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831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滑车,涉及工程机械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无法从滑车的侧面入线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滑车,包括支架、连接件和滑轮。支架为具有开口的半框形结构;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架的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开口;当连接件封闭开口时,连接件与支架共同围成封闭的框形结构;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内,且滑轮的上端与开口之间形成线缆取放通道;支架或连接件上设有悬挂部,悬挂部在连接件封闭开口时置于滑车的上端。因为支架为具有开口的半框形结构,滑轮的上端与开口之间具有线缆取放通道,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可以从经由支架上的开口和线缆取放通道放入滑轮的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滑车
技术介绍
滑车,是输电线路放线操作中的专用工具。现有技术中,滑车为封闭的框形结构,日常在使用时,可将线缆从一侧传入,从另一侧拉出。因为杆塔的高度较高,为了保证作业人员放线操作的安全性,一般通过无人机携带滑车实现自动放线。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线缆的两头都被固定时,由于滑车为封闭的框形结构,无法将线缆装入滑车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滑车,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无法从滑车的侧面入线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滑车,包括:支架,其为具有开口的半框形结构;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当所述连接件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架共同围成封闭的框形结构;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滑轮的上端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线缆取放通道;其中,所述支架或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在所述连接件封闭所述开口时置于所述滑车的上端。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三支臂相对,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四支臂相对;所述第四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形成所述的开口 ;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所述的悬挂部。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臂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可拆装连接,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卡接。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其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具有供线缆穿过的间隙。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还包括转轴;所述滑轮可转动地套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臂连接。进一步的,前述的滑车,其中,所述悬挂部为挂环。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滑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支架为具有开口的半框形结构,滑轮的上端与开口之间具有线缆取放通道,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可以从经由支架上的开口和线缆取放通道放入滑轮的上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无法从滑车的侧面入线的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车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滑车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滑车,包括支架(图中未标示)、连接件2和滑轮3。支架为具有开口 101的半框形结构,支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连接件2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架的开口 101处,以打开或封闭开口 101。当连接件2封闭开口 101时,连接件2与支架共同围成封闭的框形结构,以防止线缆从该框形结构内脱落。滑轮3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内,且滑轮3的上端与开口 101之间形成线缆取放通道(图中未标示),线缆可以经由开口 101和该线缆取放通道放置到滑轮3上。支架或连接件2上设有悬挂部4,比如挂环或挂钩等,悬挂部4在连接件2封闭开口101时置于滑车的上端。滑车可以通过该悬挂部4悬挂到外部设备,比如无人机上。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支架为具有开口 101的半框形结构,滑轮3的上端与开口 101之间具有线缆取放通道,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可以从经由支架上的开口 101和线缆取放通道放入滑轮3的上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线缆的两头均被固定时,线缆无法从滑车的侧面入线的问题。具体在实施本技术滑车时,如图1所示,前述的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第三支臂13和第四支臂14。第一支臂11与第三支臂13相对,第二支臂12与第四支臂14相对。此处的“相对”是面对面设置的意思。第四支臂14与第一支臂11之间形成前述的开口 101。第一支臂11上设有前述的悬挂部4。其中,第一支臂11作为本技术滑车的上端,相应的,第三支臂13作为本技术滑车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第三支臂13和第四支臂14四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稳定性较佳。为了实现前述的连接件2打开或封闭支架上开口 101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件2的一端与第四支臂14铰接,比如连接件2可以通过合页的方式实现与第四支臂14的铰接,以使连接件2可相对第四支臂14转动。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11可拆装连接,以打开或封闭开口 101。此次的“可拆装”是指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11两者既可以组装固定,又可以拆卸分离。比如,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11可以通过卡接或销钉的方式实现可拆装连接的技术效果。此处以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臂11卡接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连接件2的另一端上设有卡槽(图中未标示),第一支臂11上设有与该卡槽相适配的凸柱(图中未标示),当凸柱插入卡槽内,第一支臂11和连接件2两者保持相对固定。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前述连接件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件2之间具有供线缆穿过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连接件2,可以加强框形结构的强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连接件2可以为金属片等,同样的,为了保证框形结构的强度,前述的支架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制成。具体在实施本技术滑车时,为了实现滑轮3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内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前述的滑车包括转轴5。滑轮3可转动地套置在转轴5上,滑轮3的轴孔内壁与转轴5之间间隙配合。转轴5的一端与第二支臂12连接,转轴5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臂14连接。上述滑车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作业人员打开滑车侧面的一个连接件2,将线缆从侧面放入滑车内,然后扣合上该连接件2,此时线缆的一头在滑车内,线缆的另一头从两个连接件2之间的间隙穿过;然后,打开另一个连接件2,将线缆的另一头也放入滑车内,扣合上另一个连接件2。此时线缆完全在滑车内,线缆通过线缆取放通道被放置到滑轮3上,即可开始线缆拖动作业。上述的两个连接件2分开操作,目的是避免当两个连接件2同时打开时,滑车自身的重量会导致滑车变形,不易将连接件2重新扣上滑车,甚至造成滑车变形损坏,这也是为何设置两个连接件2的原因。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技术的滑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支架为具有开口 101的半框形结构,滑轮3的上端与开口 101之间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其为具有开口的半框形结构;连接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开口处,以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当所述连接件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架共同围成封闭的框形结构;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滑轮的上端与所述开口之间形成线缆取放通道;其中,所述支架或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在所述连接件封闭所述开口时置于所述滑车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先智田文敏王佳周磊陈佳金海明刘艳洞王乔高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送变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