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01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包括:凹状部,其呈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的凹形状,该凹状部的从顶端到所述底面的深度是第1距离;保持部,其顶端侧与所述凹状部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由能够供针贯穿的弹性材料形成;穿刺针,其顶端刺入所述保持部,后端自所述保持部露出,该穿刺针的全长比从所述保持部的后端到所述凹状部的顶端的距离长;以及倒钩,其在所述穿刺针的表面上形成于距顶端所述第1距离以内的位置,当在使所述穿刺针行进并自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凹状部突出之后使所述穿刺针后退时,通过该倒钩卡挂于所述凹状部的底面而停止所述穿刺针的后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贯穿于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内进行使用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
技术介绍
作为在被检体内进行组织的提取、注射等处理的技术,经由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使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到达被检体内的方法例如被公开于日本特开2001 —37775号公报等中。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由于顶端锐利而需要避免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接触,但是由于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是细径且纵长的形状,因此因自重而挠曲,因此将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向设于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开口部插入的操作以及从处理器具通道中拔出之后的处理较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的处理变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包括:凹状部,其呈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的凹形状,该凹状部的从顶端到所述底面的深度是第1距离;保持部,其顶端侧与所述凹状部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由能够供针贯穿的弹性材料形成;穿刺针,其顶端刺入所述保持部,该穿刺针的后端自所述保持部露出,全长比从所述保持部的后端到所述凹状部的顶端的距离长;以及倒钩,其在所述穿刺针的表面上形成于距顶端所述第1距离以内的位置,当在使所述穿刺针行进并自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凹状部突出之后使所述穿刺针后退时,通过该倒钩卡挂于所述凹状部的底面而停止所述穿刺针的后退。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包括:凹状部,其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保持部,其与所述凹状部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具有能够供针进退的针贯穿路径;穿刺针,其全长比从所述保持部的后端到所述凹状部的顶端的距离长;以及绳部,其连结所述穿刺针的预定的位置与所述保持部,且该绳部的拉紧状态下的长度是所述穿刺针的顶端配置于所述凹状部内或所述保持部内的长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包括:凹状部,其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保持部,其顶端侧与所述凹状部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具有能够供针进退且从顶端到后端的长度为第2距离的针贯穿路径;穿刺针,其全长比从所述保持部的后端到所述凹状部的顶端的距离长;锥形部,其在所述穿刺针的表面上形成于距顶端所述第2距离以内的位置,该锥形部的直径朝向顶端而变细;台阶部,其与所述穿刺针的所述锥形部的顶端侧相邻形成,该台阶部的直径朝向顶端以比所述锥形部陡的坡度变大;所述穿刺针的凹坑部,其从所述穿刺针的所述锥形部形成到所述台阶部;按压部,其从所述保持部的侧面朝向所述穿刺针插入,该按压部压接于所述凹坑;以及施力弹簧,其产生以预定的力朝向所述穿刺针按压所述插入部的作用力。【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顶端部和滑动件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倒钩的卡定部抵接于保持部的顶端面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嵌合部嵌合于处理器具导入口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顶端部和滑动件的剖视图。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的侧视图。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顶端部和滑动件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顶端部和滑动件的剖视图。图15是表不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第5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顶端部和滑动件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构成要素设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按照每个构成要素使比例尺不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定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第1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具有穿刺针2,该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用于向设于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的内窥镜100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内插入而进行使用。另外,在图2中,将内窥镜100示出为向被检体内导入的插入部101为硬性的、所谓的硬性镜,但是内窥镜100也可以具有插入部101具有挠性的、所谓的软性镜的形态。另外,内窥镜100也可以是具有超声波振子的、所谓的超声波内窥镜。内窥镜100具有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相连通的筒状的处理器具导入口 111。艮P,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的后端在筒状的处理器具导入口 111开口。另外,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在插入部101的顶端部开口。如图2中两点划线所示,从处理器具导入口 111插入到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内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的穿刺针2自插入部101的顶端部突出。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于例如用于提取被检体内的组织的活检针、用于在被检体内进行注射等治疗处理的注射针等。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包括穿刺针2、操作部3以及滑动件10而构成。穿刺针2是能够向内窥镜100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内插入的细长的部位。在穿刺针2的顶端部2a设有后面详细说明的倒钩4。滑动件10后面详细说明,形成有作为供穿刺针2插入的孔部的针贯穿路径12。在未使用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的状态下,滑动件10配置在包围穿刺针2的插入到针贯穿路径12内的顶端部2a的位置。操作部3是连接于穿刺针2的后端2b的部位。操作部3是在使用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时由使用者把持的部位,是用于执行使穿刺针2在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内进退及旋转的操作、使设于穿刺针2的机构进行动作的操作的部位。例如在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为具有内针和外针这双重针的活检针的情况下,操作部3具有用于使外针相对于内针相对地进退移动的旋钮。另外例如,在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为注射针的情况下,具有连接注射器的开口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1作为一例,具有活检针的形态。即,穿刺针2是具有能够向内窥镜100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内插入的外径的、中空的针管。如图3所示,穿刺针2的顶端呈尖锐的形状,通过使顶端部2a经由处理器具贯穿通道110向被检体内的预定的部位穿刺,从而能够提取该部位的组织。 滑动件10包括保持部11、针贯穿路径12以及凹状部13而构成。凹状部13是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的凹形状的部位。另外,保持部11的顶端侧与所述凹状部13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11由能够供穿刺针2贯穿的弹性材料形成。滑动件10的全长、即从凹状部13的顶端到保持部11的后端的距离(在图1中用A表示)比穿刺针2的全长(在图1中用B表示)短。 更具体地说,保持部11是形成有供穿刺针2插入的针贯穿路径12的部位。针贯穿路径12是至少在保持部11的后端侧开口的孔部。针贯穿路径12既可以是贯穿保持部11的形状,也可以是像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这样不贯穿保持部11的形状。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呈不贯穿保持部11的形状的情况下,滑动件10由能够利用穿刺针2的顶端部2a进行贯通的构件形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穿刺处理器具包括:凹状部,其呈顶端侧开口且在后端侧具有底面的凹形状,该凹状部的从顶端到所述底面的深度是第1距离;保持部,其顶端侧与所述凹状部的后端相邻,该保持部由能够供针贯穿的弹性材料形成;穿刺针,其顶端刺入所述保持部,后端自所述保持部露出,该穿刺针的全长比从所述保持部的后端到所述凹状部的顶端的距离长;以及倒钩,其在所述穿刺针的表面上形成于距顶端所述第1距离以内的位置,当在使所述穿刺针行进并自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凹状部突出之后使所述穿刺针后退时,通过该倒钩卡挂于所述凹状部的底面而停止所述穿刺针的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山智之仁科研一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