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燕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341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要制剂是由黄药子、犁头草、独脚金、竹节参、菟丝子、苦味叶下珠、急性子、夏枯草、白前、蝉蜕、猪殃殃、丹参和甘草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份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具有养阴清肺、止咳化痰、疏理气机的作用,同时具有成本低、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是目前严重影响人们劳动力的常见疾病之一,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 的病人因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而死亡,因此,彻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是摆 在有关医学科研机构与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最重大任务之一,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努 力目标。慢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 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 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目前,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有两种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 医以抗感染、止咳平喘为主,只能临时缓解症状,存在着治标不治本、易复发的不足。慢性支 气管炎在中医临床中属"咳嗽"、"痰饮"范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虽然不好中医有一 定的方法与经验,但真正能值得普遍推广与使用的经验与成果目前仍然是没有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治标不治本、易复发等不足,提供了一种成本低、疗效显 著、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子5-10份,犁 头草8-15份,独脚金5-9份,竹节参3-5份,菟丝子6-12份,苦味叶下珠10-15份,急性子 4-10份,夏枯草6-8份,白前3-7份,蝉蜕2-5份,猪殃殃6-15份,丹参5-15份,甘草6-14 份。 优选的,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 子7份,犁头草11份,独脚金7份,竹节参4份,菟丝子9份,苦味叶下珠13份,急性子7份, 夏枯草7份,白前5份,蝉蜕4份,猪殃殃11份,丹参10份,甘草10份。 本专利技术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黄药子:味苦、辛,性凉。归肝、胃、心、肺经。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 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犁头草:味苦、微辛,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独脚金:味甘、淡,性凉。清热,消积。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 型肝炎。 竹节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肺经。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 壮。用于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 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用于 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育,遗尿失禁,淋浊带下,头目昏暗,食少泄泻,胎动不安。 苦味叶下珠:味微苦、甘,性凉。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 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 急性子:味微苦、辛,性温。归脾、肝经。败毒抗癌,散淤消肿,破血软坚,消积。 夏枯草:性寒,味苦、辛。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白前: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 满喘急。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 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 证,小儿夜啼不安。 猪殃殃:味辛、苦,性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感冒,牙龈出血,急、慢性阑尾炎,泌 尿系感染,水肿,痛经,崩漏,白带,癌症,白血病。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 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甘草: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解止痛,调和药性。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外因与外感风寒,内因与肺、脾、 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具 有养阴清肺、止咳化痰、疏理气机的作用,同时具有成本低、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无毒副作 用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 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子5g,犁头草 15g,独脚金9g,竹节参3g,英丝子12g,苦味叶下珠10g,急性子4g,夏枯草8g,白前7g,蝴虫兑 5g,猪殃殃6g,丹参15g,甘草6g。 常规方法水煎口服,一方为一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子7g,犁头草llg,独脚金7g,竹节参4g,英丝子9g,苦味叶下珠13g,急性子7g,夏枯草7g,白前5g,蝴虫兑 4g,猪殃殃llg,丹参10g,甘草10g。常规方法水煎口服,一方为一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子l〇g,犁头 草8g,独脚金5g,竹节参5g,英丝子6g,苦味叶下珠15g,急性子10g,夏枯草6g,白前3g,虫单 蜕2g,猪殃殃15g,丹参5g,甘草14g。常规方法水煎口服,一方为一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专利技术人将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为25-6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26-67 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凡每年咳嗽、咯痰或喘息在2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发病或1年发病连续3个月以 上,并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者,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体征检查:可闻及干性或湿性 啰音,喘息型则有哮鸣音,严重者可见桶状胸。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网、条状,肺气 肿时两肺透气度增加,两膈低位。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对照组服 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每次15ml,每日两次;治疗周期均为30天。 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咯痰、喘息症状消失,体征消失。 好转:咳嗽、咯痰、喘息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与体征均减轻。 无效:咳嗽、咯痰、喘息与其他症状和体征均无减轻或加重。 治疗结果: 经过30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比较由表1可知,治疗组痊愈3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3%。对照组痊愈 21例,好转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 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 病例1 :朱某,男,3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3年多,3年前因为受寒后出现发热、咳嗽,黄 痰,特别是在天气变化、受凉或吸入刺激性气体后更甚。服用多种消炎止咳嗽药物,效果不 佳。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10天后咳嗽症状减轻,食欲增强;继续服药10天,咳嗽消除,痰 量极少,症状逐步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病例2:李某,女,59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4年,常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黄药子5‑10份,犁头草8‑15份,独脚金5‑9份,竹节参3‑5份,菟丝子6‑12份,苦味叶下珠10‑15份,急性子4‑10份,夏枯草6‑8份,白前3‑7份,蝉蜕2‑5份,猪殃殃6‑15份,丹参5‑15份,甘草6‑1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燕
申请(专利权)人:宋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