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1856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包括钢管杆和设置于钢管杆侧部的电缆终端平台;钢管杆包括杆身、内端与杆身相连接且轴线在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的三层横担,三层横担分别为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平台主杆、安装于电缆终端平台主杆上且与三层横担的外端相竖直对应的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经三层横担转接为竖直向下方向的三根电力线分别在各自与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相交处对应连接一根电力电缆的一端部,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架空线路的引下线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其外观更加协调美观,接线施工清晰便利,不会过多占用土地,节约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变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将架空的电力线转接至入地的电力电缆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IlOkV双回路架空线广泛分布,而且在城市地段经常需将架空线接入相关电缆终端装置后改为电缆入地。通常情况下采用在现有形式的架空线电力杆塔上改装部分构件,用以安装相应的跳线棒式绝缘子、避雷器及电缆终端等相关装置,用引下线将裸导线引接至电缆终端接头。由于各种电气装置均安装在杆塔上,同时需要与裸导线之间作各种连接,外观上不够协调美观,同时给投运后的带电检修、维护等作业造成诸多不便。而个别工程中,相关单位基于带电检修、维护作业便利性考虑,采用在架空线尽头分别建立两基杆塔,将双回路架空线各分出一回路引到单独的杆塔上再引接至电缆终端的方案,这样又造成了相应的投资和占地面积增加,形成一定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投资和占地面积且便于带电检修、维护等作业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用于将架空的电力线转接至入地的电力电缆,所述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包括钢管杆和设置于所述钢管杆侧部的电缆终端平台; 所述钢管杆包括竖直设置的杆身、内端与所述杆身相连接且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的三层横担,三层所述横担分别为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三层所述横担的外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电力线并将所述电力线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向下方向; 所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平台主杆、安装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主杆上且与三层所述横担的外端相竖直对应的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经三层所述横担转接为竖直向下方向的三根电力线分别在各自与所述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相交处对应连接一根电力电缆的一端部,所述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入地。所述横杆为一水平设置的直杆件,三层所述横担的外端位于所述横杆所对应的一矩形区域中。所述上横担的轴线和所述中横担的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与所述中横担的轴线和所述下横担的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上横担的轴线和所述中横担的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所述中横担的轴线和所述下横担的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均为30°。所述中横担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电力线的轴线的夹角为直角。所述杆身上相轴对称地设置有两组所述三层横担,每组所述三层横担对应连接一个电力线回路中的三条相线;所述杆身两侧设置有两个所述电缆终端平台。所述横担的外端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耐张绝缘子串和竖直方向的跳线绝缘子串,所述电力线依次连接所述耐张绝缘子串的端部和所述跳线绝缘子串的端部从而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向下方向。经三层所述横担转接为竖直向下方向的三根电力线各自经过过渡线夹和户外电缆终端头而对应连接所述电力电缆;所述户外电缆终端头设置于所述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上;每个所述过渡线夹通过导线对应连接有一个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设置于所述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上。每根所述电力电缆均连接有接地电缆,各所述接地电缆均连接至设置在所述电缆终端平台主杆上的电缆接地箱。竖直向下方向的所述电力线经棒式绝缘子固定,所述棒式绝缘子通过棒式绝缘子横担而与所述杆身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用于将架空的电力线引接至入地的电力电缆,其能够使架空线路的引下线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其外观更加协调美观,接线施工清晰便利,不会过多占用安装面积,较节约投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接线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构件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构件的A-A剖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构件的右视图。以上附图中:1、钢管杆;2、电缆终端平台;3、纵向支撑;4、上横担;5、中横担;6、下横担;7、耐张绝缘子串;8、跳线绝缘子串;9、棒式绝缘子横担;10、棒式绝缘子;11、电缆终端平台主杆;12、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13、过渡线夹;14、户外电缆终端头;15、电力电缆;16、避雷器;17、导线;18、接地电缆;19、电缆接地箱;20、电力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用于将IlOkV双回路的架空的电力线转接至入地的电力电缆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包括钢管杆I和设置于钢管杆I侧部的电缆终端平台2。钢管杆I包括杆身3和三层横担。杆身3相对于钢管杆I的安装面(如地面)竖直设置,其采用下端管径大于上端管径的钢管。杆身3的底端具有沿其径向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螺栓孔,从而可以通过螺栓与安装面相紧固,且在连接板上设置有环绕所述杆身3分布且沿其轴向设置的加劲板。三层横担分布与杆身3的上半部分,一组三层横担沿杆身3的轴向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横担4、中横担5和下横担6。相邻两层横担之间的在纵向上的间距相等。各横担均采用杆件,其内端与杆身3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杆身3上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横担内端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多个螺栓相连接。第一部分包括沿杆身3的轴向延伸的若干个环向板、垂直环向板即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一对相平行的第一腹板。第二部分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端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端板的一面上并能够分别与一对第一腹板相贴靠的一对第二腹板,横担设置在端板的另一面上。相贴靠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对应地开设有螺栓孔,从而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与该螺栓孔相匹配的螺栓而实现连接。一组三层横担的轴线在杆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横担4的轴线和中横担5的轴线在杆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与中横担5的轴线和下横担6的轴线在杆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相等。通常,上横担4的轴线和中横担5的轴线在杆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中横担5的轴线和下横担6的轴线在杆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均取30°即可,使得一组三层横担沿杆身3大致呈螺旋上升的形式排布。由于本实施例是用于IlOkV双回路中的装置,因此,在杆身3上相轴对称地设置有两组三层横担,每组三层横担对应连接一个电力线20回路中的三条相线。一组的三层横担的长度并不相同,而是上横担4和下横担6的长度相同且长于中横担5的长度,使得三层横担的外端处于一个狭长的矩形区域中。通常中横担5的长度选用3.2m左右,这样可以使得三层横担中相邻的两层横担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用于将架空的电力线转接至入地的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包括钢管杆和设置于所述钢管杆侧部的电缆终端平台;所述钢管杆包括竖直设置的杆身、内端与所述杆身相连接且轴线在所述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的三层横担,三层所述横担分别为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三层所述横担的外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电力线并将所述电力线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向下方向;所述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平台主杆、安装于所述电缆终端平台主杆上且与三层所述横担的外端相竖直对应的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经三层所述横担转接为竖直向下方向的三根电力线分别在各自与所述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相交处对应连接一根电力电缆的一端部,所述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嵘张元兴戴岳万明玉郭锐乔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