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604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导轨、安装于横向导轨上的滑块和驱动滑块沿横向导轨滑动的丝杠,丝杠平行于横向导轨,丝杠通过传动装置连接驱动电机,滑块上设置有垂直于贴合鼓的轴线方向的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安装有压辊座,压辊座上安装有压辊,压辊的滚压方向与贴合鼓的轴线方向间具有锐角夹角,滑块上固定安装有驱动压辊座沿纵向导轨滑动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压辊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机电控制下的胎侧、内衬层、胎侧与内衬层复合件斜向裁切后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压合压力均匀、压合面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特别是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 目.0
技术介绍
在轮胎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稀线”与“侧鼓”是比较常见的病象,直接关系到生产厂家的经济利益与客户的生命安全。对“稀线”及“侧鼓”轮胎进行大量解剖分析发现:胎侧和内衬层在轮胎成型过程中的接头质量不良是造成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好胎侦叭内衬层的接头质量,已经成为轮胎制造领域共同追求的目标。为对策上述缺陷,将胎侧与内衬层的裁切方向由平行于胎体帘线排列方向,改善为与胎体帘线排列方向呈斜向夹角,有效分散了胎侧与内衬层的接头部位对胎体帘线疏密排列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传统的胎侧与内衬层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装置只可以压合水平直线,改造后的斜向接头线目前仅能依靠操作人的手动压合完成;致使压合压力的均匀性、压合面的平整性均无法保证,常常出现胎侧与内衬层接头开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装置,解决现有装置无法自动完成胎侧、内衬层、胎侧与内衬层复合件斜向裁切后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轮胎生产中接头部位的自动压合装置,设置于贴合鼓(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导轨(2)、安装于横向导轨(2)上的滑块(3)和驱动滑块(3)沿横向导轨(2)滑动的丝杠(4),丝杠(4)平行于横向导轨(2),丝杠(4)通过传动装置连接驱动电机(5),滑块(3)上设置有垂直于贴合鼓(1)的轴线方向的纵向导轨(6),纵向导轨(6)上安装有压辊座(7),压辊座(7)上安装有压辊(8),压辊(8)的滚压方向与贴合鼓(1)的轴线方向间具有锐角夹角,滑块(3)上固定安装有驱动压辊座(7)沿纵向导轨(6)滑动的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与压辊座(7)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高珊珊陈雪梅郭建平杨秀坤宋炳岩徐志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