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170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它包括计算机IC,所述计算机IC的型号为ADP3170;所述计算机I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比较器A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计算机IC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4、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和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IC的第四引脚,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较好,简化了电路结构,而且价格便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电隔离器,尤其是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光电隔离器亦称光親合器或光电親合器,简称光親。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一光一电”转换。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显,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现目前的光电隔离器由于要保障可靠性,因此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这样就造成了器件的造价较高,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人们通常只能应用在相对高端或昂贵的设备上,这样就对器件的应用造成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光电隔离器结构相对复杂,价格比较昂贵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成本也较低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1C,所述计算机1C的型号为ADP3170 ;所述计算机1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比较器A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4、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和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A1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比较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3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二引脚;所述比较器A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相连后也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出端V0UT相连。本技术的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采用计算机芯片控制的方式来取代传统模拟信号的控制方式,对于整体的工作效率也有较大提升。优化地,所述比较器A1的型号为LM211D,所述比较器A2的型号为LM239D。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3DG6B,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A1175。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5393,所述二极管D2的型号为RL203,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HER15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靠性较好:本技术的光电隔离器采用微型计算机来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状态,不仅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而且工作时的可靠性有保障。2、简化了电路结构,采用相对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隔离效果,不仅能耗降低,同时抗干扰的能力得到加强。3、价格便宜,能够满足普通或小型设备的使用需求,极大的拓展了该器件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它包括计算机1C,所述计算机1C的型号为ADP3170。所述计算机1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比较器A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3DG6B,所述比较器A1的型号为LM211D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4、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和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型号为1N5393,所述二极管D2的型号为RL20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A1175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A1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比较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A2的型号为LM239D。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3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二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型号为HER153。所述比较器A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相连后也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出端V0UT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1C,所述计算机1C的型号为ADP3170 ;所述计算机1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比较器A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4、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和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A1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计算机1C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比较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3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1C的第二引脚;所述比较器A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相连后也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出端V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光电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IC,所述计算机IC的型号为ADP3170;所述计算机IC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比较器A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计算机IC的第三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4、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和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IC的第四引脚,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比较器A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比较器A1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计算机IC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IC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8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比较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3相连后再连接到计算机IC的第二引脚;所述比较器A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滑动变阻器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相连后也连接到比较器A2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出端VOUT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伦川袁乖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