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良玉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109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包括灯壳、灯座、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继电器、水泵和冷却容器;所述灯座的底部设有导热脂层和金属散热板;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控制模块包括AD模块、与AD模块连接的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腔内,且与AD模块连接;所述空腔、冷却容器内密封有导热液;所述灯座内设有固定板以及连接在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手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热液以及金属散热板同时对壳体内进行散热,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果,降低能耗,而且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转动手轮,转动手轮实现对灯光方向调节,操作便捷,提高了灯罩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灯很多已经采用LED灯,LED灯具有节能、能耗低、寿命长、安全环保等有点,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汽车中的照明中,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不利于环保,同时对LED灯的寿命造成影响。提高LED灯的散热能够有效的提高LED灯的使用寿命,降低其使用成本;汽车车灯往往是固定在一个方向的,不具有调节方向的功能,光线照射的方向受到限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车灯进行改进,以满足LED灯在汽车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法相可调节,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包括灯壳、灯座、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继电器、水栗和冷却容器;所述灯座的底部设有导热脂层和金属散热板,且导热脂层位于灯座与金属散热板之间;所述继电器安装在灯座的底部;所述灯壳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空腔,外壁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与冷却容器连接,水栗安装在第一导管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AD模块、与AD模块连接的单片机,AD模块、单片机固定安插在PCB板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腔内,且与AD模块连接,继电器分别与水栗以及单片机连接;所述冷却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根弯管,弯管的两个端头均与冷却容器连接,弯管的内腔与冷却容器连通;所述空腔、冷却容器内密封有导热液;所述灯座内设有固定板以及连接在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LED灯珠,在固定板上固定有灯罩,灯罩围绕在LED灯珠的外侧,第一连接轴与灯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手轮。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板内设置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前端设置有透镜。进一步的:所述AD模块采用HX711AD芯片,单片机采用STC89C52RC芯片。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液为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热液以及金属散热板同时对壳体内进行散热,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果,降低能耗,而且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转动手轮,手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随之转动,实现对灯光方向进行调节,操作便捷,提高了灯罩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壳,2-灯座,3-LED灯珠,4_温度传感器,5_控制模块,51-AD模块,52-单片机,53-PCB板,6-继电器,7-水栗,8-冷却容器,81-弯管,9-透镜,10-灯罩,11-内壁,12-外壁,13-空腔,14-第一连接轴,15-第二连接轴,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手轮,19-金属散热板,20-导热脂层,20-第一导管,22-第二导管,23-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包括灯壳1、灯座2、温度传感器4、控制模块5、继电器6、水栗7和冷却容器8 ;所述灯座2的底部设有导热脂层20和金属散热板19,且导热脂层20位于灯座2与金属散热板19之间,金属散热板19内设置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鳍片;所述继电器6安装在灯座2的底部,灯壳1的前端设置有透镜9 ;所述灯壳1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空腔13,外壁12上设置有与空腔13连通的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与冷却容器8连接,水栗7安装在第一导管21上,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AD模块51、与AD模块51连接的单片机52,AD模块51、单片机52固定安插在PCB板53上,AD模块51采用HX711AD芯片,单片机52采用STC89C52RC芯片;所述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空腔13内,且与AD模块51连接,继电器6分别与水栗7以及单片机52连接;所述冷却容器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根弯管81,弯管81的两个端头均与冷却容器8连接,弯管81的内腔与冷却容器8连通,这样设计增大了冷却容器8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空腔13、冷却容器8内密封有导热液,导热液优选水,成本低;所述灯座2内设有固定板23以及连接在固定板23两侧的第一连接轴14和第二连接轴15,固定板2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LED灯珠3,在固定板23上固定有灯罩10,灯罩10围绕在LED灯珠3的外侧,对LED灯珠3发出的光进行聚合,提高照射距离,第一连接轴14与灯座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15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手轮18,通过手轮18转动固定板23的角度,从而调节照明的角度。在灯壳1内的空腔13中的导热液能够吸收LED灯珠3产生的热量,温度传感器4能够实时检测空腔13内导热液的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AD模块51,AD模块51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递给单片机52,当检测到的温度达到单片机52的设定值时,单片机52控制继电器6关闭,电源开始对水栗7供电,导热液开始在空腔13和冷却容器8之间循环,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另一方面,在灯座2上设置的导热脂层20以及金属散热板19也能够对灯壳内进行散热,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果,降低能耗;通过转动手轮18,手轮18带动第二齿轮17旋转,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6啮合,进而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这样,与第一齿轮16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15随之转动,实现对灯光方向进行调节,操作便捷,提高了灯罩的安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包括灯壳⑴、灯座⑵、温度传感器⑷、控制模块(5)、继电器(6)、水栗(7)和冷却容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2)的底部设有导热脂层(20)和金属散热板(19),且导热脂层(20)位于灯座(2)与金属散热板(19)之间;所述继电器(6)安装在灯座(2)的底部;所述灯壳⑴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车灯,包括灯壳(1)、灯座(2)、温度传感器(4)、控制模块(5)、继电器(6)、水泵(7)和冷却容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2)的底部设有导热脂层(20)和金属散热板(19),且导热脂层(20)位于灯座(2)与金属散热板(19)之间;所述继电器(6)安装在灯座(2)的底部;所述灯壳(1)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和外壁(12)之间设置有空腔(13),外壁(12)上设置有与空腔(13)连通的第一导管(21)和第二导管(22),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与冷却容器(8)连接,水泵(7)安装在第一导管(21)上,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AD模块(51)、与AD模块(51)连接的单片机(52),AD模块(51)、单片机(52)固定安插在PCB板(53)上;所述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空腔(13)内,且与AD模块(51)连接,继电器(6)分别与水泵(7)以及单片机(52)连接;所述冷却容器(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根弯管(81),弯管(81)的两个端头均与冷却容器(8)连接,弯管(81)的内腔与冷却容器(8)连通;所述空腔(13)、冷却容器(8)内密封有导热液;所述灯座(2)内设有固定板(23)以及连接在固定板(23)两侧的第一连接轴(14)和第二连接轴(15),固定板(2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LED灯珠(3),在固定板(23)上固定有灯罩(10),灯罩(10)围绕在LED灯珠(3)的外侧,第一连接轴(14)与灯座(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15)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的中心轴上固定有手轮(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良玉汤沛东
申请(专利权)人:邵良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