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66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液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包括控制装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均包括过滤器壳体和过滤筒,过滤器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和污液入口,过滤器壳体的侧壁设有净液出口,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还包括有电机和反冲洗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反冲洗入口和冲洗部,冲洗部设有喷嘴,喷嘴朝向过滤筒的外壁,输出轴为中空结构,反冲洗入口与输出轴的顶部连通,反冲洗入口的进气端设有反冲洗阀;第一过滤器的过滤筒、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筒内均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纳污量大、过滤筒不易被堵塞且能够做到完全不断流过滤,实现自动清洗排污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液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
技术介绍
金属加工过程需要耗用大量水基冷却液,而在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细的切肩、金属粉末及砂轮粉末等杂物,这些杂物大都混入冷却液中。此类杂物易堵塞管路,损坏栗的密封;杂物沉淀在油池底部,与有机物聚结,形成一层有大量气孔的沉淀层,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微生物的繁殖会造成冷却液发臭变质,继而造成冷却液不能循环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过滤网式过滤器对污液进行过滤,其纳污量较小,加之金属加工产生的污液含有大量杂质,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在滤网上粘附非常多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过滤网的过滤速度和过滤效率,甚至将过滤网堵塞而无法进行过滤,因此,需要及时将过滤网拆卸下来进行清洗,这就要停机更换过滤网,影响正常生产,同时成本较高,更换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其纳污量大、不易被堵塞且能够做到完全不断流过滤,实现自动清洗排污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均包括有过滤器壳体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筒,过滤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和污液入口,排污管和污液入口分别与过滤筒连通,污液入口的进液端设置有污液控制阀,排污管的出液端设置有排污阀,过滤器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净液出口,净液出口的出液端设置有净液控制阀,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还包括有电机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内的反冲洗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反冲洗入口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冲洗部,冲洗部设有喷嘴,喷嘴朝向所述过滤筒的外壁,所述输出轴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冲洗入口与输出轴的顶部连通,所述反冲洗入口的进气端设置有反冲洗阀;所述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筒内分别设置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净液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净液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管道的末端连接有净液箱。其中,所述反冲洗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过滤筒内部的吸污部,吸污部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吸污部设有吸嘴,吸嘴朝向所述过滤筒的内壁且正对所述喷嘴。其中,所述吸污部包括中心轴和设置于中心轴侧壁的吸污管,吸污管与中心轴连通,吸污管的外端设有所述吸嘴。其中,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连接有中空的中心轴,中心轴与输出轴互不连通,所述吸污部包括吸污管,所述吸嘴位于所述吸污管的一端,吸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的侧壁连接,吸污管与中心轴连通。其中,所述冲洗部包括冲洗管,冲洗管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的连通,所述喷嘴开设于所述冲洗管的内侧面。其中,所述反冲洗机构还包括有清洁毛刷,清洁毛刷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清洁毛刷的毛刷面与所述过滤筒的内壁相抵。其中,所述清洁毛刷呈矩形,所述冲洗部呈倒U形,矩形的清洁毛刷与倒U形的冲洗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其中,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清洗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过滤筒为顶端密闭、底端敞口的圆筒状不锈钢滤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第一过滤器在进行过滤时,第二过滤器则在进行反冲洗工作将杂质排出;当第二过滤器进行过滤时,第一过滤器则在进行反冲洗工作将杂质排出。反冲洗的工作原理是:启动电机,向反冲洗入口中通入压缩空气,在输出轴的带动下反冲洗机构的冲洗部绕着过滤筒的外壁进行旋转,此时,压缩空气通过输出轴进入冲洗部并从喷嘴高速喷出,由于过滤筒外壁与过滤器壳体之间存在少量净液,喷嘴喷出的压缩空气与少量净液混合形成气液混流体,气液混流体高速喷向过滤筒的外壁并把杂质喷离过滤筒的内壁,然后通过排污管排出过滤器外。本技术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分别通过控制装置和安装压力开关来控制,实现自动切换过滤、排污功能,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与反冲洗排污能力,达到完全在线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应用广泛。本技术的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的纳污量大,过滤筒不易被堵塞,反冲洗机构具有反冲洗自洁功能,无需拆卸过滤筒即可自动清洗,清洁力强,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有利于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附图标记包括:10—第一过滤器 20—第二过滤器1 一过滤器壳体11 一排污管 12—污液入口13—净液出口2一过滤筒 3—电机31—输出轴4 一反冲洗机构 41 一反冲洗入口42—冲洗部421—喷嘴 422—冲洗管43—吸污部431—吸嘴 432—吸污管433—中心轴5一清洁毛刷 6—超声波清洗器7—净液箱8—废肩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20,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20均包括有过滤器壳体1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1内的过滤筒2,过滤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1和污液入口 12,排污管11和污液入口 12分别与过滤筒2连通,污液入口 12的进液端设置有污液控制阀,排污管11的出液端设置有排污阀,过滤器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净液出口 13,净液出口 13的出液端设置有净液控制阀,第一过滤器10和所述第二过滤器20还包括有电机3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1内的反冲洗机构4,反冲洗机构4包括反冲洗入口 41和与电机3的输出轴31连接的冲洗部42,冲洗部42设有喷嘴421,喷嘴421朝向所述过滤筒2的外壁,所述输出轴31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冲洗入口 41与输出轴31的顶部连通,所述反冲洗入口 41的进气端设置有反冲洗阀;所述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过滤筒2、所述第二过滤器20的过滤筒2内分别设置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净液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20的净液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管道的末端连接有净液箱7。所述排污管连接有废肩箱8。使用时,污液由污液入口 12经污液控制阀进入第一过滤器10、第二过滤器20内部并分别由内向外进行过滤,杂质被过滤筒2拦截,穿过过滤筒2的净液经净液控制阀由净液出口 13流至净液箱7。由于杂质堆积在过滤筒2的内壁形成过滤杂质层,因此在过滤筒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杂质被拦截量越多,压差就越高。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第一过滤器10的污液控制阀关闭,开启第二过滤器20的污液控制阀,污液进入第二过滤器20进行过滤。将第二过滤器20的净液控制阀、第一过滤器10的反冲洗阀、第一过滤器10的排污阀同时打开,从第二过滤器20流出的净液,大部分从净液出口 13流至净液箱7,小部分经管道流至第一过滤器10内,并对第一过滤器10的过滤筒从外向里渗透(第一过滤器10的排污阀打开后过滤筒2内部的压力立即降低),对粘附在第一过滤器10的过滤筒2内壁的杂质产生压力,把杂质压离过滤筒2内壁,然后通过排污管11排出第一过滤器10外。与此同时,压缩空气从第一过滤器10的反冲洗入口 41流入,压缩空气和由第二过滤器20提供的净液形成气液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均包括有过滤器壳体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筒,过滤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和污液入口,排污管和污液入口分别与过滤筒连通,污液入口的进液端设置有污液控制阀,排污管的出液端设置有排污阀,过滤器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净液出口,净液出口的出液端设置有净液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还包括有电机和设置于过滤器壳体内的反冲洗机构,反冲洗机构包括反冲洗入口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冲洗部,冲洗部设有喷嘴,喷嘴朝向所述过滤筒的外壁,所述输出轴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冲洗入口与输出轴的顶部连通,所述反冲洗入口的进气端设置有反冲洗阀;所述反冲洗联动自洁过滤器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筒内分别设置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强唐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