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光晨专利>正文

涡流式给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26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涡流式给料机,包括扩容料斗和连接在其底部的圆柱体料筒,其特征是在圆柱体料筒内采用带有铲片的立式回转体构成涡流形成系统,搅动物料使之涡流,且涡流中心亦为卸料口中心,实现强制给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彻底消除了物料起拱堵塞现象,避免大直径矿石卡阻及损坏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由抓斗向皮带运输机供料的场合,适用于任何磁性、粘性的粉状、粒状物料。(*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料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包括扩容料斗和连接在扩容料斗底部的料筒的给料机,用于由抓斗向皮带运输机供料的场合。在由抓斗向皮带运输机供料的场合下,由于抓斗的开口远大于皮带运输机上输送皮带的宽度,二者之间必须用料斗过渡。现有技术中的给料机在结构上可分为圆盘式、螺旋式和振动式,他们分别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圆盘式给料机系采用圆盘方式给料,旋转部件仅为底部圆盘,近似为平面、部分驱动,由于物料较大的粘性,在圆盘上部起拱。2、螺旋给料机采用带有叶片的螺旋轴在水平圆柱状筒内旋转,推进物料向前移动,但其进料口部分物料仍靠自流,且进料口尺寸较小,因物料粘性大会形成地道式拱状;另若物料中含有直径较大矿石时会卡阻。3、振动给料机采用双质点振动系统或其它动力系统,使料斗壁或料斗整体振动,因物料含水量大,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离析现象,越振附着力越大。由于上述原因,在采用给料机--皮带运输机工艺输送粉料的实际使用中,均在给料部分受阻,有的被迫采用人机辅助作业;有的花昂贵的代价采用繁杂的给料机构;有的更改总体送料工艺,皮带机送料这种结构简单、投资少的工艺被给料机构套上沉重“枷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结构简单、投资少的新型给料机。本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包括扩容料斗和连接在扩容料斗底部的圆柱体料筒。本技术的特征是在圆柱体料筒内,设置与所述圆柱体料筒同轴的由电机驱动的立式回转体,所述立式回转体顶部为锥体。在立式回转体外周布设用以形成物料涡流的铲片。卸料口位于圆柱体料筒的底部,其中心线沿所述圆柱体料筒的底面圆切线方向,所述卸料口中心位于物料涡流中心。本技术相比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带有铲片的立式回转体构成涡流形成系统,搅动料筒内的物料使之形成涡流,且涡流中心亦为卸料口中心,实现强制给料。呈流动状态的物料在卸料口处依其切线力和自重排出,其中,小直径物料从卸料口顺利排出,大直径矿石随物料在料筒里流动,因此,彻底消除了物料起拱堵塞现象,避免大直径矿石卡阻,以及破坏执行机构。2、由于料斗的高度较小,所以卸料高度也得以降低。此外,立式回转体的驱动装置可布置在皮带机侧面,使整机结构紧凑。3、出料均匀、对中性好,不致造成皮带跑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护架结构示意图。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物料容器由扩容料斗1和连接在扩容料斗1底部的圆柱体料筒2构成。卸料口5位于圆柱体料筒2的底部,其中心线沿圆柱体料筒2的底面圆切线方向。物料容器由4mm钢板制成。如图1所示,立式回转体3与圆柱体料筒2同轴,并位于其内。立式回转体3的顶部为锥体,在其外周布设六块铲片4(如图2所示),六块铲片是按涡流形成原理布设,其结构来自现有技术中JW500涡流形成系统。通过连接螺栓的调节,可以调节铲片4端部铲头8的线位或相位。本实施例中,采用Y225M-6型电机为驱动机构,经联轴器连接减速箱一级行星引进轴,传动二级行星机构由输出轴上法兰盘10带动立式回转体3以及其上的铲片4、铲头8共同转动,从而搅动物料,使其形成涡流。卸料口5的中心位于物料涡流中心。为了消除物料因线速度而带来的离心力,避免皮带机走偏,本实施例中,将卸料口5的中心线a于物料输送皮带9的中心线b向内错开20mm(如图2所示)。参见图3,为了防止较大矿石直接冲击回转体3和缓冲抓斗因操作失误对输出轴法兰盘10的冲击,在扩容料斗1的顶部固定安装框式保护架6。该保护架6由<5×5型钢制作。为了能够及时清扫回转体3上的积料,减少附加荷载,在框式保护架6上装有清扫刮板7,该清扫刮板7底边与立式回转体3顶部的锥体贴合。清扫刮板7由胶带制成。本技术适用于任何磁性、粘性的粉状、粒状物料。权利要求1.一种涡流式给料机,包括扩容料斗(1)和连接在扩容料斗(1)底部的圆柱体料筒(2),其特征在于在圆柱体料筒(2)内,设置与所述圆柱体料筒(2)同轴的由电机驱动的立式回转体(3),所述立式回转体(3)顶部为锥体;在立式回转体(3)外周布设用以形成物料涡流的铲片(4);卸料口(5)位于圆柱体料筒(2)的底部,其中心线沿所述圆柱体料筒(2)的底面圆切线方向,所述卸料口(5)中心位于物料涡流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式给料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扩容料斗(1)的顶部固定安装框式保护架(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式给料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式保护架(6)上装有由胶带制成的清扫刮板(7),所述清扫刮板底边与立式回转体(3)顶部的锥体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式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物料涡流中心重合的卸料口(5),其中心线(a)同时于物料输送皮带(9)的中心线(b)向内错开20mm。专利摘要涡流式给料机,包括扩容料斗和连接在其底部的圆柱体料筒,其特征是在圆柱体料筒内采用带有铲片的立式回转体构成涡流形成系统,搅动物料使之涡流,且涡流中心亦为卸料口中心,实现强制给料。本技术彻底消除了物料起拱堵塞现象,避免大直径矿石卡阻及损坏机构。本技术用于由抓斗向皮带运输机供料的场合,适用于任何磁性、粘性的粉状、粒状物料。文档编号B65G33/00GK2182160SQ93247340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光晨, 郑训云, 梁鸿家, 朱祖伟, 鲁凡, 林绪坤 申请人:李光晨, 郑训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流式给料机,包括扩容料斗(1)和连接在扩容料斗(1)底部的圆柱体料筒(2),其特征在于:在圆柱体料筒(2)内,设置与所述圆柱体料筒(2)同轴的由电机驱动的立式回转体(3),所述立式回转体(3)顶部为锥体;在立式回转体(3)外周布设用以形成物料涡流的铲片(4);卸料口(5)位于圆柱体料筒(2)的底部,其中心线沿所述圆柱体料筒(2)的底面圆切线方向,所述卸料口(5)中心位于物料涡流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晨郑训云梁鸿家朱祖伟鲁凡林绪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光晨郑训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