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43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靠近墙壁等来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排气向规定方向流通。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设置于从框体(3)向外侧偏移的位置的框部(11)和由该框部(11)构成的排气口(11A)具备:百叶窗状的百叶板部(13);连结框部(11)与框体(3)的侧面部(15),并且,在该侧面部(15)中第1侧面部(15A)设置有第1开口部(14A)。由此,即使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靠近墙壁来设置的情况下,第1开口部(14A)为朝向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状态而不会与该墙壁相对。因此,能够使排气向预先设定的规定方向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即使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靠近墙壁等来设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必要的排气量,在排气口设置有鼓成圆顶状的百叶板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418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百叶板部为如下结构:通过鼓成圆顶状的百叶板部与壁部接触,从而确保能够使排气流通的开口部。并且,百叶板部与壁部接触的状态为该开口部朝向壁开口的状态。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开口部排出的排气与壁冲撞,其流通方向混乱。因此,难以使排气向预先设定的规定方向流通。技术的内容本技术鉴于上述几点,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靠近墙壁等来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排气向规定方向流通。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5),该图像形成部(5)在片材形成图像;框体(3),该框体(3)收纳所述图像形成部(5),且设置有使该框体(3)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连通口(3A);送风机(10),该送风机(10)使所述框体(3)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通口(3A)而排出到外部;框部(11),该框部(11)设置于从所述框体(3)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且构成排气口(11A)的外缘,该排气口(11A)在与所述连通口(3A)相对的位置开口 ;百叶窗状的百叶板部(13),该百叶板部(13)设置于所述排气口(11A);及侧面部(15),该侧面部(15)连结所述框部(11)与所述框体(3),且设置有第1开口部(14A)。由此,在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将图像形成装置靠近墙壁等来设置的情况下,第1开口部(14A)为不与该墙壁等相对而朝向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的状态。因此,从第1开口部(14A)排出的排气由于附壁效应等而沿着该墙壁等或框体(3)的外壁面流通。因此,能够使排气向预先设定的规定方向流通。顺便一提,上述各构件等的括弧内的符号是表示与后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件等对应关系的一例,本技术不限定于上述各构件等的括弧内的符号所示的具体的构件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中央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百叶板部13等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百叶板部13等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百叶板部13等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百叶板部13等的背面图。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3…框体3A…连通口 3B…侧壁部(侧盖)5…图像形成部5A…显影部50..感光鼓?…带电器5E…曝光器5F…转印体5B…定影部5G…加热部5H…按压部10…送风机11…框部11A…排气口 12…操作部13…百叶板部13A…叶板14A…第1开口部14B…第2开口部15…侧面部15A…第1侧面部15B…第2侧面部15C…第3侧面部1?…第4侧面部16…第1引导部17…第2引导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技术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S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特定事项等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构件、结构等。本实施方式是在单色方式的打印机适用本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各图所标记的表示方向的箭头等是为了便于理解各图相互的关系而记载的。本技术不限定于各图所标记的方向。至少标记有符号而进行了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事先注明了“多个”、“两个以上”等的情况外,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下,与附图一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1.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3构成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设计面。如图2所示,在框体3内收纳图像形成部5等。图像形成部5在纸张等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5是具有显影部5A及定影部5B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显影部5A是在片材转印显影剂的装置,具有感光鼓5C、带电器5D、曝光器5E及转印体5F等。感光鼓5C承载显影剂像。带电器使感光鼓5C的表面带电。曝光器5E使带电的感光鼓5C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转印体5F将承载于感光鼓5C的显影剂转印到片材。定影部5B对转印到片材的显影剂进行加热来使显影剂定影到片材。具体而言,该定影部5B具有加热部5G及按压部5H等。加热部5G加热从显影部5A排出的片材。按压部5H将片材按压到加热部5G。2.百叶板部(排气口)周围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框体3至少设置有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连通口 3A。连通口 3A使框体3的内侧与外侧连通。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口 3A设置于框体3的与铅垂方向平行的侧壁部3B(以下也称该侧壁部3B为侧盖3B)。如图5所示,在比侧盖3B更靠图像形成部5侧,即在框体3内至少配设有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送风机10。送风机10产生使框体3内的空气通过连通口 3A而排出到外部的气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0以从框体3内侧覆盖连通口 3A的方式安装于侧盖3B的内壁面侧。 如图1所示,在从侧盖3B向外侧偏移的位置设置有框部11。框部11构成排气口11A的外缘,排气口 11A在与连通口 3A相对的位置开口。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框部11是画框状的矩形框状框体。如图3所示,在排气口 11A设置有百叶窗状的百叶板部13。该百叶板部13具有多个带板状的叶板13A,叶板13A以跨越排气口 11A的方式延伸。这些多个叶板13A以相互平行配设的状态,以越靠近后方侧越向铅垂方向下方侧下降的状态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另外,“后方侧”定义如下。如图1所示,在框体3 (图像形成装置1)的水平方向一端侧设置有操作部12。并且,将水平方向一端侧作为前方侧时,将水平方向另一端侧称为后方侧。操作部12是用户进行操作的部位,是设置显示信息的显示部、操作按钮等的开关类的部位。顺便一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图像形成的片材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框体3)的前方侧排出。如图3及图4所示,框部11与侧盖3B经由侧面部15连结于侧盖3B。侧面部15构成为具有第1侧面部15A、第2侧面部15B、第3侧面部15C及第4侧面部1?等。第1侧面部15A连结框部11中位于后方侧的部位与侧盖3B。第2侧面部15B连结框部11中位于铅垂方向下方侧的部位与侧盖3B。第3侧面部15C连结框部11中位于铅垂方向上方侧的部位与侧盖3B。第4侧面部1?连结框部11中位于前方侧的部位与侧盖3B。如图3所示,在第1侧面部15A至少设置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第1开口部14A。这些第1开口部14A位于多个叶板13A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即位于多个叶板13A的长度方向后方侧下端侧。即,多个第1开口部14A朝向后方侧开口。分别在多个第1开口部14A中的相邻的第1开口部14A间设置有第1引导部16。如图6所示,各第1引导部16设置于各叶板13A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即设置于叶板13A的长度方向后方侧下端部而构成侧面部15 (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侧面部15A)的一部分。另外,图6是从图5所示箭头A观察百叶板部13的图,即用户从图像形成部5侧观察百叶板部13等时的图。强化部件13B是抑制多个叶板13A过度挠曲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片材形成图像;框体,该框体收纳所述图像形成部,且设置有使该框体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连通口;送风机,该送风机使所述框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通口而排出到外部;框部,该框部设置于从所述框体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且构成排气口的外缘,该排气口在与所述连通口相对的位置开口;百叶窗状的百叶板部,该百叶板部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及侧面部,该侧面部连结所述框部与所述框体,且设置有第1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蓑岛纱弥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