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桃树半直立多主无侧高光效树形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722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桃树半直立多主无侧高光效树形栽培方法,该方法依据株行距不同,每株培养主枝2~4个,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无侧枝或者有少量侧枝;每个主枝按主干形修剪管理,采用单枝更新;每个主枝均为半直立,主枝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0~30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桃树中下部枝量,改变传统平面结果模式为立体结果,顺应桃生长特性,成形快,易修剪;行间通道明确,田间工作省时省力;树体枝叶均匀分布,通风透光,叶片光合作用好,树体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有利于推广现有果园机械应用于桃园,方便机械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桃园的地形地貌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立地条件,栽植密度从每亩22株(株行距5米X6米)至每亩333株(株行距1米X2米)不等,整形方式有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两主枝自然开心形、小冠多主枝杯状形、主干形等,树冠有高有低、树形有直立有开张。但是概括来讲,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稀植大冠型、中密杯状型、中密V字型和高密主干型:1、大冠稀植型在华北桃产区传统桃园多见。定植株行距4?5mX 5?6m,米用多主枝开心形,各主枝均勾分布。2、中密杯状型(小冠开心型)株行距多采用2?3X3?4m,这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栽培模式,在各桃产区尤其是长江流域桃产区和南方桃产区普遍采用,占到露地桃栽培面积的85%以上,但在树冠整形、修剪方面,不同桃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中密V字形V字形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与行向垂直的2个主枝,没有中心干,沿行看呈“V”字形,是否培养侧枝依株距不同而有所差别。目前在一些较新发展的桃园有所应用,株距多为1.5?3m,行距为4?5m,树体高度多在3m以上。4、高密主干形这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模式。主干形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中央领导干,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干上。株距多为1?1.5m,行距1.8?2.5m,多为2m。以上桃栽培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栽培模式单一,地域特点不明显中等密度开心形(中密杯状形)在各主产区都上主导的栽培模式,占80-90%以上,无论是南方降雨量多的地区,或者是北方干旱地区,还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也无论是山区丘陵瘠薄土壤还是平原肥沃地区,基本上大同小异,更多的是在修剪控制上的好坏,是修剪技术的体现。长三角地区的老桃园,中下部枝量非常少,结果部分多集中在顶层,虽然与当地降雨量大、土壤条件较好有一定关系,但一定程度上也与没有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有关。新技术推广的力度和速度不够,需要借助基层技术推广部门的力量。2、行间通道不明确,行距偏小多数桃园株距与行距的差别不大,进入桃园没有明确的行,即行间作业通道不明显,给田间管理带来不便,除增加了修剪、打药、采收等的难度外,果园(特别是中下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也大受影响,必将进一步造成病害发生加重、果实的品质降低。3、树冠矮,树姿过于开张很多地区都存在,占一定比例,突出表现在,无明显行间通道(株行距不分),树冠矮而又过于开张。果园的产量与树冠体积密切相关,矮而平的树冠体积相对较小,且树冠内枝叶密集,中下部透光差,是限制桃园产量的主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品质的提升。高而窄的树冠有效提升了树冠的体积,而且合理地分散了叶面积,改善了树冠的透光条件。适当增加行宽,在行与行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间,不仅有利于行间作业,同时也是一条通风道和透光带,改善了果园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减少病虫发生、提升果实品质都有重要意义。4、机械化程度低仅有少数果园地面管理采用了小型旋耕机,在农药喷施时使用了机械辅助(非行走式),桃园95%以上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劳动强度也较大。除地势、经济因素外,栽培模式是限制机械化程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近几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且在未来将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桃园的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支出必将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桃园的栽培模式也将面临重大变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旨在解决现有的桃栽培方法,桃树中下部枝量少、部分多集中在顶层,桃园行间通道不明确、田间工作费时费工,树冠内枝叶密集、不通风透光、病虫害多发,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依据株行距不同,每株培养主枝2?4个,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无侧枝或者有少量侧枝;每个主枝按主干形修剪管理,采用单枝更新;每个主枝均为半直立,主枝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0?30度。进一步,株行距1.2m X 4.0m,每亩138株,每株留2个主枝;或株行距2.5m X 4.0m,每亩67株,每株留3?4个主枝;南北成行。进一步,定植当年,在萌芽前定干,干高40cm?50cm,依据株行距大小,每株留2个主枝,分别向东、西方向延伸;或留4个主枝,2枝朝东,2枝朝西;通过拉或撑,使各主枝呈半直立状态,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0?30度。进一步,保持每个主枝的顶端生长优势,及时剪除、扭伤或重短接影响主枝延长生长的侧枝。进一步,7月中旬之后,树冠喷洒多效唑或ΡΡ0,促进树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形成花芽,使主枝上的侧枝成为结果枝。进一步,冬剪时,采用长梢修剪,只疏除不适宜结果的粗旺枝、过密枝或病虫枝。进一步,第2年生长季夏剪,只疏除不适宜下一年结果的粗旺枝,冬剪时,疏除当年已结果的老枝,当年新形成的结果枝留作下一年结果,以后每年都如此管理。进一步,每年夏季修剪时,要及时疏除粗度超过筷子的粗枝,及时剪除最上部的粗旺枝,主枝高度保持与行距相当,每年冬剪时将高出部分剪除。本专利技术增加了桃树中下部枝量,改变传统平面结果模式为立体结果,顺应桃生长特性,成形快,易修剪;行间通道明确,田间工作省时省力;树体枝叶均匀分布,通风透光,叶片光合作用好,树体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有利于推广现有果园机械应用于桃园,方便机械化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的桃树半直立多主无侧高光效树形栽培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桃树半直立多主无侧高光效树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桃树半直立多主无侧高光效树形栽培方法依据株行距不同,每株培养主枝2~4个,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无侧枝或者有少量侧枝;每个主枝按主干形修剪管理,采用单枝更新;每个主枝均为半直立,主枝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0~3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崔国朝牛良鲁振华曾文芳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