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铺放丝束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975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铺放丝束(6)的装置和方法。其中通过输送机构(10)将丝束送入条筒(17.1)内,其中,为了将丝束铺放在条筒内输送机构可沿多个运动方向往复运动,以铺放丝束。为了在将丝束铺放到条筒中时获得尽量高的灵活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输送机构的运动通过多轴的自动机械实现,所述自动机械在自由端部(16)携带所述输送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来铺放丝束的装置以及一种按权利要求9前序部分所述的用来铺放丝束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DE10232745A1已知这种类型的装置和这种类型的方法。在已知装置和方法中,借助于一输送机构将丝束输入一条筒内。这里为了控制向条筒内铺放丝束,通过一运动机构沿多个运动方向往复引导输送机构。为此输送机构固定在一可摆动的第一支架上,可通过一驱动装置使该支架横向于输送方向往复摆动。这里第一支架的摆动轴设计成在一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进行一叠加的横向定向的摆动运动,从而可沿两个正交的轴线引导输送机构运动。为此所述支架布置在条筒上方的一机座内,其中可借助一直线引导装置在两个铺放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支架。已知装置和方法特别是有这样的优点,即待装填的条筒和方法特别是有这样的优点,即待装填的条筒在丝束铺放期间可位置固定地保持在铺放位置上。为了向条筒铺放,对丝束的引导仅通过输送机构的运动进行,从而可根据输送机构当前的位置按要求将丝束输送到条筒内。为了与其造型无关地优化条筒的装填,在实用中,希望在铺放丝束时有尽可能高的灵活性。特别是考虑到在后面的后续处理过程中丝束从条筒中良好的抽出性能,希望有高和均匀的装填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地改进这种类型的装置及方法,即在铺放丝束时实现高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是,提供一种装置和方法,在所述装置或所述方法中可以均匀和以尽可能高的装填密度装填各种类型的条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放丝束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或方法可以与环境条件无关地用简单的方式方法安装。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装置和按权利要求9和13特征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与迄今为止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案完全不同。例如已知,这种铺放装置和设置在前面的纺丝装置一起保持在机座中,以便得到直至铺放到条筒内为止的确定的丝束行进路线。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不再使用将输送机构设置在机座中的条筒上方这种方案。按照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多轴的自动机械作为输送机构的运动机构,从而将输送机构保持在机械手的自由端上。因此输送机构用来输送和将丝束铺放在条筒内的运动可以以最大的自由度进行。这里特别有利的是这样的可能性,即在条筒装填期间改变条筒内的装填高度和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有利地以恒定的下落高度将丝束放入条筒内,这会使铺放均匀。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自动机械具有至少三个运动轴,通过所述运动轴可以实现和控制输送机构用于铺放丝束和装填条筒的运动。因此,为了装填条筒可以叠加地进行至少三个运动,以得到丝束在条筒横截面上的均匀铺放。为了在铺放时得到丝束的连续流(Fluss),输送机构配设至少两个条筒,这两个条筒可交替装填,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自动机械具有五个运动轴,以除了装填各条筒外还可以相对于条筒对输送机构进行交替的定位。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改进方案中,在输送机构前面设置一用来引导丝束的转向辊,这种改进方案的特征特别是,从连接在前面的处理装置出发实现连续和均匀地输入丝束。这里输送机构和转向辊最好保持在一支承板上,它在机械手端部处与自动机械固定连接。为了在丝束输入时不会由输送机构的运动得到不允许的反作用,特别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装置这样的改进方案,在该方案中这样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即,使支承板绕一假想的摆动轴线进行摆动运动,所述假想轴由转向辊的轴线构成。因此丝束的输入不受输送机构摆动运动的影响。为了在速度较高时实现丝束的均匀输送,输送机构最好由两个受驱动的绞盘构成,所述绞盘共同作用,以输送丝束。但是原则上也可以采用其它输送机构,例如带剥离器/抄钢丝辊(Abstreifer)的辊子或输送带。可以采用矩形或圆形条筒作为条筒,以接纳丝束。在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可自由选择和调整输送机构用来铺放丝束的运动的运动方向,所述方法的特征特别在于,丝束可以以均匀的装填密度铺放在任意形状的条筒内。因此特别是可以在条筒内产生这样的铺放图案。这种图案使得在条筒内形成丝束更好的物料分配。这里特别是可以避免在铺放丝束时在反向点的堆积。可以这样来改进在条筒内形成铺放图案的灵活性,即输送机构用于铺放丝束的运动的运动辐度和/或速度根据条筒的几何形状改变和调整。这里这样来达到最大的灵活性,即在运动方向、运动幅度和/或速度上相互独立地对输送机构的各运动进行改变和调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通过利用机械手引导输送机构的自动机械的控制算法规定了输送机构的运动过程,该方法的特征是,除了在丝束铺放时有高的灵活性以外,同时还在装填条筒时实现非常高的可重复性。各条筒装填度的均匀性特别是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起有利的作用,因为通常从多个条筒中同时抽出多个丝束并将其合并成一丝条。由于均匀的装填也保证了丝束均匀的抽出。为了能够根据过程、纤维类型和条筒类型最佳地将丝束铺放在条筒内,可以有利地存储多个用于自动机械的控制算法,将所述算法提供给一操作器(Operator)以供选择,从而保证与过程匹配的、优化的条筒装填。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特别适于,连续地向条筒铺放在一两级短纤维制造过程中合并成丝束的合成纤维束。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直接配设给纺丝装置,通过所述纺丝装置由聚合物熔体纺出一股或多股纤维束。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借助于一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中图1和2以多个视图示意性示出带一前置纺丝装置的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3和4以多个视图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按图1和2的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和2中以多个视图示意示出用来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整个设备的正视图,而图2示出铺放装置的局部视图。如果没有明确指某个附图,则以下说明适用于所有附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一纺丝装置1,一牵引装置7,一铺放装置18以及一条筒站19,从而在一个工步中由熔融纺造的纤维形成一丝束并将其铺放在一条筒内。为此纺丝装置1具有多个纺丝喷嘴2.1,2.2和2.3,向所述纺丝喷嘴输送压力作用的聚合物熔体。在本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熔体制备和熔体输入。从每个纺丝喷嘴2.1,2.2和2.3中挤出多股合成纤维,并将其分别合并成一纤维束4.1、4.2和4.3。为此在纺丝喷嘴2.1,2.2和2.3下方分别设置一冷却装置3.1,3.2和3.3,以冷却刚纺出的纤维,冷却装置3.1,3.2和3.3最好由吹风筒/空气扩散器(Blaskerze)构成,其中所产生的冷却空气流从内向外流过纤维。在冷却装置下3.1,3.2和3.3的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上油辊5.1,5.2和5.3,以使纤维形成纤维束4.1,4.2和4.3。纤维束4.1,4.2和4.3合并成丝束6,并通过牵引装置7将其从纺丝装置1中抽出,牵引装置7具有多个牵引辊8,所述牵引辊由丝束6部分地包缠。牵引辊7受到驱动并将丝束6引导到铺放装置18。铺放装置18具有一由两个共同作用地受驱动的绞盘11.1和11.2构成的输送机构10。在绞盘11.1和11.2前面设置一转向辊9,通过所述转向辊引导由牵引装置7引出的丝束6。转向辊9悬伸地支承在支承板13上。在支承背13背侧上,转向辊9与一辊电机14连接。绞盘11.1和11.2在转向辊9下方悬伸地支承在支承板13上。每个绞盘11.1和11.2通过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铺放丝束(6)的装置,具有一输送机构(10)和一条筒(17.1),其中通过输送机构(10)将丝束(6)输入条筒(17.1),其中为了将丝束(6)铺放到条筒(17.1)内,输送机构(10)设计成在输送期间可通过一运动机构运动,其特征为:所述运动机构由一多轴的自动机械(12)构成,该自动机械(12)在一机械手(16)的自由端上携带输送机构(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舍恩纳格尔O施瓦茨M施特雷贝
申请(专利权)人: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