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的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319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络筒机上退绕筒子与卷绕筒子之间纱的运行中断时,存在断纱或空的退绕筒子。能断纱或换装满卷退绕筒子情况下,都要将来自退绕筒子的纱头和来自卷绕筒子的纱头在一只纱头连接装置中捻接,以便络筒流程继续运行。退绕筒子(5)的下纱(6a)和卷绕筒子(15)的上纱(6b)采用同一只操纵装置(25)而被装入纱头连接装置(10)。(*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在一台络筒机的一个络筒位上,从一只退绕筒子到一只卷绕筒子之间中断络筒流程时,将两个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和纱头互相捻接的方法以及实行此方法的装置。在这里将退绕筒子的纱头作为下纱,卷绕筒子的纱头作为上纱。在络筒机的络筒位上,断纱或更换退绕筒子或卷绕筒子,两个纱头捻接现今都已经自动化。退绕筒子的纱头,即退绕筒子的起始头以及卷绕筒子的纱头都自动被吸住并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从而将两个纱头打结或捻接。纱头的寻找和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以及纱头的连接,或者采用巡回走动的装置从络筒位走向络筒位,或者采用固定在络筒位的辅助装置。将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的辅助装置已知是吸管。例如DE-A12939481所述,一根可以摆动的吸管直接与真空源连接,将来自退绕筒子的纱头吸住并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同样与真空源连接的另一吸嘴在卷绕筒子上寻找卷绕纱头,吸住纱头把它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以便两个纱头捻接。在已知的实施例中,每个纱头相应有单独的吸管。这两根吸管运动过程应互相协调,以便按正确的次序使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这种采用两根吸管将纱头装入的装置需要在络筒位占一定地方,为了协调两根吸管的运动过程,还需要调节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简化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的方法与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在络筒机络筒位从退绕筒子到卷绕筒子的纱路上发生故障时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的方法,其中退绕筒的纱头作为下纱,卷绕筒子的纱头作为上纱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然后两根纱头互相捻接,其特征在于退绕筒子纱头和卷绕筒子纱头先后仅采用同一只操纵装置而被装入到纱头连接装置中。一种实行所述方法的、在络筒机上将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来自退绕筒子的纱头传送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以及为来自卷绕筒子的纱头传送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设有一只共同的操纵装置,这只操纵装置是一根可以摆动地被支承的吸管构成。与已有技术水平相比,本专利技术装置入纱头只需一个操纵装置。传统的方法流程装入下纱及装入上纱的两根吸管要交叉装入一只纱头连接装置中。首先摆转装下纱的吸管,朝下吸取下纱。这段时间装上纱的吸管要在卷绕筒子上寻找上纱。然后在装上纱的吸管摆回时上纱能被装入以前,先将下纱装入。这段时间两根吸管都有吸气流。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比具有如后的优点,即只一根吸管通吸气流,当两根需连接的纱头装入时,显著地减少用气量,因为只存在一根吸管,还限制了吸管的往复摆动行程,省去了已知技术一根没有施展功能的吸管摆动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比通常的方法还可大大缩短装入过程。按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上纱而且下纱只由单独一只操纵装置来吸取。这个操纵装置就是一根吸管,机械地吸住纱头而把它装入。吸管为寻找上纱而摆向高处时,退绕筒子上的下纱已经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从卷绕筒子吸取上纱之前,下纱已经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并已切断成捻接所需长度,故吸管吸取上纱只须稍作摆动。从卷绕筒子吸纱头采用一只扁嘴,扁嘴的口子面对槽筒上方的卷绕筒子圆周面,扁嘴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托座上,在此托座处吸管的吸嘴口能与它有效地对接,因此只在吸管摆动到最高位置装入下纱时,吸管的吸嘴口面对扁嘴托座,空气流才通入扁嘴。为使吸管不作不必要的旋摆运动,吸管中吸气流吸住的纱由一只传感器监测。当退绕筒子和卷绕筒子之间纱的运行中断,例如断纱,则吸管从静止位置向纱路一侧摆转以便从退绕筒子吸取纱头,这时通入吸气流。若传感器探知吸管中没有纱,就要掉换退绕筒子。吸管没有吸取纱是因为退绕筒子已成空筒管,或是没有重新找到纱或是新喂入的退绕筒子没有预留纱头。如果下纱已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而没有找到上纱,则这个络筒位停车,发出故障通知,由操作人员排除故障。在通常采用的两根吸管中,该两吸管被分开用来上纱装入及下纱装入,而本专利技术优点只用一只吸管,因此大大节省了现有技术中吸取上纱的扁嘴作摆转时所需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扁嘴固定安装于槽筒上方,可以节省在络筒位所需的摆动行程占地。吸住下纱直到装入上纱,不像现行方法一样要吸气流,而是在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后,独立地由纱头连接装置操纵的夹剪握住,并由该夹剪为捻接过程给纱留出所需的长度。对比现行方法,可以不需吸气流,剪下的纱头由吸管吸除,不需另设专门吸残余纱条的吸嘴。对比现有装置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络筒位的传动与控制都简化了,因为只有一根吸管的传动与控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在扁嘴和其托座里安排了一条贯通隙缝,在装入纱头连接装置时作为吸取卷绕筒子纱的通道。此隙缝位于扁嘴面向槽筒这一侧上,因此吸住上纱吸管往回摆转并装入纱头连接装置后,纱就直接进到导纱槽筒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安排扁嘴朝卷绕筒子圆周面方向摆转,按给定时间寻找上纱,而吸管中的传感器在测得没有纱时才开始点头运动,即扁嘴前后摆动。此种点头运动帮助吸上纱,又能开松缠结或脱纱。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安排扁嘴可随卷绕筒子直径增大而摆动。扁嘴与卷绕筒子表面距离保持恒定,还注意固定安装的扁嘴、宝塔筒子筒子直径增大不会碰到扁嘴。扁嘴位于槽筒上方存在碰撞危险。为了免除碰撞,按本专利技术,卷绕筒子不断增大的直径作为扁嘴摆转的准则。卷绕筒子直径由已知技术求得,例如通过筒子架的摆动角度可以得知,可以采用摆转信号作为扁嘴摆动的调整信号,还要注意摆动过程应保持在扁嘴与卷绕筒子表面的最佳距离,这样就容易吸取纱头。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详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络筒机的一个络筒位侧面剖视图;图2络筒位正视图;图3络筒位一只空退绕筒子情形;图4掉换退绕筒子;图5按本专利技术的吸管递纱过程;图6纱装入位于纱头连接装置上方的切断和夹持装置;图7在装入下纱时寻找吸取上纱的情形;图8扁嘴附加点头运动帮助寻找纱头,开松缠结;图9上纱装入纱头连接装置中。图1表示络筒机1在络筒位2的剖面图,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作必要的叙述,以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退绕筒5插在插管纱锭子3上,退绕筒子5的位置可以绕铰链4转动。从退绕筒子拉出一根纱6。退绕筒子5的上方装有一只退绕加速器7。纱6经过预清纱器8,纱线张力器9以及纱头连接装置10。在纱头连接装置10的上方装有切断和夹持装置11。切断和夹持装置11可以作为附加件考虑。当独立于纱头连接装置10的操作时,也可以用。纱6通过电子清纱器12以识别纱疵,然后通过位于其上方的切断和夹持装置13。该切断和夹持装置装置13与电子清纱器有效地相配合。纱6经过槽筒14交叉卷绕到卷绕筒15,图示为宝塔筒子。卷绕筒子15装在筒子架16上,卷绕筒子圆周与槽筒14紧贴,由槽筒14传动。点划线所示为满卷筒子15′的外形图。存放满卷筒子时筒子架16转到16′的位置。点线所示满卷筒子17放在运送装置18上,该运送装置18装在络筒机络筒位的后面,沿络筒位延伸。以上例举的这些装置都围绕着一个集中吸气管道20排列。该集中吸气管道沿络筒机1抽吸。吸气管道汇入一只装在络筒机一端的排除箱21中,灰尘和回丝可被清除。风扇22作为集中吸气管道20和排除箱21的真空源。每个络筒位2按本专利技术有管子接头24,使吸管25与吸气管道20相通,吸管25由铰链26支承,可绕管子接头24转动。吸管25的另一端有吸嘴27,吸嘴27垂直对着纱路的平面。按本专利技术的吸管25执行多项功能。它会吸取断纱后的下纱6a,这是从退绕筒子至纱线张力器9之间的下纱。吸管将吸取的这根纱纳入纱头连接装置10中。退绕筒子换筒时吸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络筒机络筒位从退绕筒子到卷绕筒子的纱路上发生故障时纱头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的方法,其中退绕筒子的纱头作为下纱,卷绕筒子的纱头作为上纱装入纱头连接装置,然后两根纱头互相捻接,其特征在于:退绕筒子纱头和卷绕筒子纱头先后仅采用同一只操纵装置而被装入到纱头连接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霍拉克U法贝耶J施蒂勒D恩格尔哈特N科里斯P沃茨A米克U沃茨
申请(专利权)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