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058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板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之间设置插板和阀板支承;其特征是:在所述阀板支承上设有内孔,内孔与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在所述内孔的两侧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内孔侧部设置第三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长度小于内孔的长度,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由内孔长度方向一端延伸至内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与第三支撑条所处的内孔侧边之间存在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插板和阀板支承接触时残料的污染,保证插板阀的工作正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板阀,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插板阀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在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之间设置阀体5,阀体5中设置插板2,插板2由拉动杆6实现拉动,插板2设置在阀板支承3上,由阀板支承3支撑住插板使插板2能够沿着插板槽7移动,以实现阀板支承3上的圆口开闭的动作。一般工艺中阀板支承3上都是开设圆口(如图2所示),而目前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的内壁轮廓采用矩形结构,从而造成插板2和阀板支承3的接触面上的残料会污染插板2,再由插板2带入插板槽7污染拉动杆6装置,造成插板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插板阀,避免插板和阀板支承接触时残料的污染,保证插板阀的工作正常。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板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之间设置插板和阀板支承,插板一端与拉动杆连接,拉动杆与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阀板支承上设有内孔,内孔与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阀板支承的内孔呈矩形。进一步的,在所述内孔的两侧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内孔侧部设置第三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长度小于内孔的长度,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由内孔长度方向一端延伸至内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与第三支撑条所处的内孔侧边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条的长度小于内孔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拉动杆安装在插板槽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插板阀,可以避免插板和阀板支承接触时残料的污染,保证插板阀的工作正常。【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插板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阀板支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阀板支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所述插板阀包括上过渡斗1、插板2、阀板支承3、下过渡斗4、阀体5、拉动杆6、插板槽7、内孔8、第一支撑条9、第二支撑条10、第三支撑条11、间隙A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阀体5,阀体5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1,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4,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之间设置插板2和阀板支承3,插板2 —端与拉动杆6连接,拉动杆6与驱动装置连接;如图3所示,在所述阀板支承3上设有内孔8,内孔8与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阀板支承3的内孔8呈矩形,在内孔8的两侧部对应于插板2插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在对应于插板2插入端的内孔8侧部设置第三支撑条11 ;所述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的长度小于内孔8的长度,第三支撑条11的长度小于内孔8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10由内孔8长度方向一端延伸至内孔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与第三支撑条11所处的内孔8侧边之间存在间隙A。在工作时,插板2由拉动杆6拉动退回到插板槽7,以打开通料孔时,料由通料孔中通过;当放料完毕,插板2由拉动杆6拉动插入通料孔,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上的残料可以由插板推至间隙A,掉落至下过渡斗4,以防止插板2在下一次退回到插板槽7中时,将残料带入插板槽7中,污染插板槽7,长久以往造成插板阀无法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所述拉动杆6安装在插板槽7中,插板2由拉动杆6拉动可伸入插板槽7中,以打开阀体5的通料孔,使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贯通,以实现料的通过。【主权项】1.一种插板阀,包括阀体(5),阀体(5)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1),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4),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之间设置插板(2)和阀板支承(3),插板(2) —端与拉动杆(6)连接,拉动杆(6)与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阀板支承(3)上设有内孔(8),内孔(8)与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阀,其特征是:所述阀板支承(3)的内孔(8)呈矩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板阀,其特征是:在所述内孔(8)的两侧部对应于插板(2 )插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条(9 )和第二支撑条(10 ),在对应于插板(2 )插入端的内孔(8)侧部设置第三支撑条(11);所述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的长度小于内孔(8)的长度,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10)由内孔(8)长度方向一端延伸至内孔(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支撑条(9)和第二支撑条(10)与第三支撑条(11)所处的内孔(8)侧边之间存在间隙(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板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支撑条(11)的长度小于内孔(8)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板阀,其特征是:所述拉动杆(6)安装在插板槽(7)中。【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板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之间设置插板和阀板支承;其特征是:在所述阀板支承上设有内孔,内孔与上过渡斗和下过渡斗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在所述内孔的两侧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在对应于插板插入端的内孔侧部设置第三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长度小于内孔的长度,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由内孔长度方向一端延伸至内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与第三支撑条所处的内孔侧边之间存在间隙。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插板和阀板支承接触时残料的污染,保证插板阀的工作正常。【IPC分类】F16K3/30, F16K3/02【公开号】CN105299250【申请号】CN201510815647【专利技术人】吴云水 【申请人】无锡正佳自控系统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3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板阀,包括阀体(5),阀体(5)上设有通料孔,通料孔的上端连接上过渡斗(1),通料孔的下端连接下过渡斗(4),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之间设置插板(2)和阀板支承(3),插板(2)一端与拉动杆(6)连接,拉动杆(6)与驱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阀板支承(3)上设有内孔(8),内孔(8)与上过渡斗(1)和下过渡斗(4)的内壁形状大小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正佳自控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