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壳体及其高效稳定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4863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壳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马达壳体包括支座及与支座一体成型的主体部,所述马达壳体的总高度为28.5mm,所述支座设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側面及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側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6±0.04mm,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mm,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支座设有与收容腔相通的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为∅4mm,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液压伺服马达系统是工程上常用的伺服控制系统,它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重量比大、负载刚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能实现高精度、高速度和大功率的控制。因此,液压伺服马达系统在航空航天、冶金、船舶、机床、动力设备和煤矿机械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马达壳体是液压伺服马达系统中关键零部件之一,马达壳体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采用一般的加工工艺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的马达壳体及其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壳体,包括:支座及与支座一体成型的主体部,所述马达壳体的总高度为28.5 _,所述支座设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側面及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側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6±0.04mm,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_,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支座设有与收容腔相通的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为0 4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铸造毛坯;B)通过加工中心加工马达壳体,首先对支座的底面进行铣加工,并使该底面的光洁度达到Ra0.8um,然后以该底面为基准面加工轴孔,加工后轴孔的直径为0 4mm,轴孔的光洁度达到Ra0.4um,轴孔的圆柱度为0.004mm,所述轴孔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01_,接着对马达壳体主体部的两侧面进行铣加工,加工后主体部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mm,主体部两侧面的光洁度达到Ral.6um,主体部两侧面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02_,所述主体部两侧面相对于轴孔的对称度为0.04_,然后对马达壳体支座的两侧面进行铣加工,加工后马达壳体支座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马达壳体支座的两侧面的光洁度达到Ral.6um,所述马达壳体支座的两侧面相对于轴孔的对称度为0.04mm ;C)手工去除马达壳体上的边角毛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加工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马达壳体的加工难度,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马达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及图2中:1、支座,2、主体部,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端面,6、第二端面,7、第三侧面,8、第四侧面,9、收容腔,10、轴孔,11、底面; a:马达壳体的总高度; b:第一側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c: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d: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 e:轴孔的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参图1及图2所不,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壳体,包括:支座1及与支座1 一体成型的主体部2,所述马达壳体的总高度a为28.5 _,所述支座1设有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端面5及第二端面6,所述第一側面3及第二侧面4均为平面,所述第一端面5及第二端面6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側面3与第二侧面4之间的距离b为19±0.04mm,所述第一端面5与第二端面6之间的最大距离c为36±0.04mm,所述主体部2设有第三侧面7及第四侧面8,所述第三侧面7与第四侧面8之间的距离d为16.6mm,所述主体部2内设有收容腔9,所述支座1设有与收容腔9相通的轴孔10,所述轴孔10的直径e为0 4mm。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马达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铸造毛坯;B)通过加工中心加工马达壳体,首先对支座1的底面11进行铣加工,并使该底面11的光洁度达到Ra0.8um,然后以该底面11为基准面加工轴孔10,加工后轴孔10的直径为0 4mm,轴孔10的光洁度达到Ra0.4um,轴孔10的圆柱度为0.004mm,所述轴孔10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01_,接着对马达壳体主体部2的两侧面进行铣加工,加工后主体部2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mm,主体部两侧面的光洁度达到Ral.6um,主体部两侧面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02_,所述主体部两侧面相对于轴孔的对称度为0.04_,然后对马达壳体支座的两侧面进行铣加工,加工后马达壳体支座1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马达壳体支座1的两侧面的光洁度达到Ral.6um,所述马达壳体支座1的两侧面相对于轴孔10的对称度为0.04mm ;C)手工去除马达壳体上的边角毛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的加工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马达壳体的加工难度,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主权项】1.一种马达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及与支座一体成型的主体部,所述马达壳体的总高度为28.5 mm,所述支座设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側面及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側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6±0.04mm,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mm,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支座设有与收容腔相通的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为0 4_。2.一种马达壳体高效稳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铸造毛坯; B)通过加工中心加工马达壳体,首先对支座的底面进行铣加工,并使该底面的光洁度达到Ra0.8um,然后以该底面为基准面加工轴孔,加工后轴孔的直径为0 4_,轴孔的光洁度达到Ra0.4um,轴孔的圆柱度为0.004mm,所述轴孔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01mm,接着对马达壳体主体部的两侧面进行铣加工,加工后主体部的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_,主体部两侧面的光洁度达到Ral.6um,主体部两侧面相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CN105370493.html" title="一种马达壳体及其高效稳定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马达壳体及其高效稳定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及与支座一体成型的主体部,所述马达壳体的总高度为28.5 mm,所述支座设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側面及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側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9±0.04mm,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6±0.04mm,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6.6mm,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支座设有与收容腔相通的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为∅4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贵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戴尔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