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祥专利>正文

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25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由一双槽导轮及一装设于框架之间的张力控制器及一导引轴所组成,双槽导轮设于框架顶板上,导引轴固定于框架顶板与侧盘间,张力控制器滑套于导引轴上可沿轴向顺畅滑动,在张力控制器下方的穿孔底座一侧角隅与框架之间连接一弹性元件,使张力控制器因绞线张力的变化而左右移动,以弹性调整绞线的张力,避免绞线于排线卷绕过程中,发生断线或断芯。(*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线器,特别是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一般习用的绞线机(如附图说明图1)或卷线机,在多束细铜线经绞绕成一较粗的绞线后,必须再藉由一轴向排线器90将绞线91引导至卷线轮92上,但由于排线器90于轴上左右移动的结果,使得跨绕其上的绞线91变得时紧时松。请参阅图2,此型式排线器93位于轴中央时,此时绞线91的张力为设定值,当排线器93移至轴的两侧,此时绞线91被强制拉曳,以致张力急速大幅度提高(如图3),而于高速排线卷绕过程中引起断线或断蕊现象。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112069号“高速绞线机”虽可同时高速进行绞线及卷线的工作,惟于绞线卷绕过程中,并无法适应排线器的轴向移动而弹性调整绞线的张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可以弹性调整于排线卷绕过程中的绞线张力,避免排线卷绕过程中因张力过大引起断线或断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该排线器是滑动地装设于固定式框架两侧间的支轴上,其特征在于一斜向导引轴藉左、右止挡块分别固定于上述框架顶板与侧盘间,该导引轴上滑套一张力控制器,该张力控制器由位在上侧的导线轮藉一螺栓而与一位在下侧的穿孔底座结合而成;一弹性元件则固着于前述张力控制器的穿孔底座侧面一隅与侧盘之间,并与导引轴相互平行;一双槽导轮藉一中心螺栓而设于框架顶板上,绞线经由双槽导轮之后侧槽轮、再经由位于张力控制器上的导线轮转向并绕跨双槽导轮的前侧槽轮,再导经上述的排线器。所述的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张力控制器的穿孔底座中心固定容纳一直线轴承,该导引轴穿过该直线轴承,该导引轴的表面开设有三条沿轴向的等距的半圆弧凹槽,直线轴承具有相应的三条轴向凹沟以嵌配多数个滚珠,使张力控制器与导引轴形成轴向滑动配合。所述的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绞线经双槽导轮之后侧槽轮后,再从位于张力控制器上的导线轮后方绕跨而前并接至双槽导轮之前侧槽轮,而其中双槽导轮之前后侧槽轮的转向互不影响。本技术的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但可弹性调整绞线于排线卷绕过程中的张力,避免断线或断芯现象,并可使高速卷绕过程更为紧密而均匀确实,同时本技术亦不仅限于绞线的卷绕,任何线材卷绕作业皆可行。有关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及实施方式,现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绞线机的部份结构平面图。图2为习用另一排线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动作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图4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示意图。图7为图6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张力控制器结合导引轴的正面剖视图。图9为图8的侧视图。请参阅图4、5,本技术能够应用于如图所示的习用绞线机1或卷线机的排线器4上,有关绞线机1属于习用机器设备,因此未详述整体装置与原理。本技术主要藉由二个左、右止挡块221、222分别焊接于固定式框架3的顶板30凸缘301与侧盘33上,而连接各止挡块221、222的斜向导引轴22上则滑套一张力控制器2,其主要是由在上侧的导线轮21藉一螺栓24而与一位在下侧的穿孔底座25相互结合而成(请参阅图8、9),前述穿孔底座25中心容纳一直线轴承26,其可容一直径略小的导引轴22穿过,并于前述导引轴22周缘表面开设有三条沿轴向的等距的半圆弧凹槽223,直线轴承26设有相对的三条轴向凹沟以嵌配多数个滚珠。穿孔底座25与直线轴承26间藉螺栓24加以定位,当然可以设链槽方式,避免转动。前述导引轴22上的直线轴承26,除了可使张力控制器2沿导引轴22的方向顺畅滑动外,并可藉此三条凹槽223所对应嵌接滚珠之三角定位效果,而可防止张力控制器2于导引轴22上旋转,避免绕经其上的绞线6发生扭曲现象。一弹性元件23则固着于前述张力控制器2的穿孔底座25侧面一隅及框架3侧盘33之间,该弹性元件23(采用拉伸弹簧)伸缩后的运动方向并约略与导引轴22相互平行,其作用系可用张力控制器2随绞线6张力变化而左右移动产生轴向变形,并可弹性缓冲调整绕经张力控制器2上方导线轮21的绞线6张力变化,使绞线6于卷线过程中,虽因排线器4的左右移动使卷线均匀,亦不致因张力过紧而使得绞线6断线或断芯。前述框架3顶板30中央处设有一凸缘301,一双槽导轮31藉一中心螺栓而固着于此框架3凸缘301上,绞线6由左侧的导线轮32经此双槽导轮31的后侧槽轮后,再从位于张力控制器2上的导线轮21后方绕跨而前,使产生一转向作用,并返回再接至双槽导轮31之前侧槽轮,然后接至一装设于支轴45及导向轴40上的排线器4,该排线器4主要藉一贯穿其内的可旋转支轴45而可左右移动,使绞线6可均匀紧密地来回卷绕于卷线轮5上,本实施例导线轮21,32与双槽导轮31的轮沟处为可独立旋转的陶瓷体(内设轴承),但此属习用物品,因此未加以剖视。前述排线器4主要藉由一L型变向杆41,因碰触原位于导向轴40上二端之二换向控制杆42后,即立刻沿轴向而反向运动。前述换向控制杆42于导向轴40上的定位是恰可使排线器4上的变向杆41恰可与换向控制杆42碰触后而拨动旋转至另一侧。同时,为使经双槽导轮31的前侧槽轮绕跨下来而经由排线器4上的排线导轮44,不致因排线器4的左右移动而使绞线6无法形成一直线顺畅卷动,故在排线导轮44上方设一对略呈倾斜关系的上、下导柱43,使绞线6可随排线器4的左右移动而藉由导柱43的导引作用,使绞线6顺畅地经由导柱43下方的排线导轮44而均匀地卷绕于卷线轮5上。请参阅图6,当排线器4移至卷线轮5中央时,张力控制器2被弹性元件23往外拉离,以缓冲调整绞线6张力。当排线器4移至卷线轮5左或右侧时,则绞线6张力最大,但藉由张力控制器2同时被往内(往左)拉近,能够缓冲调整绞线6的张力,避免发生断线或断芯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该排线器是滑动地装设于固定式框架两侧间的支轴上,其特征在于一斜向导引轴藉左、右止挡块分别固定于上述框架顶板与侧盘间,该导引轴上滑套一张力控制器,该张力控制器由位在上侧的导线轮藉一螺栓而与一位在下侧的穿孔底座结合而成;一弹性元件则固着于前述张力控制器的穿孔底座侧面一隅与侧盘之间,并与导引轴相互平行;一双槽导轮藉一中心螺栓而设于框架顶板上,绞线经由双槽导轮之后侧槽轮、再经由位于张力控制器上的导线轮转向并绕跨双槽导轮的前侧槽轮,再导经上述的排线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张力控制器的穿孔底座中心固定容纳一直线轴承,该导引轴穿过该直线轴承,该导引轴的表面开设有三条沿轴向的等距的半圆弧凹槽,直线轴承具有相应的三条轴向凹沟以嵌配多数个滚珠,使张力控制器与导引轴形成轴向滑动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绞线经双槽导轮之后侧槽轮后,再从位于张力控制器上的导线轮后方绕跨而前并接至双槽导轮之前侧槽轮,而其中双槽导轮之前后侧槽轮的转向互不影响。专利摘要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由一双槽导轮及一装设于框架之间的张力控制器及一导引轴所组成,双槽导轮设于框架顶板上,导引轴固定于框架顶板与侧盘间,张力控制器滑套于导引轴上可沿轴向顺畅滑动,在张力控制器下方的穿孔底座一侧角隅与框架之间连接一弹性元件,使张力控制器因绞线张力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线器的辅助张力控制装置,该排线器是滑动地装设于固定式框架两侧间的支轴上,其特征在于:一斜向导引轴藉左、右止挡块分别固定于上述框架顶板与侧盘间,该导引轴上滑套一张力控制器,该张力控制器由位在上侧的导线轮藉一螺栓而与一位在下侧的穿孔底 座结合而成;一弹性元件则固着于前述张力控制器的穿孔底座侧面一隅与侧盘之间,并与导引轴相互平行;一双槽导轮藉一中心螺栓而设于框架顶板上,绞线经由双槽导轮之后侧槽轮、再经由位于张力控制器上的导线轮转向并绕跨双槽导轮的前侧槽轮,再导经上述 的排线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