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051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具有用于安装电缆线的通道;封堵部,封堵部设置在管道本体的两端以将通道封堵;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通道内以使电缆线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通过支撑部的支撑作用,减小了通道口处电缆线的弯曲角度,有效地避免了电缆线被撅伤,并延长了电缆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管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电缆,增加电缆寿命,在实际工作中会把电缆装入电缆管中使用。在电缆管口做专业封堵后,电缆会在电缆管管口处被封堵材料垫起一定高度,而电缆管内部的电缆由于重力紧贴在电缆管下部,容易造成电缆撅伤,也会降低封堵件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缆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在电缆管中容易撅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具有用于安装电缆线的通道;封堵部,封堵部设置在管道本体的两端以将通道封堵;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通道内以使电缆线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封堵部嵌设在通道的端部,封堵部上设置有与电缆线相适配的通孔。进一步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支撑部由基座部与接触部组成,基座部固定设置在通道的内壁上,接触部位于基座部的上端。进一步地,接触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电缆线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为凸弧面。进一步地,基座部与接触部一体设置。进一步地,支撑部为多个,多个支撑部沿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进一步地,支撑部为防腐蚀支撑部。进一步地,支撑部的顶端到电缆线轴线的距离等于通孔的半径。进一步地,多个支撑部一体或分体设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部的支撑作用,减小了通道口处电缆线的弯曲角度,有效地避免了电缆线被撅伤,并延长了电缆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电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 M区域的放大图;以及图3不意性不出了本技术的左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管道本体;20、封堵部;21、通孔;30、支撑部;31、接触部;311、接触面;32、基座部;40、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管。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管包括管道本体10、封堵部20和支撑部30,其中,管道本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缆线40的通道,封堵部20设置在管道本体10的两端以将所述通道封堵,封堵部20的外壁与管道的管道口相适配,嵌设在管道口内部,阻止了外界的杂质进入电缆管,从而避免电缆线40被腐蚀。正如
技术介绍
所说的那样,在电缆管的管口做专业封堵后,电缆会在电缆管管口处被封堵材料垫起一定高度,而电缆管内部的电缆由于重力紧贴在电缆管下部,容易造成电缆撅伤,也会降低封堵件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管设置了支撑部30来避免上述问题,将支撑部30设置在管道本体10的通道内部,通过支撑部30的作用,能够使电缆线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可见,支撑部30能够支撑起原本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垂在电缆管内的电缆线40,并将该处的电缆线40支撑到与封堵部20处电缆线40同样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的电缆管通过支撑部30的支撑作用,减小了电缆线40的弯曲角度,有效地避免了电缆线40的撅伤,同时由于封堵部20上下受力均匀,可以提高封堵效果。为了防止外界的杂质通过电缆管管口进入电缆管,导致电缆线40遭到腐蚀,于是在电缆管内部设置了封堵部20。将封堵部20嵌设在通道的端部,在隔绝外界腐蚀的同时,也保证了电缆管内的可利用空间。为了使电缆线40穿过封堵部20,本技术的封堵部20上设置有通孔21,并且这个通孔21与电缆线40相适配,防止杂志从电缆线40与封堵部20的通孔21指间的间隙进入电缆管内,从而提高了封堵部20的封闭性。由于通孔21位于封堵部20上,而封堵部20需要嵌设在管道本体10的管口内,为了最大程度减小电缆线40在通孔21中的长度浪费,保证电缆线40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本技术的电缆管将通孔21轴线的方向设置为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由基座部32与接触部31组成,安装时,基座部32固定设置在通道的内壁上,接触部31位于基座部32的上端,使用过程中,通过接触部31与电缆线40接触。通过基座部32和接触部31的支撑作用,能够防止电缆线40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下垂而被撅伤。优选地,为了使支撑部30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电缆管管道本体10上,本技术的基座部32设置为上细下粗结构。采用上细下粗的结构,增加了基座部32与电缆管的接触面311的接触面积,使支撑部30更稳定地固定在电缆管管道本体10上。此外,基座部32上细的设置,可以使基座部32的下端受力减少,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的接触部31设置在支撑部30的顶端,安装电缆线40时,通过基座部32与电缆管管道本体10相连。工作时,电缆线40穿过电缆管,位于电缆管内的电缆线40通过支撑部30支起,接触部31与电缆线40直接接触,导致电缆线40的主要压在支撑部30上,支撑部30对电缆线40的支撑力很大,容易造成电缆线40的外皮被支撑部30顶伤,为了保护电缆线40的外皮,本技术的接触部31的与电缆线40接触的接触面311设置为凸弧面,避免接触面311出现尖锐的凸起而损伤电缆线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接触面311可以设置为与基座部32侧面相切的凸弧面。安装时,电缆线40先经过封堵部20的通孔21进入电缆管内,再穿过电缆管管道本体10,电缆管管道本体10中设置有支撑部30。当电缆线40的前端穿过支撑部30前,由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电缆线40的前端会向下偏移,当与支撑部30接触时,圆润的支撑部30侧面会使电缆线40前端更容易通过,上细下粗的设置也会帮助电缆线40前端找到导通方向。本技术的接触面311设置为基座部32侧面相切的凸弧面,使接触部31接触面与基座部32侧面过渡圆润,可以实现上述提到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基座部32与接触部31 —体设置,结构稳定,强度高。本技术中的电缆管由封堵部20与支撑部30承载,支撑部30能够将的电缆线40支撑起来,也就是说,电缆线40的重力主要由支撑部30承担,为了有效防止电缆线40变弯,本技术中的支撑部30为多个,多个支撑部30为一体或分体设置,以此满足电缆管加工时的不同需求。安装时,多个支撑部30沿管道本体10通道的长度依次设置,设置多个支撑部30可以增加支撑部30的与电缆线40的接触面积,从而对电缆线40进行有效支撑以防止电缆线40变弯而被撅伤。由于封堵部20的封堵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将外界杂质封堵在电缆管外,就会有少量的杂质进入电缆管内部,可能会腐蚀支撑部30而降低支撑部30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支撑部30设置为防腐蚀支撑部,有效地延长了支撑部30的工作寿命。为了使电缆线40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30顶端到电缆线40轴线的距离等于通孔21的半径。当将电缆线40安装在电缆管中时,能够使电缆线40的轴线方向与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防止了电缆线40被撅伤。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0),所述管道本体(10)具有用于安装电缆线(40)的通道;封堵部(20),所述封堵部(20)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10)的两端以将所述通道封堵;支撑部(30),所述支撑部(30)设置在所述通道内以使所述电缆线(40)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通道的轴线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永韩保廷潘利兵刘庆时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