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机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639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8:03
一种割稻机改良结构,主要包括至少一扶起单元、一输送单元、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至少一第二裁剪组件、至少一输送口及一搅碎分离单元相对构组而成,借此,通过割稻机改良结构,可将因台风天或平时风雨较大时,所导致倾倒的稻子一并收割,进而达到更精确快速且有效地收割稻穗的功效,以提升收割作业效率,具备实用进步性且能减少稻谷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包括至少一扶起单元、一输送单元、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至少一第二裁剪组件、至少一输送口及一搅碎分离单元,借此,达到更精确快速且有效地收割稻穗的功效,以提升收割作业效率具备实用进步性且能减少稻谷的浪费。
技术介绍
—般现有滚筒式割稻机1,包括一驾驶区12、一滚筒11,该滚筒11的预定位置设有多个扶起组件111,该滚筒11后侧与一输送单元13连接,该输送单元13与该滚筒11之间设有至少一裁剪组件14,该输送单元13 —端连接一搅碎分离单元15,如图1所示;然而,一般现有滚筒式割稻机1,虽可收割稻子,但当稻子倾倒时,常需将滚筒式割稻机1的该滚筒11放低至距离地面约五公分,才可有效扶起稻子,而由于该滚筒式割稻机1的扶起组件111的构造为圆弧,故将该扶起组件111放至地面时,无法有效将稻子扶起以送至该裁剪组件14 ;并且,通常整株稻子的高度约为60至100公分,故,若将整株稻子送至该搅碎分离单元进行搅碎,则容易使该搅碎分离单元阻塞,因而造成稻谷的浪费,且相对减缓该滚筒式割稻机1的行进速度以耗费更大的能源进行驱动;因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特针对前述滚筒式割稻机1的缺点进行改善,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提出出一种新型的割稻机改良结构,借此,摒除现有产品的缺点,以增进其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割稻机改良结构,主要通过扶起单元有效将倾倒的稻子扶正,以利于收割稻穗的作业,进而达到精确且有效收割稻穗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包括一驾驶区;至少一扶起单元,该扶起单元设于该驾驶区前侧的预定位置,该扶起单元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两侧各连接至少一传动组件及至少一导轨,该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传动轮及至少一循环驱动组件,该循环驱动组件的预定位置连接至少一扶起座,该扶起座的预定位置设有多个扶起组件,该扶起座一端设有至少一导向组件,该导向组件与该导轨相契合;—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于该扶起单元的后侧,该输送单元一端连接至少一输送口 ;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该第一裁剪组件设于该扶起单元与该输送单元之间;至少一第二裁剪组件,该第二裁剪组件设于该输送单元的底部相邻处;—搅碎分离单元,该搅碎分离单元连接于该输送口的一端;如上述所提及的扶起座,其中,该扶起座为横杆;如上述所提及的扶起单元,其中,该扶起单元的两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升降组件,借此升高或降低该扶起单元;如上述所提及的输送单元,其中,该输送单元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二升降组件,借此升高或降低该输送单元。【附图说明】图1:现有滚筒式割稻机的侧视图。图2: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本技术的前视图(扶起单元)。图4:本技术的部分实施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 滚筒式割稻机11 滚筒111 扶起组件12 驾驶区13 输送单元14 裁剪组件15 搅碎分离单元2 扶起单元21 支架22 导轨23 扶起座231 扶起组件232 导向组件24 传动组件241 传动轮242 循环驱动组件25 第一升降组件3 驾驶区4 输送单元41 输送口42 第二升降组件5 第一裁剪组件51 第二裁剪组件6 搅碎分离单元7 稻子71 稻穗72 稻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及前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驾驶区3 ;至少一扶起单元2,该扶起单元2设于该驾驶区3前侧的预定位置,该扶起单元2包括一支架21,该支架21两侧各连接至少一传动组件24及至少一导轨22,该传动组件24包括至少一传动轮241及至少一循环驱动组件242,该循环驱动组件242的预定位置连接至少一扶起座23,该扶起座23的预定位置设有多个扶起组件231,该扶起座23 —端设有至少一导向组件232 ;—输送单元4,该输送单元4设于该扶起单元2的后侧,该输送单元4 一端连接至少一输送口 41 ;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5,该第一裁剪组件5设于该扶起单元2与该输送单元4之间;至少一第二裁剪组件51,该第二裁剪组件51设于该输送单元4的底部相邻处;—搅碎分离单元6,该搅碎分离单元6连接于该输送口 41 一端;通过该第一裁剪组件5将整株稻子7的前端三十公分收割,以分裁成稻穗71及稻梗72,而后再将稻穗71送至该搅碎分离单元6将该稻穗71搅打成谷穗分离,该稻梗72的非有效部分则通过该第二裁剪组件51进行第二次裁剪予以剃除,借此改善该稻谷的浪费且减少马力的消耗;如上述所提及的导轨22,其中,该导轨22与该导向组件232相契合,借以将该导向组件232导入该导轨22,以固定该扶起座23的方向;如上述所提及的扶起单元2,其中,该扶起单元2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第一升降组件25,该输送单元4 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二升降组件42 ;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传动组件24由至少一传动轮241及至少一循环驱动组件242所组成,该循环驱动组件242的预定位置设有至少一导向组件232,该传动组件24底部设有一导轨22,当该传动组件24转动时,将该导向组件232导入该导轨22,借以固定该扶起座23的方向,以利于扶起倾倒的稻子7 ;请参阅图5至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图,如图所示,通过该传动组件24转动,使得该扶起座23所设有的该扶起组件231勾住该倾倒的该稻子7 —侧,以将该稻子7扶正,而后再由该第一裁剪组件5进行收割,以达到精确快速且有效地收割稻穗的功效;请参阅图7,为本技术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先由该第一升降组件25及该第二升降组件42调整该输送单元4及该扶起单元2的高度位置,再由该扶起单元2所设有的该扶起座23进行稻子7的导正,当该稻子7导正后,由该第一裁剪组件5裁切该稻子7的有效部分,再由该输送单元4将该收割的稻穗71导入该输送口 41,该输送口 41 一端与该搅碎分离单元6连接,通过该搅碎分离单元6将该稻穗71搅碎以分离该稻穗71及该稻壳的部分,再将该稻谷装袋,该稻梗72再由该第二裁剪组件51进行二次裁刀将其裁短;综上所述,本技术为一割稻机改良结构,可有效改善现有滚筒式割稻机1的种种缺点,通过该割稻机改良结构,可有效扶起因台风天或强风所造成倾倒的该稻子7,以减少该稻穗71的浪费;因而本技术能产生更进步、更便利、更符合使用者所需,符合技术专利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割稻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驾驶区; 至少一扶起单元,该扶起单元设于该驾驶区的前侧,该扶起单元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两侧各连接至少一传动组件及至少一导轨,该传动组件的预定位置连接至少一扶起座,该扶起座的预定位置设有多个扶起组件,该扶起座一端设有至少一导向组件,该导向组件与该导轨相契合; 一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于该扶起单元后侧,该输送单元一端连接一输送口 ; 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该第一裁剪组件设于该扶起单元及该输送单元的预定位置;以及 一搅碎分离单元,该搅碎分离单元与该输送口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割稻机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驾驶区;至少一扶起单元,该扶起单元设于该驾驶区的前侧,该扶起单元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两侧各连接至少一传动组件及至少一导轨,该传动组件的预定位置连接至少一扶起座,该扶起座的预定位置设有多个扶起组件,该扶起座一端设有至少一导向组件,该导向组件与该导轨相契合;一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设于该扶起单元后侧,该输送单元一端连接一输送口;至少一第一裁剪组件,该第一裁剪组件设于该扶起单元及该输送单元的预定位置;以及一搅碎分离单元,该搅碎分离单元与该输送口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达
申请(专利权)人:国胜丰工具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