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粘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291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粘锅,其锅底不规则地散布有弧形浅槽,所述弧形浅槽由一群等效直径0.3~1.3mm的合金钢颗冲击旋转中的所述锅底形成;在形成有所述弧形浅槽的基础上,所述锅底还不规则地散布有凹坑,所述凹坑由一群直径为1~4mm的合金钢珠冲击静止的所述锅底形成,经过上述种冲击后,在锅底由不规则散布的凹坑、不规则散布的弧形浅槽形成的且离散凹坑之间由所述弧形浅槽连通合成凹面;其中,凹坑的最大深度为0.5mm,弧形浅槽最大深度为0.2mm。本发明专利技术锅底容易产生网状的水膜,明显减少与食物及煮食工具间的接触摩擦面积,使其不粘性能的耐久性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不粘锅被广泛地应用,多数方法是在锅具表面涂有化学层来防止食物粘锅,但是不粘的效果仍由待提高。现有的一种方法是从不粘涂料性能提高上着手,将光滑的不粘涂层改进为带有褶皱的不粘涂层,但因涂料及制作成本居高,且使用寿命低,制作过程工艺过于复杂,涂层结构的可靠性不高等原因而不被推广。现有的靠冲击锅底的方式形成的不粘锅,存在冲击时间长、能耗大、冲击密度大噪声大的问题,同时还会对锅底材质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不粘锅,降低了能耗。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粘锅,其锅底不规则地散布有弧形浅槽, 所述弧形浅槽由一群等效直径0.3-1.3mm的合金钢颗冲击旋转中的所述锅底形成;在形成有所述弧形浅槽的基础上,所述锅底还不规则地散布有凹坑,所述凹坑由一群直径为1~4_的合金钢珠冲击静止的所述锅底形成,所述弧形浅槽的槽小于所述凹坑的直径,使所述弧形浅槽和所述凹坑重合处被凹坑覆盖,未重合处成为凹坑之间的连通槽; 经过上述种冲击后,在锅底由不规则散布的凹坑、不规则散布的弧形浅槽形成的且离散凹坑之间由所述弧形浅槽连通合成凹面;其中,凹坑的最大深度为0.5mm,弧形浅槽最大深度为0.2mm。冲击时,选用直径一直的合金钢珠或者合金钢颗粒。覆盖的意思是凹坑的冲击抹去了所述弧形浅槽的痕迹。合金钢颗粒为不规则表面的颗粒,能够在旋转的锅底划出弧形浅槽。合金钢珠是冲击在先由合金钢颗粒冲击后的内底面,相对于光滑的内底面不容易反弹,第一次冲击后的弧形浅槽也作为合金钢珠冲击的导槽,更容易形成质量高的凹坑,使得冲击时间变短。并且,弧形浅槽连通了凹坑,形成了网状的布局,更容易在锅底形成水膜,更有效的防止了粘锅情况的发生。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不粘锅还设有能够迎合所述凹坑的烹饪时可自动晃动的辅助烹饪机构; 所述辅助烹饪机构朝向锅底的中心设有凸起的第一球面支点,所述辅助烹饪机构外沿下方朝向锅底设有凸起的第二球面支点; 所述第一球面支点的高于第二球面支点,所述第一球面支点和第二球面支点的端部能够进入所述凹坑获得支撑;所述辅助烹饪机构由片状结构放射形排布呈的星形架于片状圆环组合构成。烹饪时,因受力不均,带动辅助烹饪机构轻微晃动,使得煎炸的过程中不更容易焦糊。并且,第一球面支点与第二球面支点可迎合凹坑限位,不规则的凹坑使得更容易晃动。并且第二球面支点与凹坑迎合限位,下降角度变大,使得晃动的幅度可以更大。所述辅助烹饪机构能使食物周围的微环境更均匀。所述辅助烹饪机构置于不粘锅底面上方,所述辅助烹饪机构面积小于不粘锅地面的面积,并不触碰到不粘锅的壁面。所述合金钢颗粒在锅底冲击时的密集度为50~100粒/CM 3,末速度为10~30m/S,冲击进行时间为2.5?3s ; 所述凹坑在锅底形成的密度为18~20个/ CM 2ο所述不粘锅为铝质、铝合金,或者为不锈钢、铝或铜复合成的二层至七层的复合锅体。所述锅体的内表面涂有不粘层。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粘锅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以锅底中心为轴旋转锅体; 步骤二、将0.3-1.3mm的合金钢颗粒冲击旋转锅底,在锅底形成不规则的弧形浅槽;所述合金钢颗粒在锅底冲击时的密集度为50~100粒/CM 3,末速度为10~30m/S,冲击进行时间为2.5?3s ; 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冲击后的锅体停止旋转,再通过由1~4_的合金钢珠垂直冲击形成凹坑;所述凹坑在锅底形成的密度为18~20个/ CM 2; 经过上述种冲击后,锅底形成最大深度为0.5mm的凹坑、最大深度为0.2mm的弧形浅槽; 步骤四、将步骤三形成的锅体的内表面涂覆不粘层。形成最终的不粘锅。本专利技术锅底整体冲击时间短,对锅底的影响小。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锅底容易产生网状的水膜,明显减少与食物及煮食工具间的接触摩擦面积,使其不粘性能的耐久性明显提升。本专利技术不粘锅通过两次冲击在烹饪时可形成网状的水膜,冲击时间段,冲击密度低,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及噪音,同时也降低了对锅底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物理不粘性的效果与化学不粘相结合,有效的的提尚了整体不粘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经过两次冲击后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经过两次冲击后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带辅助烹饪机构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不粘锅带辅助烹饪机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不粘锅,其中图中2标示为不粘锅。锅底1不规则地散布有弧形浅槽3,图1中3标号为弧形浅槽3示意结构。所述弧形浅槽3由一群等效直径0.3-1.3mm的合金钢颗冲击旋转中的所述锅底1形成; 在形成有所述弧形浅槽3的基础上,所述锅底1还不规则地散布有凹坑4,所述凹坑由一群直径为l~4mm的合金钢珠冲击静止的所述锅底1形成,所述弧形浅槽3的槽小于所述凹坑的直径,使所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不粘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其锅底不规则地散布有弧形浅槽,所述弧形浅槽由一群等效直径0.3~1.3mm的合金钢颗冲击旋转中的所述锅底形成;在形成有所述弧形浅槽的基础上,所述锅底还不规则地散布有凹坑,所述凹坑由一群直径为1~4mm的合金钢珠冲击静止的所述锅底形成,所述弧形浅槽的槽小于所述凹坑的直径,使所述弧形浅槽和所述凹坑重合处被凹坑覆盖,未重合处成为凹坑之间的连通槽;经过上述种冲击后,在锅底由不规则散布的凹坑、不规则散布的弧形浅槽形成的且离散凹坑之间由所述弧形浅槽连通合成凹面;其中,凹坑的最大深度为0.5mm,弧形浅槽最大深度为0.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特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