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准胜专利>正文

短力臂弯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596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3:22
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由一上弯向、一下弯向、与一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所组合构成。上弯向连接于上段中棒底端,下弯向连接于下段中棒的顶端,上弯向与下弯向之间由第一轴杆枢接在一起,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是套设在下弯向与下段中棒的连接部位。开伞动作时,在下段中棒上被拉绳持续拉动向上的下巢,能触压筒部而控制使上弯向与下弯向在上巢与下巢之间弯折,所构成一种力臂最短、操作最省力的弯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专供安装在各种大型伞具上,特别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能使操作更省力,短力臂的设计使弯向装置的承载重力最小,能大幅提升伞具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由一上弯向、一下弯向、与一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所组合构成。上弯向连接于上段中棒底端,下弯向连接于下段中棒的顶端,上弯向与下弯向之间由第一轴杆枢接在一起,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是套设在下弯向与下段中棒的连接部位。开伞动作时,在下段中棒上被拉绳持续拉动向上的下巢,能触压筒部而控制使上弯向与下弯向在上巢与下巢之间弯折,所构成一种力臂最短、操作最省力的弯向装置。本技术是专供安装在各种大型伞具上,特别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能使操作更省力,短力臂的设计使弯向装置的承载重力最小,能大幅提升伞具使用寿命。【专利说明】短力臂弯向装置
本技术为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特别是一种,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的弯向装置,因力臂短,而能使开伞与弯向操作更省力,属于改良型伞具弯向装置的

技术介绍
一般所知的海滩伞、花园伞、广告伞等大型伞具,为了方便开伞,它们的操作方式大都是利用设置在中棒上的卷取器,旋转卷取器的转柄,由内藏在中棒内部的拉绳来拉动下巢在中棒上滑移运动,下巢上移可以开伞,下巢向下则收伞。某一些设有弯向装置的伞具,是在开伞后,如果控制拉绳拉动下巢持续向上移动,就会强迫使中棒上的弯向装置弯折,使伞面成一倾斜角度。 上述传统的弯向装置,它在伞具上最明显特征是,当拉动下巢上移而开伞时,弯向装置的位置是在下巢底部的中棒上。如果拉动下巢持续向上移动,弯向装置弯折使伞面成一倾斜角度时,在下巢底部的弯向装置,与下巢的距离就更远。 因为传统弯向装置的位置是在下巢底部的中棒上,相对于中棒而言,弯向装置的弯折部位以上,即形成一个较长的力臂来支撑整个伞面,包括上巢、长骨、支骨、与下巢等全部零件的重量,尤其是当弯向装置的弯折角度越大、伞面倾斜的角度越大时,弯向装置的承载重力就越大,且其重力都仅只由弯向装置的枢轴部位来支撑,因而很容易造成零件损坏,弯向装置故障不能顺利开伞与弯向,以及因为长的力臂使操作较费力等问题。如果使用强度较好的材料来制造弯向装置,则会有成本太高的顾虑,诸此缺点,都是安装了传统弯向装置的伞具所常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其是专供安装在各种大型伞具上,特别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能使操作更省力,短力臂的设计使弯向装置的承载重力最小,能大幅提升伞具使用寿命。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由一上弯向、一下弯向、与一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所组合构成。 上述上弯向,是连接在上段中棒底端。 上述下弯向,是连接在下段中棒的顶端。 上弯向与下弯向之间,由第一轴杆枢接在一起,使上弯向与下弯向之间,能以第一轴杆为轴而弯折,进而使伞面成一倾斜角度。 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是套设在下弯向与下段中棒的连接部位。 筒部与下弯向之间,设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传送下巢向上滑移的动力,用以控制下弯向与上弯向之间作弯折动作。 开伞动作时,在下段中棒上被拉绳持续拉动向上的下巢,能触压筒部底端,再经筒部内的压缩弹簧带动连接板,由从下向上的方向,经连接板传送动力使上弯向与下弯向在上巢与下巢之间弯折。 上述本技术的弯向装置,它在伞具上最明显特征,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相对于中棒而言,弯向装置的弯折部位以上,形成一个最短的力臂来支撑伞面。 不论是开伞时或弯向时,下巢一直都位于直立的中棒上,伞具开伞后大部分的重力仍是由下巢来承担,且于弯向时,无论伞面倾斜的角度大或小,该弯向装置都仅负担很少的重力,这样就能确保弯向装置不易损坏,而能提升伞具、特别是弯向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为本技术的弯向装置,它的弯向动作是利用下巢上移的推力,配合筒部与连接板向上推送下弯向与上弯向之间来达到弯折的动作,不是传统弯向需由紧崩的拉绳迫使下弯向与上弯向之间作弯折动作,故而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伞具的弯向操作。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是专供安装在各种大型伞具上,特别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能使操作更省力,短力臂的设计使弯向装置的承载重力最小,能大幅提升伞具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弯向装置安装在伞具上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伞具为直立状态。 图2为图1的连续动作图。图中显示转动转柄使伞具成为弯折状态。 图3为本技术弯向装置的组件分解图。 图4为直立状态时本技术弯向装置的局部组件剖切图。 图5为弯折状态时本技术弯向装置的局部组件剖切图。 图6为本技术筒部的组件分解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下段中棒11上段中棒 12上巢13下巢 14卷取器 15转柄 16拉绳17导轮 18长骨I9支骨 20弯向装置21上弯向 22枢接孔 23第一轴杆 24扭转弹簧25弧形槽孔 26下弯向 27枢接孔 28弧形槽孔29第二轴杆 30纵向槽孔31第三轴杆 32连接板 33上轴孔 34下轴孔35压缩弹簧 36筒部37轴孔 38弧形槽沟39上盖 40 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弯向装置20,安装在一伞具上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伞具为直立状态。 图2为图1的连续动作图。图中显示转动转柄15使伞具成为弯折状态。 如图1及图2,本技术的短力臂弯向装置20,是安装在伞具上巢12与下巢13之间的中棒上,该弯向装置20由一上弯向21、一下弯向26、与一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36,所组合构成。 上述伞具如图1及图2,包括下段中棒10、上段中棒11、上巢12、下巢13、卷取器14、转柄15、拉绳16、导轮17、长骨18、与支骨19。 上巢12,是固定在上段中棒11的顶端,下巢13,是套设在下段中棒10并可上下滑移运动。长骨18的上端枢接于上巢12,支骨19的上端枢接于长骨18的中间,支骨19的底端枢接于下巢13。本技术的弯向装置20,是连接在上段中棒11与下段中棒10之间。 卷取器14是固定在下段中棒10,拉绳16的一端卷绕于卷取器14内部,另一端经下段中棒10中空内部、弯向装置20、上段中棒11中空内部、上巢12的导轮17,再连接下巢13。 转动转柄15,可由拉绳16拉动下巢13向上移动而开伞,如图1。开伞后,如果继续转动转柄15,可由拉绳16拉动下巢13持续向上移动,就会触压筒部36,再经筒部36连动控制该弯向装置20作弯折的动作,使伞面成一倾斜角度,如图2。 图3,为本技术弯向装置20的组件分解图。 图4,为直立状态时,本技术弯向装置20的局部组件剖切图。 图5,为弯折状态时,本技术弯向装置20的局部组件剖切图。 图6,为本技术筒部36的组件分解图。 如图3与图4,本技术的弯向装置20,其中该上弯向21,是连接在上段中棒11的底端。上弯向21上设有枢接孔22,一第一轴杆23可穿设在枢接孔22内用于枢接下弯向26,在枢接孔22下方设有弧形槽孔25。在枢接孔22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力臂弯向装置,是安装在伞具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中棒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弯向,是连接在上段中棒的底端,上弯向上设有枢接孔,一第一轴杆可穿设在枢接孔内用于枢接下弯向;一下弯向,是连接在下段中棒的顶端,下弯向上设有枢接孔,可穿设上述第一轴杆,使上弯向与下弯向之间,能以第一轴杆为轴而弯折;以及,一容置有压缩弹簧的筒部,套设在下弯向与下段中棒的连接部位;开伞动作时,在下段中棒上被拉绳持续拉动向上的下巢,能触压筒部而控制使上弯向与下弯向在上巢与下巢之间弯折,使伞面成一倾斜角度,所构成的一种力臂最短的弯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准胜马永澄
申请(专利权)人:马准胜马永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