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套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261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拆卸工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第四伸缩杆,伸缩杆前端设置有与模具套相配合的卡爪,支架上还设有控制伸缩杆移动的驱动装置。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伸缩杆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杆在移动轨道上的平移,对加工完成的模具套进行拆卸,操作方便,具有省时省力,安全可靠。拆卸过程中模具套的各个方向受力均匀,不会对模具套及模具产生损坏,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强的工业实际用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拆卸工装
,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套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在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金属或者其他材料通过挤压等外力作用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生产加工和制造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通过设置使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从而获得相应的所需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模具在加工使用过后,加工完成的胚料与模具通过人工使用榔头敲击拆卸或者直接将模具敲碎的方式进行分离,前者操作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生产成本高;后者模具不能重复使用,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机械拆卸模具套的装置大都采用直杆的形式,结构单一,所以拆卸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并且容易存在拆卸过程中对加工成品或者模具造成损害,操作难度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模具套拆卸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提出一种新型的模具套拆卸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的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模具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第四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端设置有与模具套相配合的卡爪,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控制伸缩杆移动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杆还包括位于第四伸缩杆两侧的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作为优选,所述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与支架连接处采用可调节方向的铰链方式。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固定待拆卸模具的模具台,所述模具台底部设有滚轮。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与伸缩杆对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第六支撑板。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两侧设有移动轨道,所述伸缩杆通过移动轨道与支撑板活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模具放置位置的前后端各设有限位机构。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及连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伸缩杆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杆在移动轨道上的平移,对加工完成的模具套进行拆卸,降低了拆卸的难度,操作方便,具有省时省力,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2.在拆卸过程中模具套的各个方向受力均匀,不会对模具套及模具产生损坏,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合理,有效降低了工人安全意识不强而出现的违章操作,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保障程度,具有很强的工业实际用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套拆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套拆卸装置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套拆卸装置左视图。各附图标记为:1支架,2伸缩杆,31第一伸缩杆,32第二伸缩杆,33第三伸缩杆,34第四伸缩杆,4卡爪,5驱动装置,35第五伸缩杆,36第六伸缩杆,6第一支撑板,7模具台,8移动轨道,9限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套拆卸装置包括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支架1,在支架1上设置有不同方向的伸缩杆2,其中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31,在第一伸缩杆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伸缩杆32和第三伸缩杆33,在模具放置位置的正上方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四伸缩杆34。在伸缩杆2的前端设有卡爪4,与传统的模具上设有的卡合结构相配合,在支架1上还设有控制伸缩杆移动的驱动装置5。模具在传统的注塑加工完成后,放置于水平伸缩杆2中部的空隙处,在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首先将水平方向的伸缩杆2伸出,对模具进行固定,然后将竖直方向的第四伸缩杆34在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伸出至相应的位置,然后将位于伸缩杆前端的卡爪4固定在模具套上的相应位置处,将模具本身的密封部件进行拆卸,然后在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将水平方向的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和第三伸缩杆33同时向外拉伸,将这几个方向的部分模具套拆下;启动驱动装置5控制第四伸缩杆34上升,竖直方向的模具套连同套装在其内部并加工完成的模具一同提升,然后用质地比较软的小锤在模具两侧同时敲击,使模具从第四伸缩杆34牵引的模具套上脱离,加工完成的模具便与模具套分离拆卸完成。为了进一步增大拉伸力,使模具套更容易与模具分离,在竖直方向第四伸缩杆34两侧还设置有第五伸缩杆35和第六伸缩杆36,第五伸缩杆35和第六伸缩杆36前端也设置有与模具套上相应结构配合固定的卡爪4 (不同伸缩杆上的卡爪4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在图1中并未不出),并且第五伸缩杆35和第六伸缩杆36同样由驱动装置5控制其伸缩。第五伸缩杆35和第六伸缩杆36与支架1连接处采用可调节方向的铰链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五伸缩杆35和第六伸缩杆36方向后,将六个方向的伸缩杆同时在模具套上加以固定后在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进行拉伸,从而完成模具套的拆卸。为了使待拆卸的模具套更方便移动至支架1中部,如图3所示,在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6上设有固定待拆卸模具的模具台7,模具台7底部设有滚轮(图中未示出)。在拆卸之前,将模具置于模具台7上,然后推动模具台7至支架1中部并进行固定后,便可以继续后续的拆装工作,模具台7连同其底部的滚轮构成移动模具的小车,使拆卸工作更为方便。为了使伸缩杆工作更为方便,在与各伸缩杆下部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的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第六支撑板(各支撑板与各伸缩杆一一对应,图中未示出各个支撑板的具体标记),并且在支撑板两侧设有移动轨道,伸缩杆通过移动轨道与支撑板活动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模具套拆卸开始时伸缩杆2伸长至模具套位置,将卡爪4卡合与模具套进行固定后,驱动装置5带动伸缩杆2在支撑板两侧的移动轨道8上回缩,从而将不同方向的部分模具套进行拆卸。为了使待拆卸的模具套能够更准确移动至支架中部便于后续的拆卸,在第一支撑板的模具放置位置的前后端各设有限位机构9。在模具台7的带动下,将模具进行移动至相应位置后,位于模具台7前端的限位机构9控制模具台7继续向前移动,然后将位于模具台7后端的限位机构9进行锁定,防止模具台7往回移动从而使其定位不准确。为了使伸缩杆2定位更加准确,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5优选使用气缸,伸缩杆2的一端连接气缸的动力端,在气缸的带动下控制伸缩杆2在移动导轨上的移动,从而实现不同方向的各部分模具套的拆卸工作。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动力机构作为伸缩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第四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端设置有与模具套相配合的卡爪,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控制伸缩杆移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国王帅波褚言永朱孔阵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东立塑胶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