第四区 16 薄膜晶体管元件层 17 画素电极层 18 液晶层A,B,C区域 A-A' 剖面线T1 第一厚度 T2,T3 第二厚度【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利用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亦可利用其他不同的具 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创 作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图1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11, 包括一第一表面111及一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二表面112;以及一第一图案化透明导 电层12,设置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1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12 为一触控电极层,其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 图2是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层的示意图;而图3是为沿图2所示的Α-Α'剖面线的 剖面示意图。其中,于第一基板11上设置有用于进行触控感应侦测的多个的第一方向电极 12Χ与多个的第二方向电极12Υ,两者是沿不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电极12Χ可包括 两相邻的触控电极垫121,并可利用桥接部12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桥接部122可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厚度,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至少包括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该第一区位于该第二区与该第一基板之间,且该第一区为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靠近该第一基板三分之二该第一厚度的区域;其中,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铟,且以该第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元素总量为基准,该第二区的铟元素含量大于该第一区的铟元素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雄陈扬证朱夏青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