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良权专利>正文

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32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设有可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有一平台;内箱一端底部设有尾勾,内箱两侧各设有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收束成导槽;平台上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另一端设一横杆;内箱两底板闭合时仅留细缝,以防止文件或检体掉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式传送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文件资料收送传递的内箱交换式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现有的资料传送装置主要是如附图说明图15、16、17、18所示,大体包含有全线连贯的传送轨10,传送轨10上设有数个受计算机控制运作位移的台车20,在每一接收(发送)站设有单一平台30,于平台30及每一台车20内都设有一相同的内箱40,其中台车20的底盘21中央设置有一全板面的开口,底盘21一端设有弹扣式底盘钩211,可于绝对阻力下向下弹缩,并且于台车20两端都设有活动式门板22,每一门板22内都设有一自动启闭装置,又于平台30上设有可左右位移的走盘31,其中走盘31是藉由平台30底部的小马达36配合调整轮361及钢索362的运作,通过电子感应设备的控制而移位,于走盘31一端两侧则都设有单向推钩311及复位键312。平台30前后两侧配合内箱40大小于特定处分别设有三组可单向旋折的限制杆33,并且平台30一侧底部为开放状,另侧边设有承置台面34,承置台面34中央突设一鸠尾座35,藉以承置内箱40,另外相对于平台30中央处接收站的升降座顶端横设一挡杆37,挡杆37中央突设一中央柱371,可藉此供挡止台车30的内箱40。请再参看图19、20,于内箱40的两端板面底边中央都开设有一鸠尾缺口41,内箱40的底板43是两片呈相对方向旋折的板面,于两底板43一端上各设有卡止孔42,于内箱40两侧板面底边各设置一内槽式的定位导板44,藉此可以供与平台30的定位柱32配合使内箱40定位在平台30上。在操作时,请配合图21,在常态时,接收(发送站)平台30位于“发送定位高度A处”,如图16、17中当打开发送资料门,将欲送出的资料放置在平台30发送端承置台面34上的内箱40中后关门,键入控制装置的启动开关后,计算机在接受到命令后立即分配任务指派离本站最近或最快的无任务台车20来运行,此时平台30上升到“待车定位高度B处”,平台30上的走盘31则从“第一定位的W1处”移位到“接受定位的W2处”(即平台的中空处),此时台车20到站外停车并触动自动启闭装置将台车20前后门板22开启,随即平台30接受感应而上升到图16、17的穿梭定位高度并触动挡杆37,此时台车20起动进入平台30接收端,台车20内的内箱40受挡杆37的中央柱371阻挡停止,而台车20则继续前进,同时内箱40外露及受台车20推压旋折之定位柱32复位直立而夹覆在丙箱40两侧定位导板44上,使内箱40得稳固定位在平台30的接收端上,接着空的台车20进入平台30的发送侧的承置台面34位置,在台车20的底盘21将限制杆33压入时,台车20的底盘钩211恰勾住平台30上的内箱40,将内箱40置入台车20内由台车20带离前进,离开平台30的台车20随即自动将前后门板22关闭,此时置于平台30接收端的内箱40走盘31仍在其底部,所以内箱40的资料不会掉落,台车20离开后,平台30下降到“资料下放定位高度D处”,此时走盘31则回到“第一定位的W1处”,使平台30底部恢复中空状,而内箱40的底板43自然开启将资料顺势下放到资料存放箱内,然后平台30上升到“发送资料存入定位高度A处”,此时走盘31再次移位,藉走盘31上的复位键312将内箱40底板43推起闭合,走盘31继续移位到“第三定位的W3处”后马上便回移,此时走盘31上的单向推钩311弹起及形成钢体般夹扣在内箱40的卡止孔42内,随着走盘31回复“第一定位的W1处”而将内箱40前后板底边的鸠尾缺口41进入台面的鸠尾座35上而定位终完成整个接收发送的行程。但是上述现有的自动传送装置存在有下列缺点1.若定位柱32是用金属制成,动作时会有噪音大的问题,若用塑钢制成虽然可以改进噪音问题,但是塑钢材料用久后会起毛边,而无法正常弹起,并且各定位柱32能够弹起定位完全是依靠弹簧本身的弹力,所以弹簧易断,尤其在内箱40推出不顺时,会导致定位不准、晃动,甚至由于偏斜而生成承接落空的现象。2.为了配合走盘31上的复位键312的设计,需在内箱40底部呈相对方向旋折的底板43间切成一大角度的斜口(透空开口),而前述斜口将使传送物露出或从斜口掉落遗失。3.因为现有的传送装置完全以中央柱371来挡止内箱40,每当内箱40中放满东西时,其冲击力量大,中央柱371易被撞歪,使挡杆37整支变形,导致定位不准情形。4.请配合图16、17、21、22,限制杆33藉弹簧力进行拦阻内箱40时,因为其结构支点与被下压的压力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弹簧动作时所不断呈现的强力伸张状态易生成弹性疲乏,所以当内箱40中装满传送物或有些许的晃动,或定位稍有偏差,加上快速被推进等因素,限制杆33可能被冲击倒下,导致不能达成拦阻内箱40的目的,而让其超出脱离规范,使整个系统无法继续运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箱交换动作确实、机构稳固与内箱中容置物件不会露出的自动传输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手段本技术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主要包括一全线连贯的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各设有可自动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另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置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置有一平台,其特征在于内箱一端底部设置有朝前进方向旋折的尾勾,内箱两侧各延设有预定宽度的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对称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凹入收束成导槽;平台上对应台车导槽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底部呈开放形,于开放的接收端上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平台的另一端横杆中部枢设有一尾勾挡杆及两后挡杆,活动杆底部对应尾勾挡杆上设有释放片,活动杆上另对称设有两可朝一侧单向旋折的推块,平台一侧底部固设有开口朝向活动杆的关门杆,另外于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枢设的尾勾挡杆及后挡杆侧视都概呈倒L形,并且依枢结支点呈头轻、尾重的配重,所述尾勾挡杆的顶面形成有一框口。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勾挡杆与后挡杆一端连结有一弹簧,弹簧另一端则间接连结横杆。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前挡杆包括有两触片及两横杆,触片呈头轻、尾重的配重,触片的枢结支点设在其弯折处,弯折处的触片头部面对所述台车的前进方向形成一爬坡面,与枢结支点同一水平面的头部另一端间枢设一U形的槽形横杆,槽形横杆从枢结点向内对称水平延伸形成预定段,再垂直向下呈阶梯式转折后形成槽状,于两触片尾端连结一水平横杆。所述的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杆的触片尾端连结有一弹簧,于弹簧另一端间接连结到平台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由于本技术内箱的承接面为一平面设计,所以内箱在平台上承接稳固,不易掉落。2.由于本技术内箱底板呈仅留隙缝的密闭状,可让箱内所容置的物件不会露出及掉落。3.由于本技术供挡止内箱的前挡杆采取支点与施力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挡止内箱或台车承载内箱时,不会失误。4.由于本技术后挡杆、尾勾挡杆与前挡杆都采用配重方式,因此即使所连结的弹簧日久受损,仍然不会影响整体机构的确实动作。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附图简要说明图1、2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式资料传送装置,主要包括一全线连贯的传送轨,传送轨上设置有可移位的台车,台车两端各设有可自动启闭的门板,台车内设置一内箱,另配合传送轨在特定点设置有收发站,接收站上设置有一平台,其特征在于:内箱一端底部设置有朝前进方向旋折的尾勾 ,内箱两侧各延设有预定宽度的侧翼;台车底盘对应内箱尾勾形成内凹部,底盘一端两侧对称设有朝下弯折的虎牙,台车两外侧底部各凹入收束成导槽;平台上对应台车导槽设有两导轨,平台一侧底部呈开放形,于开放的接收端上横设一可横移的活动杆,平台的另 一端横杆中部枢设有一尾勾挡杆及两后挡杆,活动杆底部对应尾勾挡杆上设有释放片,活动杆上另对称设有两可朝一侧单向旋折的推块,平台一侧底部固设有开口朝向活动杆的关门杆,另外于平台一端横向枢设有一前挡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良权
申请(专利权)人:林良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