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延峰专利>正文

导线卷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18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电子器具间连线的卷收装置,包括发条,发条夹套,软质导线和可装入发条夹套的壳体,导线卷绕在“*”形夹套的凹槽上,其外圈线端从壳体一扁口引出,内圈线端的线芯经夹套平面上的触头与壳体盖板上的圈状导电体滑动电连接后或经夹套平面和壳体盖板上的圈状导电体与滚珠滚动电连接后间接引出壳外,抑或是内圈导线的线端从盖板圆孔中直接引出壳外。使用时,将导线从壳体的扁口中拉出并定位即可。(*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来装载连接两电子器具导线的装置。该装置尤其适合作为人们随身携带的轻便电子器具如电子理疗仪、随身听、手机等与其附属终端(理疗头、耳机、麦克风等)的连接用。电子器具的主机与终端信号的传递或电子器具与电源间一般都采用直接连线方式。这种方式对主机和终端均为固定放置时,使用起来一般无不便之感。但是,这种方式用在随身携带的电子器具上,就显得不那么方便了。主要表现为线长不易携带(不便收拾)、容易缠绕,以至影响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便携电子器具的使用者提供一种携带/使用方便、杜绝缠绕现象的连线卷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根据刚性卷尺卷收和滑/滚动电连接的原理,在一个有盖的硬性壳体内装入一卷带有夹套的发条,其中发条装在“H”形刚性夹套内,而夹套通过其中心圆孔套在壳体的一根圆柱体上,发条外圈的端头固定在夹套壁上,内圈的端头卡在壳体的那根用来支承夹套的圆柱体上,在发条夹套的一绝缘平面上固定一组从该夹套凹槽底穿过且互相绝缘的多芯软质导线,导线在夹套凹槽一边那部分除一小段线端外全部卷绕在凹槽上,且该小段线端从壳体的一个扁形预留口中引出,壳体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线端的每一线芯分别与固定在该平面上的一个导电触头电连接,而壳体盖板内侧绝缘平面上则固定有数量与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电触头相等、大小与各导电触头绕其所在平面中心的回旋圆周相应的圈状导电体,这些圈状导电体分别与固定在盖板上的一组多芯软质导线线端的一线芯电连接,夹套平面上的每一导电触头分别与盖板上的一圈状导电体相接触,当发条夹套转动使导电触头转动时,导电触头始终能与与之对应的圈状导电体滑动电连接;或者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线端的每一线芯分别与固定在该平面上的一个以平面中心为圆心的圈状导电体电连接,而壳体盖板内侧绝缘平面上则固定有数量、形状、大小与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一致的导电体,这些圈状导电体分别与固定在盖板上的一组多芯软质导线线端的一线芯电连接,在夹套绝缘平面和盖板内侧绝缘平面的圈状导电体间放置一个装有导电滚珠的滚珠夹,滚珠夹上的每一颗滚珠均落在与之对应的圈状导电体的圆周上,当发条夹套转动使其上面的圈状导电体转动时,则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与盖板内侧的圈状导电体通过它们之间的滚珠滚动电连接;抑或是在壳体盖板的中心开一个圆孔,在盖板与壳体相对固定前,将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的线端从盖板的中心圆孔中直接引出壳体。使用时,将卷绕在发条夹套凹糟上的导线从盒子的扁口中拉出并定位,使用完毕发条自动将导线卷在夹套凹槽上,从而达到携带、使用方便的目的。上述所说的固定在发条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电触头具有一定的弹性,每一导电触头均沿该平面中心的各同心圆圆周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导电触头为一组且互相电连接,不在同一圆周上的导电触头互相绝缘,壳体盖板内侧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其截面具有“U”形凹槽结构。上述所说的固定在发条夹套的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和固定在壳体盖板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其截面具有“U”形凹槽结构,每一圈状导电体均以其所在平面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置于两平面圈导电体之间的滚珠夹是一个由径向连接筋、圆形连接筋和滚珠座连成一体的塑料构件,其中圆形连接筋的大小、数量与圈状导电体相对应,且每一圆形连接筋上均匀分布3~4个滚珠座,各滚珠座是一个两边贯通的圆形空腔,在各空腔内分别压入一颗直径稍小于空腔直径的导电滚珠,滚珠既能在空腔内自由滚动又不至于掉出空腔。上述所说的从发条夹套凹槽底穿到夹套绝缘平面上的软质导线,其固定点从穿线孔一直固定到该平面的中心,而壳体盖板平面中心的圆孔稍大于软质导线的线径。以上三种方式均利用了机械原理,将电子器具原来散乱的连线卷收在一个便于携带的盒子里。其中前两种方式在发条夹套转动收线时,较短的一段线可以保持不动,所以该段线可以一直连在电子器具的主机上,这样它们既可以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立的附件,又可以和主机装在一起;后一种方式结构较简单,但发条夹套转动收线时,较短的一段线会跟着转动,使用起来没有前两种方式灵活方便。最后,在本装置露在外面的导线的两端按需要装上插头、插座、接线柱或电子器具的终端(如耳机、麦克风、开关等),使用时将卷入盒内的导线拉出并定位即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A是本技术应用在手机与耳机、麦克风及开关连接时的轴测图;图B是本技术实施例1、2外观的轴测图;图C是本技术实施例3外观的轴测图;图D是本技术中柱形发条夹套(垂直其轴向)的主视图;图E是本技术中图D的I向视图;图F是本技术中导线定位推杆的主视图;图G是本技术中图F的II向视图;附图说明图1-1至1-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其中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1壳体盖板揭开后的内部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1壳体盖板反面的主视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1-2的III-III剖视图;图2-1至2-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其中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2壳体盖板揭开后的内部主视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2壳体盖板反面的主视图,图2-3是本技术实施例2滚珠夹的主视图,图2-4是本技术实施例2图2-3的IV-IV剖视(放大)图;图3-1至3-2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其中图3-1是本技术实施例3壳体盖板揭开后的内部主视图,图3-2是本技术实施例3壳体盖板反面的主视图。在实际制作中,该卷线装置可以和主机做在一起(适用于实施例1或2),同时壳体底座可适当做得大一些,这样它除了装入发条夹套等配件外,还可以有一些空间装入导线两端的插头或小终端等,从而使该卷线盒更加紧凑和便于携带。图A是按上述方法制作并应用于主机(如手机等,图中未画出)经插头与其耳机、麦克风和开关连接的一个具体例子,壳体中还有一个可容纳上述小终端的空间。另外,当导线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时,上述各实施例中可取消发条夹套圆形平面圆周的锯齿和推杆。此时,只要将壳体底座的扁形出线口做一些改动也能达到使拉出的导线定位。改动时,在该扁形出线口的适当处(一般在扁形口的两角)用弹性材料做成“V”形即可,使用时将拉出的导线挤入“V”形弹性体的细部,弹性体就会牢牢压住导线,从而完成将导线定位的目的。当然,也可以仅取消锯齿而保留推杆,则在不改动扁口的情况下,用推杆来定位导线。而在应用上,该卷线装置不仅适用于便携电子器具,而且也很适合用在如电话与话筒、电脑与键盘/鼠标/光笔等一切在使用时需通过导线互相连接的固定电子设备上。权利要求1.一种两电子器具间连线的卷收装置,包括软质导线、发条、发条夹套、壳体盖板和可装入发条夹套的壳体,其中发条装在“H”形刚性夹套内,而发条夹套通过其中心圆孔套在壳体的一根圆柱体上,发条外圈的端头固定在夹套壁上,内圈的端头卡在壳体的那根用来支承夹套的圆柱体上,在发条夹套的一绝缘平面上固定一组从该夹套凹槽底穿过且互相绝缘的多芯软质导线,导线在夹套凹槽一边那部分除一小段线端外全部卷绕在凹槽上,且该小段线端从壳体的一个扁形预留口中引出,壳体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其特征是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线端的每一线芯分别与固定在该平面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电子器具间连线的卷收装置,包括软质导线、发条、发条夹套、壳体盖板和可装入发条夹套的壳体,其中发条装在“*”形刚性夹套内,而发条夹套通过其中心圆孔套在壳体的一根圆柱体上,发条外圈的端头固定在夹套壁上,内圈的端头卡在壳体的那根用来支承夹套的圆柱体上,在发条夹套的一绝缘平面上固定一组从该夹套凹槽底穿过且互相绝缘的多芯软质导线,导线在夹套凹槽一边那部分除一小段线端外全部卷绕在凹槽上,且该小段线端从壳体的一个扁形预留口中引出,壳体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其特征是: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线端的每一线芯分别与固定在该平面上的一个导电触头电连接,而壳体盖板内侧绝缘平面上则固定有数量与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电触头相等、大小与各导电触头绕其所在平面中心的回旋圆周相应的圈状导电体,这些圈状导电体分别与固定在盖板上的一组多芯软质导线线端的一线芯电连接,夹套绝缘平面上的每一导电触头分别与盖板上的一圈状导电体滑动电连接;或者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线端的每一线芯分别与固定在该平面上的一个以平面中心为圆心的圈状导电体电连接,而壳体盖板内侧绝缘平面上则固定有数量、形状、大小与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一致的导电体,这些圈状导电体分别与固定在盖板上的一组多芯软质导线线端的一线芯电连接,在夹套绝缘平面和盖板内侧绝缘平面的圈状导电体间放置一个装有导电滚珠的滚珠夹,滚珠夹上的每一颗滚珠均落在与之对应的圈状导电体的圆周上,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圈状导电体与盖板内侧的圈状导电体通过它们之间的滚珠滚动电连接;抑或是在壳体盖板的中心开一个圆孔,固定在夹套绝缘平面上的导线的另一线端从盖板中心的该圆孔中直接引出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延峰
申请(专利权)人:崔延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