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建筑污水排放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在水箱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水箱的一面设有进水管路及杂物分离反冲器,在进水管路与杂物分离反冲器相通的管路上设置分水器、球式止回阀,进水管路与分水器连接,杂物分离反冲器置于水箱内下部,杂物分离反冲器上端通过管路与球式止回阀相连;同时,杂物分离反冲器的一端通过管路与主泵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上装有除淤泥自搅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封闭箱体结构,安装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城市建筑地下污水排放的广泛使用,提高污水泵的使用效率,解决易堵塞、清掏难、无异味等问题,实现地下污水自动提升、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污水排放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
技术介绍
在城市用地日益匮乏的前提下,地下建筑部分在生活和经营活动中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原有的地下污水贮存和排放设施不但技术陈旧落后、故障率高、维修困难,而且在定期清掏时,污物和污水散发的臭味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同时沉淀物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维护人员造成的伤害时有发生。因此,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环保、功用性能好、安装简便的高新技术设备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解决了其他污水排放设备易堵塞、杂质沉淀物需人工清掏、异味外泄、污水栗故障率高、设备安装复杂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分水器、球式止回阀、水箱、液位传感器、主栗、杂物分离反冲器,具体结构如下:水箱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水箱的一面设有进水管路及杂物分离反冲器,在进水管路与杂物分离反冲器相通的管路上设置分水器、球式止回阀,进水管路与分水器连接,杂物分离反冲器置于水箱内下部,杂物分离反冲器上端通过管路与球式止回阀相连;同时,杂物分离反冲器的一端通过管路与主栗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上装有除淤泥自搅拌系统。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球式止回阀、杂物分离反冲器、除淤泥搅拌系统以及主栗为双系统两套结构。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液位传感器、主栗通过电缆与PLC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液位传感器置于水箱盖板上,主栗通过栗底座支架坐落于箱体内的底板上。 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进水管路通过法兰与现场来水管路对接。 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水箱设置在设备底座上。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出水管路装有逆向止回阀。所述的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该设备采用封闭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封闭箱体结构,安装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地下建筑污水排放的广泛使用。采用杂物分离反冲装置,使水栗叶轮不接触杂物,不会造成缠绕和堵塞,可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异味外泄、易堵塞、清掏难等问题。2、本技术杂物进入杂物分离反冲器时采用球式止回阀,杂物不易堵塞,设备反冲水时止回效果好。3、本技术装有除淤泥自搅拌系统,可将沉淀在箱体内的沉淀淤泥搅动排出,实现自洁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4、本技术为杂物分离、污水收集、液位控制、污水排放、自洁功能于一体的集成设备,无污染,无沉淀,免掏清,节省空间、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右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PLC控制系统框图。图3为本技术辅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PLC控制系统原理图。图中,1、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分水器;4、球式止回阀;5、水箱;6、液位传感器;7、主栗;8、除淤泥自搅拌系统;9、杂物分离反冲器;10、设备底座;11、PLC控制系统;12辅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主要包括:进水管路1、出水管路2、分水器3、球式止回阀4、水箱5、液位传感器6、主栗7、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杂物分离反冲器9、设备底座10、PLC控制系统11、辅栗12等,具体结构如下:在设备底座10上设置水箱5,水箱5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6,水箱5的一面设有进水管路1及杂物分离反冲器9,在进水管路1与杂物分离反冲器9相通的管路上设置分水器3、球式止回阀4,球式止回阀4与分水器3连通,进水管路1与分水器3连接,杂物分离反冲器9置于水箱5内下部,杂物分离反冲器9上端通过管路与球式止回阀4相连。同时,杂物分离反冲器9的一端通过管路与主栗7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9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2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9上部装有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和检修口,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置于杂物分离反冲器9后上端。液位传感器6置于水箱5盖板上,主栗7通过栗底座支架坐落于箱体5内的底板上。另外,液位传感器6、主栗7通过电缆与PLC控制系统11相连,出水管路2装有逆向止回阀,辅栗12 (图3)独立于箱体外,通过管路连接水箱5。如图2、图4所示,本技术PLC控制系统的连接关系和控制原理如下:(一)各部分器件的连接关系(1)QF。(微型断路器)、KMi (交流接触器)、FRi (热继电器)组成水栗回路。 (2)XJ3-G(相序保护器)为相序与断相保护器,当供电回路相序不对或缺相时切断控制回路,保护水栗电机。(3) Qh (微型断路器)、XJ3-G (相序保护器)、HL。电源指示灯组成控制供电回路。(4)SL。(液位继电器)、K4(中间继电器)、HQ(报警指示灯)组成超高液位报警回路。(5)FRi (热继电器)、KA2(中间继电器)、HL2(报警指示灯)组成过载报警回路。(6)SAi(转换开关)、KA。(中间继电器)手动/自动切换回路。(7) SBi (按钮开关)、(交流接触器)、SB4 (按钮开关)、KA。(中间继电器)组成手动控制启停回路。⑶SQ (液位继电器)、KMi (交流接触器)、KA。(中间继电器)组成自动控制启停回路。(二)各部分器件的控制原理(1)手动控制:当SAi转换开关搬至“手动”位置时,KA。吸合动接点KA。-1导通,技SBi启动按钮,KM i吸合水栗工作,按SB 4停止按钮,KM i断开,水栗停止工作。(2)自动控制:当S4转换开关搬至“自动”位置时,KA。断开,静接点KAQ_2导通,水面液位接触到“YH”电极时SQ导通,KM i吸合水栗工作,水位液面降至“Y,电极时SL。断开,水栗停止工作。(3)超高液位报警:当水位液面升至,“YHH”电极时SL。导通,KA雁合通过BAS线传至远程监控室,警指示灯工作,声光报警。(4)过载报警:当水栗发生故障、电流增大、超过额定值时FRi工作断开常闭点,KMi不吸合,水栗停止工作,通过FRi常开导通。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进水管路1通过法兰与现场来水管路对接,含杂物污水经进水管路1流入分水器3,分水器3分别连接两路球式止回阀4,再经过两路球式止回阀4下连接管路进入所对应的杂物分离反冲器9,杂物通过杂物分离反冲器9的滤网过滤作用后,暂存在杂物分离反冲器9中,污水通过主栗7进入密闭式水箱5中。污水进入密闭式箱体后,当污水液位达到设计启栗高度时,液位传感器6发出信号给PLC控制系统11,PLC控制系统11发出指令给主栗7,主栗7启动抽吸污水反冲进入杂物分离反冲器9,杂物分离反冲器9通过前端连接的出水管路2强排出污水与暂存的杂物。此时,出水管路2的止回阀打开,而球式止回阀4因反冲污水压力关闭。 本技术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中,球式止回阀4、杂物分离反冲器9、除淤泥搅拌系统8以及主栗7为双系统两套结构。球式止回阀4、杂物分离反冲器9、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以及主栗7系统中的某一套系统工作,而另一路系统依在继续流入污水并分离、暂存杂物。两路系统交替、重复工作是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的作用为,当主栗7启动反冲水时,除淤泥自搅拌系统8具有搅动箱体底部沉淀淤泥功能。辅栗12的作用为,当PLC控制检测到有意外来水,并可能造成主体设备不正常运转的时候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污水排放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分水器、球式止回阀、水箱、液位传感器、主泵、杂物分离反冲器,具体结构如下:水箱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水箱的一面设有进水管路及杂物分离反冲器,在进水管路与杂物分离反冲器相通的管路上设置分水器、球式止回阀,进水管路与分水器连接,杂物分离反冲器置于水箱内下部,杂物分离反冲器上端通过管路与球式止回阀相连;同时,杂物分离反冲器的一端通过管路与主泵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连通,杂物分离反冲器上装有除淤泥自搅拌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杰,方凯飞,杨光照,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金利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