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许多丝束熔融纺丝和叠放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94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许多丝束(5.1,5.2,…,5.n)熔融纺丝和叠放的装置和方法。其中设有许多纺丝装置(1.1,1.2,…,1.n),通过纺丝装置分别产生一个丝束(5.1,5.2,…,5.n)的单丝束(4.1,4.2,…,4.n)。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每个纺丝装置(1.1,1.2,…,1.n)分别配设一个牵引装置和一个圈条器装置(3.1,3.2,…3.n),使得每一丝束(5.1,5.2,…,5.n)可单独叠放在一个条筒(19.1,19.2,…,19.n)。(*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许多丝束熔融纺丝和叠放的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装置以及一种用于许多丝束熔融纺丝和叠放的按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方法。为了制造短纤维(Stapelfaser)已知,首先在第一个工序中由聚合物熔液纺出许多丝束,在纺出后丝束合并成一丝条,并作为丝条叠放在条筒内。在第二个工序中将丝条从条筒中抽出,并在许多处理阶段以后借助于纤维切断刀切成短纤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实现第一个工序的装置。在已知装置中在许多相互并排放置的纺织装置中分别挤出单丝束,并在冷却后合并成丝束。各个纺织装置的丝束通过一共同的牵引装置抽出,并合成丝条。借助于一圈条器装置将丝条叠放在条筒内。在已知的装置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在纺织装置出故障或中断时整个过程都必须停止,或者在清洗例如一个位置时条筒内的丝条便被弄乱。这样装置的另一个缺点可以从由许多丝束组成的丝束,特别是在单丝束的纺丝支数较大-例如大于12000dtex时-的铺放中看出。与此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地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和方法,使得可以以少的时间中断和报废量灵活地制造丝束。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装置和具有 12特征的方法来实现。其它优良的造型和改进结构是各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它们可以单独应用或相互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每个从纺织装置中纺出的丝束可单独地引导、处理和叠放在条筒内。从而使丝束不管是在纺丝线路中出现故障还是在例如在牵引装置中铺放时都排除相互影响。为此设有许多牵引装置和许多圈条器装置,其中每个纺织装置分别配设一牵引装置和一圈条器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对于丝束的后续处理可以采用小的和可方便地操作的条筒。特别是在致密铺放时由此得到位置和输送方面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一种特别优良的改进结构中牵引装置和圈条器装置做得可相互独立地控制。由此可以有利地在一个装置中制造具有不同支数的丝束,其中纺织性能可以有利地调整。例如牵引装置可以独立地以不同的牵引速度运行。其次单个牵引装置和圈条器装置可以在不中断相邻纺丝线路的情况下进行保养和修理。为了进一步提高丝束制造的灵活性,按本专利技术一种优良的改进结构建议,用来产生和铺放丝束的牵引装置和圈丝器装置合并成一个纺丝工位,它可以独立于相邻纺丝工位控制,但是也可以仅仅合并纺丝工位组并共同控制。这里每个纺丝工位配设许多熔液发生器中的一个是特别有利的。这时例如每个纺丝工位可以配设一个做成熔液发生器的挤出机。但是也可以一组纺丝工位或所有纺丝工位共同通过一个熔液发生器供给。这里可以采用缩聚装置或挤出机作为熔液发生器。为了使单丝束单独地合并成丝束,设有上油装置,它们做得可相互独立地控制。上油装置有利地做成具有许多辊子的辊式上油装置。但是它们也可以包含上油销或其它类型的加油器。本专利技术装置按权利要求6的结构的特征为,在处理级之间基本上没有单丝束或丝束的明显转向。为此纺丝装置、牵引装置和圈条器装置分层重叠设置。这里如果牵引装置和圈条器装置相互并排地设置在一个安装平面内,则特别有利。由此保证所有各个可控制的牵引装置的操作和监控。但是也可以将全部纺丝工位放置在一个安装平面内,以便有利地节省厂房高度。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具有相应高数量的喷丝头的喷丝孔的超过500公斤/小时的熔液流量的纺丝装置。为了在单丝束内单丝很粗时在挤出后达到单丝束内部所有单丝的均匀冷却,本专利技术装置按权利要求8的改进结构特别合适。这里在纺丝头下方设有一喷气筒,其空气输入管穿过做成环形的喷丝头。在这方面单丝帘(Filament-Vorhang)在任何一个部位不需要单丝束的偏向。因此喷气筒伸入刚挤出的单丝束的内部,并将从内径向向外流的冷却介质均匀地引向单丝束的单丝。为了避免在冷却期间或以后单丝束不许可的扩张,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种优良结构在喷气筒之下设有一外上油环,它环形包围单丝束,从而可以从外部润湿单丝束。这里外上油环有利地由两个相向运动的构件构成。但是也可以有利地在单丝束之内设一上油环,使得从内部润湿单丝帘。这里用两个上油环特别有利,从而可以从外部和内部进行润湿,这促使单丝束的所有单丝特别均匀的上油。为了能够对新铺放的丝束进行连续的后续加工,圈条器装置有利地与一自动的条筒架喂入装置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以高的灵活性同时并排纺造和铺放许多丝束。与已知制造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特别在于在采用许多纺丝装置时可以同时产生不同的丝束。丝束的区别可以在支数、聚合物类型或丝束的物理性能方面。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作较详细的说明。附图表示附图说明图1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图1中纺丝装置的示意图;图3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纺丝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中用局部放大图示意表示带有几个纺丝装置1.1,1.2…1.n的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这里n是大于0的自然数。装置包含几个纺丝工位P.1至P.n。在每个纺丝工位P.1至P.n中分层重叠设有一纺丝装置1.1至1.n,一牵引装置2.1至2.n和一圈条器装置3.1至3.n。各层由第一底板13,一第二底板26和一第三底板27构成,其中第一底板13设置在第二底板26上方,第二底板26设置在第三底板27上方,纺丝装置1.1至1.n设置在第二底板26上方,并构成一纺丝级28。牵引装置2.1至2.n设置在第二底板26和第三底板27之间,并构成一个牵引级29。圈条器装置3.1至3.n设置在第三底板27之下,并构成一个叠放级30。纺丝装置1.1至1.n以及牵引装置2.1至2.n和圈条器装置3.1至3.n各自并排设置,每个纺丝工位P.1至P.n分别通过一熔液输入管11.1至11.n供给熔液。图2中局部示意表示纺丝装置1.1至1.n中的一个。纺丝装置1.1至1.n中的每一个包含一纺丝头6,它在底面上具有一环形喷丝头7以及一个和喷丝头7同心设置的空气输入管8。纺丝头6是可加热的并含有通向喷丝头7的熔液输送管24。这里由一熔液发生器(未画出)提供的聚合物熔液通过熔液输入管11.1至11.n输送给纺丝头6。熔液输入管11.1至11.n通向一纺丝泵23,它通过熔液输入管24与喷丝头7连接。在纺丝头6下方纺丝装置1.1至1.n具有一冷却甬道15以及一连接在它上面的纺丝沉降管16。在冷却甬道15之下纺丝头6的下方设有一喷气筒9。喷气筒9连接在空气输入管8上。喷气筒9具有一透气的多孔外壳(用虚线表示),使得通过空气输入管8引入喷气筒9内部的冷却介质,尤其是冷空气径向从喷气筒9的外壳中流出。在冷却甬道的出口端上设有一外上油环12。冷却甬道15和纺丝沉降管16通过一第一底板13.1隔开,其中纺丝沉降管16基本上同心地直接连接在冷却甬道15上。在纺丝沉降管16的出口端上设一上油装置14(图1),它具有许多沿长丝流程顺次设置的上油辊22。上油装置14做成一结构单元,并支承在第二底板26上。上油装置14构成纺丝装置1.1至1.n的出口,因此它至少在两层上延伸。在位于它下面的一层内纺丝装置1.1至1.n分别配备一牵引装置2.1至2.n。牵引装置2.1至2.n各自具有许多牵引辊17,它们相互错开地并排设置在水平直线上。牵引装置17安装在第三底板27上,并得到驱动。牵引装置2.1至2.n做成独立结构单元,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许多丝束(5.1,5.2,…,5.n)熔融纺丝和叠放的装置,具有许多分别由一单丝束(4)产生丝束(5.1,5.2,…,5.n)的纺丝装置(1.1,1.2,…,1.n)、一牵引装置(2.1,2.2,…,2.n)和一圈条器装置(3.1,3.2,…3.n),其特征为:设有许多牵引装置(2.1,2.2,…2.n)和许多圈条器装置(3.1,3.2,…3.n),每个纺丝装置(1.1,1.2,…,1.n)配设有各一个牵引装置(2.1,2.2,…2.n)和一个圈条器装置(3.1,3. 2,…3.n)。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申肯H拉威H克若帕特
申请(专利权)人:诺马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