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玮专利>正文

医用操作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208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操作钳,包括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外套管、滑动杆和抓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头,所述转轴和第二操作柄固定,所述第一操作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扭力柱、外框壳体以及内框壳体,当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相对转动时,内框壳体挤压扭力柱,从而导致四个扭力柱对内框壳体产生一定的弹性扭矩,从而实现弹力缓冲和反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操作钳
技术介绍
钳子是镊子状器械,其依赖于钳口之间的机械作用来抓持、夹持以及收缩血管或组织。现有的外科手术使用的电凝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电凝钳的两个操作手柄之间没有弹性装置连接,使得操作手柄缺少回弹的弹力,影响操作手感,降低了操作体验。例如申请号201220332027.7,为:一种四极电凝钳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极电凝钳,包括手持部,还包括电极推拉杆和刀片推拉杆,电极推拉杆一端设置在手持部内并与第一扳动件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电凝钳,第一扳动件可带动电极推拉杆沿驱动电极推拉杆的轴向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并带动电凝钳开合,刀片推拉杆一端设置在手持部内并与第二扳动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分离刀片,电凝钳内设置有导向槽,第二扳动件可通过刀片推拉杆带动分离刀片沿导向槽往复运动。该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人体作为负极,其上颚、下颚夹头分别固定有正、负两片电极,上颚、下颚夹头分别形成电流回路,不会将热量扩散到夹头两侧,防止正常组织的额外损伤,在凝固彻底后可方便地使用分离刀片切断血管或切除组织。但是上述电凝钳存在的问题是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凝钳的两个操作手柄之间没有弹性装置连接,使得操作手柄缺少回弹的弹力,影响操作手感,降低了操作体验。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实现操作手柄具有回弹的弹力,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手感的医用操作钳。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医用操作钳,包括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外套管、滑动杆和抓钳机构,上述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柄上,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所述滑动杆穿设在外套管内,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柄,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头,所述转轴和第二操作柄固定,所述第一操作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扭力柱、外框壳体以及内框壳体,第一操作柄上设置有凸出于第一操作柄的表面的2?4根连接柱,外框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柱和内框壳体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四个内角处分别设置有四根圆柱形的扭力柱,扭力柱采用医用硅胶柱,内框壳体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扭力柱夹紧在安装孔的两个内壁以及内框壳体的一个外壁之间,外框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插孔,所述内框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固定头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头插入固定孔时,连接柱插入连接插孔,从而实现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的弹性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当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相对转动时,内框壳体挤压扭力柱,从而导致四个扭力柱对内框壳体产生一定的弹性扭矩,从而实现弹力缓冲和反弹的效果,由于采用医用硅胶部件,避免了金属弹簧容易疲劳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操作手感;扭力件一体式结构设计,且可以方便整体从第一操作柄上拆下,方便医用操作钳高温消毒时,避免对医用硅胶部件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抓钳机构包括抓钳座、第一钳爪、第二钳爪、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所述抓钳座固定在外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钳爪的中部和第二钳爪的中部铰接在抓钳座上,所述第一钳爪的一端和第一连接片的一端铰接在抓钳座上,所述第二钳爪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片的一端铰接在抓钳座上,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动杆上。作为优选,外框壳体上设置有凸出于外框壳体表面的2根连接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操作柄的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扭力件,两个扭力件通过医用硅胶片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当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相对转动时,内框壳体挤压扭力柱,从而导致四个扭力柱对内框壳体产生一定的弹性扭矩,从而实现弹力缓冲和反弹的效果,由于采用医用硅胶部件,避免了金属弹簧容易疲劳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操作手感;扭力件一体式结构设计,且可以方便整体从第一操作柄上拆下,方便医用操作钳高温消毒时,避免对医用硅胶部件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医用操作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医用操作钳取出扭力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滑动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抓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扭力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医用操作钳,包括第一操作柄1、第二操作柄2、外套管3、滑动杆4和抓钳机构5,上述第一操作柄1、第二操作柄2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外套管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柄1上,所述外套管3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5,所述滑动杆4穿设在外套管3内,所述滑动杆4的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柄2,所述滑动杆4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头21,所述转轴和第二操作柄2固定,所述第一操作柄1的外表面设置有扭力件7,所述扭力件7包括扭力柱71、外框壳体72以及内框壳体73,第一操作柄1上设置有凸出于第一操作柄1的表面的2?4根连接柱11,外框壳体7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柱71和内框壳体73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四个内角处分别设置有四根圆柱形的扭力柱71,扭力柱71采用医用硅胶柱,内框壳体73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扭力柱71夹紧在安装孔的两个内壁以及内框壳体73的一个外壁之间,外框壳体72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连接柱11的连接插孔721,所述内框壳体73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固定头21的固定孔731,所述固定头插入固定孔731时,连接柱11插入连接插孔721,从而实现第一操作柄1、第二操作柄2的弹性连接。所述抓钳机构5包括抓钳座51、第一钳爪52、第二钳爪53、第一连接片54以及第二连接片55,所述抓钳座51固定在外套管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钳爪52的中部和第二钳爪53的中部铰接在抓钳座51上,所述第一钳爪52的一端和第一连接片54的一端铰接在抓钳座51上,所述第二钳爪5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片55的一端铰接在抓钳座51上,第一连接片54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片55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动杆4上。所述第一操作柄1的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扭力件7,两个扭力件7通过医用硅胶片6连接。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医用操作钳,包括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外套管、滑动杆和抓钳机构,上述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柄上,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所述滑动杆穿设在外套管内,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柄,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头,所述转轴和第二操作柄固定,所述第一操作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扭力柱、外框壳体以及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操作钳,包括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外套管、滑动杆和抓钳机构,上述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操作柄上,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所述滑动杆穿设在外套管内,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柄,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抓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设置有呈三角形的固定头,所述转轴和第二操作柄固定,所述第一操作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扭力柱、外框壳体以及内框壳体,第一操作柄上设置有凸出于第一操作柄的表面的2~4根连接柱,外框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扭力柱和内框壳体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四个内角处分别设置有四根圆柱形的扭力柱,扭力柱采用医用硅胶柱,内框壳体插入所述安装孔内,扭力柱夹紧在安装孔的两个内壁以及内框壳体的一个外壁之间,外框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插孔,所述内框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插设所述固定头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头插入固定孔时,连接柱插入连接插孔,从而实现第一操作柄、第二操作柄的弹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玮李勇陈娜娜张海容
申请(专利权)人:赵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