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520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包括油井输出端口(1)、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贮油罐输入端口(6)、喷淋管束(7)、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油气分离塔(15)、天然气燃烧器(16)、自控配电箱(17)、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排污端口(21)、贮油罐支座(22)、贮油罐(23)、全自动加热器(24),其特征在于:油井输出端口(1)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在全自动加热器(24)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贮油罐(23)上有油气分离塔(15)、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贮油罐(23)内有喷淋管束(7),贮油罐(23)下部有排污端口(21),在贮油罐(23)的下部分别设有贮油罐输入端口(6)、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在全自动加热器(24)的上部分别有自控配电箱(17),下部有天然气燃烧器(16),全自动加热器(24)内有加热盘管组(5),在贮油罐支座(22)上贮油罐(23)。(*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领域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油井输出端口1、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贮油罐输入端口6、喷淋管束7、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油气分离塔15、天然气燃烧器16、自控配电箱17、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排污端口21、贮油罐支座22、贮油罐23、全自动加热器24,油井输出端口1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在全自动加热器24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贮油罐23上油气分离塔15、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贮油罐23内有喷淋管束7,贮油罐23下部有排污端口21,在贮油罐23的下部分别设有贮油罐输入端口6、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在全自动加热器24的上部分别有自控配电箱17,下部有天然气燃烧器16,全自动加热器24内有加热盘管组5,在贮油罐支座22上贮油罐23。。本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天然气燃烧器16上装有强弱火嘴。油气分离塔15的上端输出口由管线与天然气燃烧器16连接。油井输出端口1与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串接。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延管线井贮油罐输入端口6连通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与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及加热盘管组5的管网流程串接。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经贮油罐的输入端口6接入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油泵组13的输入端经控制阀门12与贮油罐输出端口11相连通,油泵组13的输出端井单向控制阀门组14与加热盘管组5相连通。油井输出端口1与原油装车输出端25之间装有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8。贮油罐23的原油输出端口10与原油装车端口25之间装有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装置利用天然气作为热源,炉芯采用销钉盘管换热元件组成,加热炉体呈圆体结构,燃烧器位于盘管组中心,使销钉盘管组易于受热,因此该加热器的热效率可达85%以上,具有体积小、功率大的特点;在电控方面,采用全自动控制程序,设备在运行期间被加热原油的温度由人工设定,加热温度的变化均以数字形式显示,直观性强,便于工作人员的巡检和设备工况的识别,该装置还设有“设备超温运行时,装置自动断电、关闭天然气源”的安全保护,因此该装置在正确设定好工作参数、调试投入运行后,完全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并能连续安全运行。具体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油气分离塔15的上端输出口由管线与天然气燃烧器16连接。天然气燃烧器16上装有强弱火嘴,由自控配电箱17控制。油井输出端口1与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串接。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延管线井贮油罐输入端口6连通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与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及加热盘管组5的管网流程串接。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经贮油罐的输入端口6接入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构成再次原油加热循环回路。油泵组13的输入端经控制阀门12与贮油罐输出端口11相连通,油泵组13的输出端井单向控制阀门组14与加热盘管组5相连通。油井输出端口1与原油装车输出端25之间装有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8。贮油罐23的原油输出端口10与原油装车端口25之间装有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油井原油在提升泵压的作用下,延管线经过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进入加热盘管组5进行加热升温后,然后通过管线进入喷淋管束7,原油以喷淋形式装入罐内,在喷淋的过程中实施油气分离罐内原油由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经控制阀门12进入油泵组13,在泵压的作用下,原油经单向控制阀门组14进入加热器盘管组5进行加热升温,然后通过管线和贮油罐输入端口6进入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实施再次加热提温和喷淋形式的油气分离过程。油井原油在提升机泵压作用下,延管线通过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8直接装车外运。罐内原油在罐内自存天然气压的作用下,经过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和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实现自压装车外运。权利要求1.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包括油井输出端口(1)、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贮油罐输入端口(6)、喷淋管束(7)、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油气分离塔(15)、天然气燃烧器(16)、自控配电箱(17)、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排污端口(21)、贮油罐支座(22)、贮油罐(23)、全自动加热器(24),其特征在于油井输出端口(1)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变通控制阀门(8)、原油装车输出控制阀门(9),在全自动加热器(24)与贮油罐(23)之间分别有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贮油罐(23)上有油气分离塔(15)、压力表(18)、安全阀门(19)、直读液量表(20),贮油罐(23)内有喷淋管束(7),贮油罐(23)下部有排污端口(21),在贮油罐(23)的下部分别设有贮油罐输入端口(6)、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原油装车输出端口(10),在全自动加热器(24)的上部分别有自控配电箱(17),下部有天然气燃烧器(16),全自动加热器(24)内有加热盘管组(5),在贮油罐支座(22)上贮油罐(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然气燃烧器(16)上装有强弱火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塔(15)的上端输出口由管线与天然气燃烧器(1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油井输出端口(1)与油井输出控制阀门(2)、单向阀门(3)、变通控制阀门(4)、加热盘管组(5)串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延管线井贮油罐输入端口(6)连通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原油加热输出端口(11)与控制阀门(12)、油泵组(13)、单向控制阀门组(14)及加热盘管组(5)的管网流程串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盘管组(5)的输出端口经贮油罐的输入端口(6)接入贮油罐(23)内的喷淋管束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分离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泵组(13)的输入端经控制阀门(12)与贮油罐输出端口(11)相连通,油泵组(13)的输出端井单向控制阀门组(14)与加热盘管组(5)相连通。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承柱孙建国张洪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旭日节能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