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844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针装置,具有洗针器,所述洗针器包括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圆锥形腔体的上端敞口,该圆锥形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口,且侧壁的内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圆锥形腔体的下端与出液管连通,且圆锥形腔体的轴心线与出液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出液管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由出液管上部往下,螺旋形凹槽的深度值逐渐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清洗力度大,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好且无污染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配合清洗液进入到清洗器的情况,改变圆锥形腔体的夹角和出液管的粗细来进一步提高清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洗针装置
技术介绍
血流变仪是用于检验血液粘度的一种医疗机械。血流变仪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采样针依次对试管内的血液进行采样处理,每次采样均需要仪器自动清洗采样针。目前,血流变仪上各种采样针的清洗方式一般有气泡式、涌泉式和刮洗式三种。三种清洗方式均设置有清洗器,且采样针穿过了清洗器,在清洗时,采样针还会由电脑的控制而上下往复移动。气泡式和涌泉式有清洗慢、清洗不干净等明显的缺点,并且涌泉式清洗还需较多的清洗液;刮洗式清洗虽然清洗快,但是具有清洗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样本物质残留而造成污染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洗针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洗针装置,具有洗针器,所述洗针器包括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圆锥形腔体的上端敞口,该圆锥形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口,且圆锥形腔体的内表面为抛光面,所述圆锥形腔体的下端与出液管连通,圆锥形腔体的轴心线与出液管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出液管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该凹槽的深度随着螺旋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采样针沿着圆锥形腔体和出液管的中轴线运动,运动到圆锥形腔体和出液管内时被从侧壁上进入的清洗液清洗。无论是清洗液通过进液口,还是由出液管排出,均受到设置于其外部管路的栗作用。在栗的压力作用下,清洗液通过进液口向圆锥形腔体内冲入,清洗液流进圆锥形腔体的时候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会旋转流动,被抛光处理了的圆锥形腔体内表面由于光滑,更有利于清洗液的流动且更少的清洗液粘连在内表面上。进入到圆锥形腔体内的清洗液中间部分流速最快,圆锥形腔体边缘因为阻力流速最慢,会自动形成漩涡,漩涡状的清洗液流体对采样针具有更大的冲刷力,使得采样针被清洗得更加干净。同时,在出液管管路上,清洗了采样针的清洗液在抽液栗和出液管内壁的螺旋形凹槽强制作用下,清洗液旋转流动,形成旋转力,然后带动整个竖直部分的液体旋转扭动。螺旋形凹槽的深度沿着出液管由上往下依次增大,使得螺旋形凹槽与圆锥形的腔体衔接更加平顺,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阻滞作用。本专利技术利用了圆锥形腔体和出液管上的螺旋形凹槽的设置,使得清洗液呈漩涡状对采样针进行清洗,因水流更加平顺而具有清洗力度大的效果,同时也有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好且无污染的有益效果。进一步,所述圆锥形腔体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 -70°。在清洗液具有相同的冲洗力度和角度进入到圆锥形腔体,圆锥形腔体的侧壁与水平面具有不同的角度时,会产生缓急程度不同的旋涡状水流,因而具有的冲刷力也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控制的需要,采用不同夹角的圆锥形腔体。进一步,所述出液管的内径为4mm-8mm。市面上的血流变仪的采样针直径大多为2mm,内径为4_-8_的出液管为采样针和出液管内壁留下了一个合适宽度的缝隙,既能使得清洗液能很好地和采样针接触,又不至于靠得太拢影响采样针的清洗工作。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满足了清洗力度大,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好且无污染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配合到清洗液进入到清洗器的情况,改变圆锥形腔体的夹角和出液管的粗细来进一步提高清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洗针器,la-圆锥形腔体,lb-出液管,lc-进液口,Id-凹槽,A-水平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洗针器1由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la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lb组成。其中,圆锥形腔体la的上端敞口,该圆锥形腔体la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口lc,且侧壁与水平线A保持一个30° -70°的夹角范围,本实施例优选为60°。圆锥形腔体la的侧壁的内表面还经过了抛光处理,为抛光面。圆锥形腔体la的下端与出液管lb连通为一体,且圆锥形腔体la的轴心线与出液管lb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出液管lb的内径范围为4mm-8mm,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6mm,其内壁设置有螺旋形凹槽ld,螺旋形凹槽Id的深度值随着螺旋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如图1所示,洗针器1中的圆管状物为血流变仪的采样针,采样针沿着圆锥形腔体la和出液管lb的中轴线运动,运动到圆锥形腔体la和出液管lb内时被从侧壁上进入的清洗液清洗。无论是清洗液通过进液口 lc,还是由出液管lb排出,均受到设置于进液口 lc和出液管lb外部的管路的栗作用。清洗液通过进液口 lc向圆锥形腔体la内冲入,清洗液流进的时候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会旋转流动,被抛光处理了的圆锥形腔体la内表面由于光滑,使得更加便于清洗液的流动且更少的清洗液粘连在内表面上。进入到圆锥形腔体la内的清洗液中间部分流速最快,圆锥形腔体la边缘因为阻力流速最慢,会自动形成漩涡,漩涡状的清洗液流体对采样针具有更大的冲刷力,使得采样针被清洗得更加干净。另外,本实施例中圆锥形腔体la的侧壁和水平线的夹角为60°,由物理原理可知,不同的夹角值会给清洗液带来不同的沿着侧壁流下的作用力,进而在本实施例中会产生与60°夹角对应强度的液流漩涡。同时,在出液管lb的管路上,清洗了采样针的清洗液在抽液栗和出液管lb的内壁的螺旋形凹槽Id强制作用下,液体水平转动,形成旋转力,然后带动整个竖直部分的液体旋转扭动。螺旋形凹槽Id的深度沿着出液管lb由上往下依次增大,使得螺旋形凹槽Id与圆锥形腔体la衔接更加平顺,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阻滞作用。本实施例中,出液管lb的内径选用的6_,这样在采样针和出液管lb之间的约2_的空隙供清洗液通过并产生液流漩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打开进液口 lc的管路上的进液栗,进液栗开始向圆锥形腔体la内压入清洗液,带有一定速度的清洗液冲向圆锥形腔体la的内壁开始产生漩涡液流,并和进入到清洗器1内的采样针充分接触,产生冲刷。由于重力作用,清洗液会自然往下流动,进入到出液管lb内。由于出液管lb内的螺旋形凹槽Id的导流作用,加上抽液栗对清洗液的抽吸作用,清洗液在出液管lb内的漩涡状扰动会加大,产生对采样针更大的冲刷力。同时由于抽液栗的比较大的抽吸作用且圆锥形腔体la内壁光滑,在圆锥形腔体la内的清洗液会被排得更干净。经过本实施例中的清洗器清洗后的采样针干净无污染,且清洗过程明显更加快速。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洗针装置,具有洗针器(1),其特征是:所述洗针器(1)包括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la)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lb),圆锥形腔体(la)的上端敞口,该圆锥形腔体(la)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口(lc),且圆锥形腔体(la)的内表面为抛光面,所述圆锥形腔体(la)的下端与出液管(lb)连通,圆锥形腔体(la)的轴心线与出液管(lb)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出液管(lb)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Id),该凹槽(Id)的深度随着螺旋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 所述圆锥形腔体(la)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针装置,具有洗针器(1),其特征是:所述洗针器(1)包括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1a)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1b),圆锥形腔体(1a)的上端敞口,该圆锥形腔体(1a)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口(1c),且圆锥形腔体(1a)的内表面为抛光面,所述圆锥形腔体(1a)的下端与出液管(1b)连通,圆锥形腔体(1a)的轴心线与出液管(1b)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出液管(1b)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1d),该凹槽(1d)的深度随着螺旋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所述圆锥形腔体(1a)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70°;所述出液管(1b)的内径为4mm‑8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泳杨光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