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277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3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涉及轮胎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目标优化轮胎的胎侧撞击受力数据、滚阻性能数据及历史撞击工况数据;对目标优化轮胎的胎侧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撞击鼓包风险区域、胎肩区域及垫入钢带下胎侧区域,建立各区域的胎侧基准厚度矩阵;基于所述胎侧撞击受力数据、滚阻性能数据及撞击工况特征,确定各区域的厚度调整系数,生成胎侧优化厚度矩阵;基于所述胎侧优化厚度矩阵,生成胎侧加厚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针对撞击鼓包位置胎侧进行厚度增加,而维持胎肩位置及垫入钢带下胎侧区域厚度不变,这种差异化设计策略避免了传统全胎侧加厚导致的滚动阻力上升问题,有效维持了轮胎的低滚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设计,具体涉及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及道路工况的复杂化,轮胎的耐撞击性能与低滚阻性能成为衡量轮胎综合品质的核心指标,耐撞击性能直接关系到轮胎在复杂路面(如坑洼、碎石路段)行驶时抵抗冲击损伤的能力,是保障行车安全与轮胎使用寿命的关键,而低滚阻性能则通过降低轮胎滚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直接影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或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是实现绿色节能目标的重要技术方向;

2、传统的轮胎胎侧设计为提升耐撞击性能,通常采用对全部胎侧位置进行加厚的方式,这种设计虽能获得较高的耐撞击性能,但会导致轮胎滚动阻力显著上升,无法在耐撞击性与低滚阻性能之间实现有效平衡,其核心问题在于,传统设计未对胎侧不同区域的实际受力风险和性能需求进行差异化分析,采用 “一刀切” 的全区域加厚策略,不仅浪费材料,还牺牲了轮胎在滚阻方面的性能表现,难以满足现代车辆对轮胎高效能、低能耗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优化轮胎的胎侧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撞击鼓包风险区域、胎肩区域及垫入钢带下胎侧区域,建立各区域的胎侧基准厚度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胎侧基准厚度矩阵;其中,、和分别为撞击鼓包风险区域、胎肩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优化轮胎的胎侧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撞击鼓包风险区域、胎肩区域及垫入钢带下胎侧区域,建立各区域的胎侧基准厚度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的轮胎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胎侧基准厚度矩阵;其中,、和分别为撞击鼓包风险区域、胎肩区域和垫入钢带下胎侧区域的基准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滚阻耐撞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鞠宁美王旭刚李晓琳王亚鹏聂雷坤朱士斌刘景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