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44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6:26
本申请公开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其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色轮阻隔在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其中,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可充分利用色轮到这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空间。同时该散热齿与气流直接接触,可增加壳体与气流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壳体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快地将壳体内的热量散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投影的色轮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色轮装置中的荧光色轮在受到光源照射时,色轮上的波长转换材料会把激发光转换成受激光,该过程激发光的部分能量会转换成热量被色轮吸收,从而引起荧光粉温度升高,转换效率降低。当前大部分高功率色轮都是依靠送风设备将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色轮所在腔体的内部,再通过管道将热空气从色轮内部带走。但这种主动散热方式需要额外增加送风设备以及配套的管道,而且在进风口和出风口都需要增加防尘设备,如此不仅成本升高,而且也给设备运行到来了更大噪音。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对防尘设备进行维护,才能保证送风的效率和色轮内部空气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色轮散热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以及色轮,所述色轮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色轮位于所述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其中,所述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驱动色轮旋转的马达和用于产生流动气流的扇叶,所述马达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色轮和扇叶均安装在马达上,且都由马达驱动并围绕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旋转。 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齿为多个,且所述散热齿自壳体内侧凸起的方向与马达的转子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安装在马达上,并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所述色轮和扇叶则设置在固定盘上。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盘包括套筒和与套筒相连的盘体,所述固定盘通过套筒套装在马达上,所述色轮固定在盘体上,所述扇叶设置于固定盘的套筒和/或盘体上。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上设有多个通气口。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每相邻两个通气口之间设置一个扇叶。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扇叶直接设置于色轮上。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齿呈圆锥或圆台形。作为所述色轮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外部设有用于壳体散热的外部散热齿。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其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色轮阻隔在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其中,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可充分利用色轮到这两个相对侧壁之间的空间。同时该散热齿与气流直接接触,可增加壳体与气流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壳体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快地将壳体内的热量散出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色轮散热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底壳内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固定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色轮散热装置。该色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色轮。该壳体为一个封闭结构,其具有容置腔。且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该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关可与容置腔连通形成光路通道。该色轮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内,且色轮阻隔在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使得光从第一光路开口或第二光路开口进入壳体内后,经色轮上波长转换材料的转换,把激发光转换成受激光,受激光从第二光路开口或第一光路开口射出。其中,为了能够对色轮进行良好的散热,还设有散热齿。该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这种设计可充分利用色轮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通常情况下,色轮散热装置为扁平状结构,其中设置有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面积会比较大,因此在这两个侧壁可设置较多的散热齿。该散热齿与气流直接接触,可增加壳体与气流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壳体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快地将壳体内的热量散出去。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色轮散热装置。请参考图1,该色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马达3、色轮4和固定盘5。该壳体包括底壳1和盖板2,底壳1和盖板2相互扣合。底壳1和盖板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确保底壳1和盖板2的密封良好。该底壳1和盖板2扣合后,底壳1上的一个侧壁12和盖板2上的另一个侧壁2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侧壁12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13,另一个侧壁21设有第二光路开口 22。除第一光路开口 13和第二光路开口 22外,壳体构成一密封的容置腔。该第一光路开口 13和第二光路开关22可与容置腔连通形成光路通道。该马达3安装在壳体内,这不仅包括马达3直接固定安装在底壳1或盖板2上,也包括马达3通过与壳体固定联接的支架等结构进行固定等方式。该色轮4对应光路开口的位置设置于壳体内,并由马达3驱动进行旋转。这里所说的对应光路开口是指色轮4阻隔在第一光路开口 13和第二光路开口 22之间,从第一光路开口 13或第二光路开口 22进入的光源可照射到色轮4上。色轮4上设有波长转换材料,该波长转换材料可将照射到色轮4上的光源由激发光转换成受激光,受激光从第二光路开口 22或第一光路开口 13射出。在本实施例中,色轮4是通过固定盘5安装在马达3上。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3,该固定盘5包括套筒51和与套筒51相连的盘体52,该固定盘5通过套筒51套装在马达3的转子外壁,该色轮4固定在盘体52上,例如可以是色轮4背光面一侧固定在盘体52上(色轮4上受到光源照射的一面为受光面,色轮4上与受光面相反的一面为背光面),从而使色轮4随马达3的转子一同转动。色轮4与盘体52的中心位置设有孔,通过该孔套在马达3上。这样色轮4高速旋转时由于固定盘5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色轮4的震动,使色光的投射效果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盘5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示,例如还可采用只有一个套筒51的结构,将色轮4直接固定在套筒51上。除此之外,色轮4也可以直接固定于马达3上,而不是通过固定盘5来实现与马达3的联动。相比色轮4直接固定于马达3上,将色轮4作为固件设置在固定盘5上,这样就无需在色轮4上增设任何不必要的装置,降低色轮4的生产成本。而且如果色轮4损坏时,可仅更换色轮4即可,以此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为了能够提高色轮4的散热效率,为此可设置至少一组扇叶,扇叶围绕马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设置于壳体内,且也由马达驱动进行旋转形成类似风扇的结构,用以在壳体内形成流动的气流。这种气流与色轮4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将色轮4上的热量带走,降低色轮4的温度,同时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与壳体又进行接触,将热量传导给壳体,然后壳体再向外将热量散出。为实现扇叶与马达3的连接,本实施例将扇叶设置于固定盘5的盘体52上。具体地,请参考图1,在盘体52的表面设有多个扇叶53,该多个扇叶53整体围绕盘体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光路开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光路开口,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具有凸起设置的散热齿;以及色轮,所述色轮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色轮位于所述第一光路开口和第二光路开口之间;其中,所述散热齿自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内侧向色轮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