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电路
,更具体地,涉及三种基于忆阻器的逻辑门电路。
技术介绍
忆阻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蔡少堂于1971年提出的,蔡少 堂教授从对称性角度预言提出,除电容、电感和电阻外,电子电路还应存在第四种基本元 件一忆阻。蔡少棠指出,电压V、电流i、电荷q和磁通量9,这4个基本电路变量之间应该存 在六种数学关系:电流定义为电荷关于时间的导数i(t) =dq(t)/dt;电压是磁通量关于时 间的导数νω= 电阻定义为电压随着电流的变化率R=dv/di;电容定义为电荷随着 电压的变化率C=dq/dv;电感定义为磁通量随着电流的变化率/〃ckPAl/。还有一个问题是 缺少了一种能够将电荷q与磁通量关联起来的电路元件,而这种元件即由电荷q和磁通量 V之间的关系来定义,蔡少棠将该元件命名为忆阻=#/%。 美国惠普实验室的斯坦·威廉斯和其同事在进行极小型电路实验时制造出忆阻的 实物,其成果发表在2008年5月的《nature》杂志上。忆阻的发现足以媲美100年前专利技术 的三极管,其任何一项产业化应用都可能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国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忆阻器的非门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S1,第二多路选择器S2,第一电阻R1,第一忆阻器M1和第一接地开关Sel 1;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S1的选通端具有电源Vdd与悬空floating两路;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S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忆阻器M1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接地开关Sel 1相连,并且作为所述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忆阻器M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S2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S2的选通端具有A与接地Gnd两路,其中A作为所述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轶,徐博文,王小平,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