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条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311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切条带板的圆形张力施加装置含有多对用于插入相应切条带板的上下循环带和用于让上下循环带能够旋转并对上下循环带加压的上下压力施加构件。每个循环带能独立地并成圆形地旋转,其外表面的摩擦大于其内表面的摩擦。上下压力施加构件均具有基本上成圆形的横截面。此外,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足够压缩性与复原力,使得在切条带板上产生由从循环带的压缩应变产生的变形得出的抗力产生的张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对切条带板(slitbandplate-即切开成条状的带板)均匀施加张力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校正在一条切条机生产线中将宽的金属带板切成多条带板的过程之后在切条带板中的不均匀张力以及校正在卷收过程中所引起的不均匀张力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一般来说,一个宽的带板从横截面看到的形状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在中间较厚,在两边较薄。当该宽带板切成多条带板时,处在中间的切条带板的厚度跟从处在两边的切条带板的厚度是不同的。当这些切条带板卷收在一根心轴上时,绕在心轴上的较厚的切条带板的直径比较薄的切条带板的直径要大一些,在心轴中间的切条带板的卷收速度跟在心轴两边的切条带板的卷收速度不同,因此卷收的各切条带板所受的张力是不均匀的。卷收在心轴端头部份的切条带板就比卷收在心轴中间部份的切条带板要松弛一些。那些切条带板在从心轴上退绕时就会套叠地或椭圆形地变形。切条带板的这样的变形使其退绕、运输成为不可能。为了防止切条带板松弛地绕在心轴上,常规技术采用一种将张力施加到切条带板上的侧辊张力施加装置或张力缓冲装置。但是,这些张力施加装置还存在其它问题。在前者中,切条带板由于厚度不同而受到不均匀的张紧,而在后者中则是切条带板的表面受到损伤。在US-3,735,937中,公开了一种不会在切条带板上形成损伤并且能够校正由于切条带板的厚度差异导致的不均匀的卷收张力。US3,735,937的使用循环带的这种张力施加装置设计成使上下循环带组在一对对置的滑轮之间伸延,每一组循环带沿横向并排排列。切条带板运动通过上下循环带组的外表面之间的“辊隙”。设置在循环带内的压力施加构件将循环带的内表面垂直地推动使循环带压贴着切条带板的两面,循环带跟运动着的切条带板一起轮转。在切条带板上通过由滑移产生的摩擦力产生张力,这个滑动是在循环带的内表面相对于压力施加构件的相对运动中产生的。循环带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于其内表面的摩擦系数。采用这样的结构,切条带板就可以在没有循环带滑移以及不会在切条带板上造成损伤的情形下卷收。在上述的张力施加装置中,伸延在一对滑轮之间的循环带沿一条椭圆形路径成环形转动,亦即,在滑轮之间沿直线路径并在围绕滑轮时沿半圆形路径反复地转动。因此,循环带交替地在其沿着在滑轮之间的直线路径运动时承受直线性变形和其沿着围绕着轮的半圆形路径运动时承受半圆形变形。成环形转动的循环带的抗弯阻力(bendingresistance)是大的。特别是在低张力的薄板的情况下,循环带压在带板上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循环带对带板的摩擦力小于循环带的抗弯阻力。这就妨碍了循环带在滑轮之间平稳地循环,导致在带板的表面上造成损伤。此时,循环带的表面也将受到损伤。因此,循环带必须频密地更换。由于在轮转的循环带内交替地重复承受直线变形与半圆形变形,制造循环带的材料必须是线变形与半圆形,制造循环带的材料必须是柔性的,也就是容易磨损的。因此,由这样的材料制成的循环带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更换。更换多个循环带的工作是费时费事的。在更换过程中,切条带板的卷收工作就要停顿,结果导致卷收工作效率低。本专利技术着眼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因而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条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在此装置中,循环带沿着一条基本上是圆形的路径成圆形转动,在成圆形转动的循环带中不产生抗弯阻力,从而保证了循环带的平稳循环,不会在切条带板的表面上造成损伤,允许使用由低磨损的比较硬的材料制造的循环带,延长了循环带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该装置使用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压缩性与复原力、从而通过一个抗力在切条带板上产生一个附加的张力的循环带,该抗力是由在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受到足够的压缩时产生的压缩应变导致的变形而产生的。为了实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切条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它包含有多对用于插入相应的切条带板的上下循环带。用于让上循环带能够旋转并将压力施加到上循环带上的上压力施加装置、和用于让下循环带能够旋转并将压力施加到下循环带上和下压力施加装置。每个循环带独立地并成圆形地旋转,并且循环带外表面的摩擦大于循环带内表面的摩擦。上下压力施加构件的横截面基本上成圆形。为了实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切条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其中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压缩性与稳定性,使通过由滑移产生的摩擦和抗力在切条带板上产生张力,这个滑移是在循环带的内表面相对于上下压力施加装置的相对运动中产生的,这个抗力是由在该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受到足够的压缩时产生的压缩应变导致的变形而产生的。由这样构造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在切条带板通过一个在上下组的基本上是圆形的循环带之间的“辊隙”以后,分别支承着上下循环带组的上下压力施加构件每个都是基本上圆形的,使之让循环带能够成圆形地转动,同时使其保持基本上成圆形,并将循环带的内表面往外推,以相等的压力推动跟压力施加构件紧密接触的循环带的内表面,并且压力施加构件对跟已跟压力施加构件接触上的循环带接触的切条带板均匀地加压。在基本上是圆形的循环带上的各点的曲率基本上相等。在沿一个基本上是圆形的轨迹成圆形地转动的循环带内不产生抗弯阻力。循环带通过跟切条带板的摩擦接合被驱动跟运动着的切条带板不产生任何滑移地一起运动。在此情况下,循环带跟运动着的切条带板一起独立地并成圆形地沿一条基本上成圆形的路径转动。通过由滑移产生的摩擦力将张力施加到切条带板上而并不会在其表面上造成损伤,这个滑动发生在循环带的内表面相对于压力施加构件的相对运动中。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压缩性与复原力,循环带通过抗力在切条带板上产生一个附加的张力,这个抗力是由在循环带在厚度方向上受到足够的压缩时产生的压缩应变导致的变形而产生的。此张力作用到切条带板上,附加到由摩擦导致的张力上。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主要部份的示意剖视侧面图;图2示出沿图1的剖切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3A至3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主要部份的示意剖视侧面图,图2是沿图1的剖切线A-A截取的剖视图。在图中,一个圆型张力施加装置进行操作以一给定张力对切条带板a进行伸延。该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在带板卷收装置(未示出)前面的该切条带板a沿着它运动的路径上。该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包含有上、下循环带组,这些循环带1围成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并沿一个基本上是圆形的路径成圆形转动;并包含有上、下压力施加构件3与2,分别支撑着上、下组的循环带1使这些循环带能够成圆形转动同时保持基本上圆形,并向外推靠循环带1的内表面1a。下压力施加构件2将设在下面的循环带1朝上推,而上压力施加构件3则将设在上面的循环带1朝下推。循环带1沿切条带板a的运动方向设置成使这些循环带可以成圆形转动。这些循环带1沿与切条带板a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横向并排地排列。这些循环带1成上、下两组设置,下组设在上组下面。上下设置的上、下循环带组中的每一根成形成围成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的循环带。上组循环带1放置在横截面呈圆形的并设置在上面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切条带板的圆型张力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多对上下循环带,这些上下循环带用于插入相应的切条带板,每个所述循环带独立地并成圆形地旋转; 一个上压力施加装置,该上压力施加装置用于让该上循环带能够围绕该上压力施加装置旋转并用于将压力施加到该上循环带上,该下压力施加装置的横截面成基本上圆形;和 一个下压力施加装置,该下压力施加装置用于让该下循环带能够围绕该下压力施加装置旋转并用于将压力施加到该下循环带上,该下压力施加装置的横截面成基本上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川义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开发顾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