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具有外壳和正极极柱,所述外壳具有上盖和负极下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IC,所述电池监控IC与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下壳电连接,所述电池监控IC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封装在电芯内部的电池监控IC,可以更加准确地采集电池的信息;由于每个电芯都可以对外输出自身的有效信息,所以在大规模成组时,可以大大简化系统设计,简化布线和结构设计,降低BMS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是一种电芯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采集电池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通常,动力电池组为了提高容量,每串电池都是由多个电芯并联组成,BMS系统进行参数采集时,不能检测某个单体的电流,温度和电压;其次,由于采集线的干扰和阻抗,BMS系统对单体电压的采集误差较大;再次,温度传感器通常贴在电池表面,不能有效反应电芯的温度。这些问题导致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误差大,监控容易出现偏差,无法实现良好的电池管理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BMS)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具有外壳和正极极柱,所述外壳具有上盖和负极下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1C,所述电池监控1C与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下壳电连接,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监控1C包括温度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通过传输线进行通信,所述传输线穿过位于所述上盖上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处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为焊锡密封结构或树脂密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监控1C包括无线传输电路,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封装在电芯内部的电池监控1C,可以更加准确地采集电池的信息;2、由于每个电芯都可以对外输出自身的有效信息,所以在大规模成组时,可以大大简化系统设计,简化布线和结构设计,降低BMS系统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正极极柱;2、上盖;3、负极下壳;4、电池监控1C ;5、传输线;6、电芯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6,电芯本体6具有外壳和位于外壳上方的正极极柱1,其中,外壳具有上盖2和负极下壳3,上盖2和负极下壳3形成密封壳体,正极极柱1位于上盖2上。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IC4,本实施例中,电池监控IC4包括温度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电池监控IC4与正极极柱1和负极下壳3电连接,电池监控IC4即可以获得电芯供电、又可以测量电芯的电压和电流。电池监控IC4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温度、电压和电流信号传递给外部BMS系统。本实施例中,电池监控IC4包括无线传输电路,电池监控IC4通过无线传输电路与外部BMS系统进行无线通信。本实施例将电池监控IC4封装在电芯内部,可以更加准确地采集电池的信息?’每个电芯都可以对外输出自身的有效信息,同时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所以在大规模成组时,可以大大简化系统设计,简化布线和结构设计,降低BMS系统的成本。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池监控IC4与外部BMS系统通过传输线5进行通信,传输线5穿过位于上盖2上的通孔,通孔处设有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为焊锡密封结构,也可以用树脂密封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具有外壳和正极极柱,所述外壳具有上盖和负极下壳;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1C,所述电池监控1C与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下壳电连接,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监控1C包括温度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电压采集电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通过传输线进行通信,所述传输线穿过位于所述上盖上的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处设有密封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焊锡密封结构或树脂密封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监控1C包括无线传输电路,所述电池监控1C与外部BMS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具有外壳和正极极柱,所述外壳具有上盖和负极下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IC,所述电池监控IC与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下壳电连接,所述电池监控IC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封装在电芯内部的电池监控IC,可以更加准确地采集电池的信息;由于每个电芯都可以对外输出自身的有效信息,所以在大规模成组时,可以大大简化系统设计,简化布线和结构设计,降低BMS系统的成本。【IPC分类】H01M10/42【公开号】CN205016634【申请号】CN201520788221【专利技术人】陈斌斌 【申请人】北京波士顿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具有外壳和正极极柱,所述外壳具有上盖和负极下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监控IC,所述电池监控IC与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下壳电连接,所述电池监控IC与外部BMS系统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波士顿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