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万国专利>正文

滚轮及具有该滚轮的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09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轮,其具有轮体,轮体中部沿其轴向开有芯轴孔,在芯轴孔内设有第一套筒,在芯轴孔和第一套筒之间设有轴承,在芯轴孔两端部还设有封盖,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到轮体上并将芯轴孔内壁与第一套筒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同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滚轮的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并设有套管式长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极大的降低轮体与芯轴的摩擦力;完全阻止铁水进入滚轮内部,在降低轴体重量的同时使短轴和长轴能够互换,提高产品部件的通用性和短轴的批量化生产,也使得设备的生产成本降低并使传送链的使用寿命延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水浇铸设备,具体的说,与滚轮及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有关。
技术介绍
在铁水浇铸的领域中,运送铸锭的传送链一般为滚轮移动式传送链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链节具有滚轮11、外链板12、内链板13、销轴14、垫圈15和开口销16。多个链节组成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每个链节上方具有铸铁模17。外链板12与内链板13两两交替连接,并且在内外链板的连接处通过销轴14将滚轮11定位于两内链板13之间,在外链板12的外侧通过垫圈15和开口销16固定。位于传送链的两端部设有链轮,在链轮转动时,链轮上的轮齿啮合滚轮,从而驱动整个传送链运动和转向。不参与啮合的滚轮由轨道支持并在轨道上滚动,因此传送链能够运送铸铁模及铁水移动。在此结构中,滚轮既能与链轮上的轮齿啮合又起支承荷重的作用。因在实际运转中,传送链上方的铸铁模中装有熔融的铁水,在向模中注入铁水及运送铁水的过程中,铁水容易飞溅到滚轮两侧与链板缝隙之间、滚轮与销轴之间等处,出现将滚轮卡死,使滚轮不能够转动的情况,造成滚轮和轨道的损坏。同时,在进行清理铁水、杂物和更换滚轮时,需要将至少两节内外链板拆下才能够实现,因此也出现了使用和维护不便的情况。CN2381417Y技术公开了一种滚轮悬臂式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如图2所示,每个链节具有滚轮21、外链板22、内链板23、长轴24、短轴25、扁头26、垫圈27、螺母28、轮套29、啮合轮210和开口销211,在传送链上方具有铸铁模212,外链板22与内链板23通过长轴24、短轴25上的扁头26而两两交替连接,并且在内外链板的连接处具有轮套29,在轮套29的外侧设置有啮合轮210。这种结构的传送链采用将滚轮21置于外链板22的外侧的形式,滚轮21只承担支承载荷的作用,而与链轮的轮齿进行啮合的是位于内链板23之间的轮套29外面的啮合轮210。由于滚轮21远离其上的铸铁模212,因此能够阻止一部分铁水进入滚轮内部,但不能完全阻止。而且这种形式的传送链中,滚轮并没有设置在每一个外链板与内链板的连接处,而是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这种方式中,长轴为一实心的轴体,重量大且不能使短轴和长轴达成互换,通用性差而且也不利用短轴的批量化生产。上述现有的铁水浇铸设备中,滚轮在轨道上滚动时,由于芯轴与轮体之间存在有间隙,因此铁水容易进入使得轮体不能相对芯轴转动轮体;而且,由于轮体与芯轴摩擦,轮体需要克服摩擦力较大,导致传送链运转的能耗增加,且使传送链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滚轮和一种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本技术在使得设备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降低的同时,提高了传送链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率。本技术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滚轮,其具有轮体,轮体中部沿其轴向开有芯轴孔,在芯轴孔内设有第一套筒,在芯轴孔和第一套筒之间设有轴承,在芯轴孔两端部还设有封盖,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到轮体上并将芯轴孔内壁与第一套筒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由于在轮体与第一套筒之间设有轴承,能够极大的降低轮体与芯轴的摩擦力;并因为封盖将芯轴孔内壁与第一套筒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也能够完全阻止铁水进入滚轮内部,本技术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在所述芯轴孔内设有的轴承为多个,在每两个轴承间设有第二套筒。因为设有多个轴承并在轴承间设置套筒,所以能进一步提高滚轮滚动的顺畅性。本技术的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在所述芯轴孔内设有的轴承为多个,所述芯轴孔内壁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位于每两个轴承之间。因为不需另外制造第二套筒,所以在减少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的基础上,本方案能够达到与第二方案相同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第四方案提供一种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由多个链节首尾接合组成;每个链节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具有两组内链板组件、外链板、芯轴和滚轮,其间间隔设置有长轴;内链板组件具有内链板、第二套筒和套装在第二套筒上的辊子;所述芯轴穿过第二套筒将外链板与内链板组件相连,并向链节外侧伸出;在所述内链板和外链板上设有铸铁模支架;所述滚轮具有轮体,轮体中部沿其轴向开有芯轴孔;在所述芯轴孔内设有第一套筒,在芯轴孔和第一套筒之间设有轴承,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芯轴的一端部,从而将滚轮与芯轴连接;在所述芯轴孔两端部还设有封盖,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到轮体上并将芯轴孔内壁与第一套筒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所述长轴为一套管,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芯轴的远离滚轮的另一端。本方案提供的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能够极大的降低轮体与芯轴的摩擦力以降低能耗的同时也通过芯轴和芯轴与套筒式的长轴的连接这种方式降低轴体重量,同时使短轴和长轴能够互换,提高产品部件的通用性和短轴的批量化生产,也使得设备的生产成本降低并使传送链的使用寿命延长。第六方案,在上述第五方案的基础上,在铸铁模支架上增设一向滚轮侧倾斜延伸以覆盖滚轮的护板。该护板可将滚轮、芯轴、外链板及内链板组件等遮盖,有效的阻止了铁水的溅入。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滚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滚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护板);图6是图5所示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的芯轴与长轴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加说明。实施例1如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滚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滚轮31具有圆柱形的轮体32,在轮体32中部沿其轴向开有芯轴孔33,在芯轴孔33内设有第一套筒34,在芯轴孔33和第一套筒34之间设有轴承35,在芯轴孔33两端部还设有封盖36,封盖36通过螺栓37连接到轮体32上并将芯轴孔33内壁与第一套筒34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在本实施例中轴承35为两个,在这两个轴承35之间设有单独的第二套筒38。第二套筒38和封盖36分别自轴承的轴向方向施力,以将两个轴承35轴向固定,保证两个轴承35不会发生相互接触。实施例2如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滚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大部分结构均与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区别点在于两轴承之间没有单独的套筒,而是在芯轴孔内壁设有环形凸缘48,环形凸缘48位于两个轴承之间。实施例3如图5至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金属液体铸锭传送链由多个链节A首尾接合组成;每个链节A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具有两组内链板组件51、外链板52、芯轴53和滚轮31,在两组内链板组件51、外链板52、芯轴53和滚轮31之间间隔设置有长轴55。内链板组件51由内链板56、第三套筒57和套装在第三套筒57上的辊子58接合构成,即两个内链板56的通过穿过其端部开孔的第三套筒57而连接成一体,同时在两个内链板56之间的第三套筒57上设置辊子58。辊子58与铸铁机的链轮上的轮齿啮合同时起到支承荷重的作用。在所述内链板56和外链板52上设有铸铁模支架511;所述芯轴53穿过第三套筒57将外链板52与内链板组件51相连,并向链节A外侧伸出;芯轴53向外侧伸出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轮,其具有轮体,轮体中部沿其轴向开有芯轴孔,其特征在于,在芯轴孔内设有第一套筒,在芯轴孔和第一套筒之间设有轴承,在芯轴孔两端部还设有封盖,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到轮体上并将芯轴孔内壁与第一套筒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万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