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31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属于园林工具领域,解决了现有修枝剪无法实现多方向、多角度旋转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属于园林工具领域,解决了现有修枝剪无法实现多方向、多角度旋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专利说明】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枝剪,属于园林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修枝剪是一种常用的园林工具,通常用于修建植物。目前,用户对修枝剪操作时操作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例如要求增加特殊旋转功能的要求:即要求在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上能满足手柄部分和机壳主体部分实现相对旋转,以满足用户工作时的舒适度要求。但现有技术中目前带这种特殊旋转功能的修枝剪品种很少,特别是在对较高处的灌木丛进行水平切割或侧立面修剪时,左右手握持部分不能实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多角度多档位的相对旋转,操作者很容易疲惫。并且,现有技术的修枝剪在实施手柄部分相对机壳部分旋转时,扳机操作很费力,多次操作易失效,并且还存在内部结构零件多、装配复杂,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修枝剪,可以满足用户多角度操作的要求,便于用户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和旋转连接头,所述第一旋转座连接第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连接头设置于后手柄组件上,所述旋转连接头插装在第一旋转座内并可绕第一旋转座轴向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锁定后手柄组件的转向推钮,所述转向推钮滑动安装在后手柄组件上。进一步的,所述后扳机上设有限位块,所述转向推钮上设有挡块,在后扳机按压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块相抵限制转向推钮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座、转向按钮和转向齿盘,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一旋转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按钮周侧设有卡齿,转向按钮中部设有按压凸起,所述第二旋转座左侧与机壳左侧之间通过转向按钮齿形啮合,所述第二旋转座右侧与机壳右侧之间通过转向齿盘齿形啮合,所述转向齿盘与机壳右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机壳左侧设有避让所述按压凸起的避让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设有触控开关、控制触控开关通断的杠杆件和转动支架,所述杠杆件一端连接有拉索,拉索延伸至后手柄组件内并受后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另一端与转动支架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转动支架另一端连接前扳机并受前扳机驱动,所述杠杆件可绕转动支架与杠杆件铰接处转动,所述转动支架可绕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后手柄组件内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端铰接到后手柄组件上,所述转杆下端一侧与拉索连接,所述转杆下端另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后扳机尾部转动连接到后手柄组件上,后扳机前端设有拨块,按动后扳机使拨块作用于凸块上驱动转杆旋转,转杆的旋转运动拉动拉索。进一步的,所述前扳机呈U形,前扳机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卡槽内将转动支架与前扳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杠杆件上连接拉索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杠杆件上铰接转动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中靠近旋转轴心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所述拉索和修枝剪的电源线从该对限位柱中间穿过进入机壳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修枝剪,具有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而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本技术的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第一旋转轴心可以是修枝剪的X轴方向,第二旋转轴心可以是修枝剪的Y轴方向,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和使用环境,绕X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或者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或者同时绕X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旋转后手柄组件,以获得最佳的操作角度,使用户更加轻松作业。本技术的修枝剪为双扳机控制,即后手柄组件上的后扳机和前把手组件上的前扳机,后扳机可以通过拉索拉动机壳内的杠杆件,使杠杆件的右端提升行程LI,前扳机可以通过转动支架托动机壳内的杠杆件,使杠杆件的左端提升行程L2,两个行程合并得到一个有效行程L3,杠杆件向上抬升并触动触控开关,使电路导通;在双扳机控制下,杠杆件的两端必须都上升一定行程后,才能触动触控开关,仅后扳机启动或者仅前扳机启动,都不能使杠杆件触动触控开关,也就是说,用户需要两手同时操作才能启动修枝剪;在用户要关机时,单一释放后扳机或者前扳机,修枝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制动,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单手操作时另一只手触碰运动中的刀片的风险,确保用户操作的安全性。本技术修枝剪采用杠杆件力臂最大化原理,将杠杆件左端与转动支架铰接处作为杠杆件的转动支点,使得转动支架的力臂长度最大化,确保了前扳机间接驱动杠杆件上升行程的最大化,而杠杆件右端连接拉索,使得杠杆件的力臂长度最大化,即后扳机的施力力臂最大化,杠杆件左端上升的行程和杠杆件右端被后扳机远距离提升的行程几乎一样大,使用户在操作前扳机和后扳机时都更加省力;尤其是在实施杠杆件任意一端行程提升后,杠杆件另一端被提升的行程和受力会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在实施杠杆件任意一端行程释放后,再释放另一端行程时,其下降的行程和受力也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前扳机和后扳机受力大小的对称性和一致性,同时也确保了整机停止运行时刹车效果的一致性。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第一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第二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修枝剪的双扳机控制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扳机控制的修枝剪,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后端的后手柄组件和设于机壳前端的前把手组件,所述后手柄组件上设有后扳机,所述前把手组件上设有前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组件与机壳之间设有调节后手柄转向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后手柄组件且具有第一旋转轴心的第一旋转机构和连接机壳且具有第二旋转轴心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后手柄组件可绕第一旋转轴心旋转,且所述后手柄组件还可带动第一旋转机构绕第二旋转轴心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轴心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