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325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2:56
一种水田作业机,具有:第一润滑油通路(18),横跨前传动箱(14)和后车轴箱(16)地设置,且在该第一润滑油通路(18),润滑油从前传动箱(14)流向后车轴箱(16);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横跨前传动箱(14)和后车轴箱(16)地设置,且在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后车轴箱(16)流向前传动箱(14),第一润滑油通路(18)及第二润滑油通路构成为可允许后车轴箱(16)升降,且具有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后车轴箱(16)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期望一种前传动箱内的空气难以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而流入后传动箱的水田作业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田作业机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那样的水田作业机,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该乘坐式插秧机具有:设在机体框架的前部,且收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的传动系的前传动箱;以及设在机体框架的后部,且收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后轮的传动系的后传动箱。后传动箱构成为,相对于机体框架而可绕朝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摆动。另外,横跨前传动箱和后传动箱设有:使润滑油从前传动箱流向后传动箱的第一润滑油通路;以及使润滑油从后传动箱流向前传动箱的第二润滑油通路。由此,在前传动箱与后传动箱之间构建有润滑油的循环路径。通过用循环路径使润滑油循环,从而可实现润滑油的冷却。另外,后传动箱具有对左右一对后轮进行支承的后车轴箱。在后车轴箱,排出润滑油的排出口设成向横向内方开口的状态。通过将后车轴箱内的润滑油从排出口向横方向排出,从而可放出后车轴箱内的润滑油。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3-204693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在后传动箱向上方摆动的情况下,前传动箱内的空气介由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而容易流入后传动箱,这是不希望的。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由于将润滑油从排出口向横方向排出,因此,润滑油容易残留在后车轴箱内的底部,不容易放出后车轴箱内的润滑油。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坐式插秧机中,必须横跨前传动箱和后传动箱设置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变得大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水田作业机,前传动箱内的空气难以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流入后传动箱。另外,期望一种水田作业机,能容易放出后车轴箱内的润滑油。此外,期望一种水田作业机,可简便地构建润滑油的循环路径,可某种程度地冷却润滑油。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具有:机体框架;前传动箱,该前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前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后传动箱,该后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后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悬架机构,该悬架机构将所述后传动箱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可升降;第一润滑油通路,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流向所述后传动箱;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后传动箱流向所述前传动箱,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构成为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升降,并且具有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形成为越朝向其后端而越位于下方地屈曲或弯曲,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是屈曲或弯曲的部分,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相比配置在上方,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中仅在所述前传动箱设有油量表,在所述后传动箱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具有:所述前传动箱侧的第一前侧通路部;以及在所述后传动箱侧,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的升降的第一后侧通路部,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具有:所述前传动箱侧的第二前侧通路部;以及在所述后传动箱侧,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的升降的第二后侧通路部,所述第一前侧通路部中与所述第一后侧通路部连接的连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前侧通路部中与所述第二后侧通路部连接的连接口构成为,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口相比而位于上方。根据本结构特点,即使在后传动箱上升到最高的情况,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后传动箱相比位于上方的部位,而使得空气难以流向后传动箱侧。由此,可实现一种前传动箱内的空气难以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而流入后传动箱的水田作业机。并且,只要将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形成为屈曲或弯曲,就可简单地构成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后传动箱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另外,通过在与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相比位于上方的前传动箱上设置油量表,则可在前传动箱和后传动箱获得油量表的共用化。此外,即使在后传动箱上升到最高的情况,由于第一前侧通路部的连接口及第二后侧通路部的连接口与后传动箱的第一连接口及第二连接口相比位于上方,因此,空气也难以流向后传动箱侧。由此,可实现一种前传动箱内的空气难以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而流入后传动箱的水田插秧机。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佳的是,具有:机体框架;前传动箱,该前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前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后传动箱,该后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后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悬架机构,该悬架机构将所述后传动箱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可升降;第一润滑油通路,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流向所述后传动箱;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后传动箱流向所述前传动箱,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构成为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升降,并且具有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形成为越朝向其后端而越位于下方地屈曲或弯曲,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是屈曲或弯曲的部分,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相比配置在上方,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中仅在所述前传动箱设有油量表。根据本结构特点,即使在后传动箱上升到最高的情况,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后传动箱相比位于上方的部位,而使得空气难以流向后传动箱侧。由此,可实现一种前传动箱内的空气难以通过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而流入后传动箱的水田作业机。并且,只要将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形成为屈曲或弯曲,就可简单地构成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后传动箱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另外,通过在与第一润滑油通路及第二润滑油通路相比位于上方的前传动箱上设置油量表,则可在前传动箱和后传动箱获得油量表的共用化。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佳的是,具有:机体框架;前传动箱,该前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前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后传动箱,该后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后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悬架机构,该悬架机构将所述后传动箱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可升降;第一润滑油通路,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流向所述后传动箱;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后传动箱流向所述前传动箱,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机体框架;前传动箱,该前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前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前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后传动箱,该后传动箱设在所述机体框架的后部,且对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后轮的传动系予以收容;悬架机构,该悬架机构将所述后传动箱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体框架而可升降;第一润滑油通路,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一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前传动箱流向所述后传动箱;以及第二润滑油通路,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横跨所述前传动箱和所述后传动箱地设置,且在该第二润滑油通路,润滑油从所述后传动箱流向所述前传动箱,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构成为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升降,并且具有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形成为越朝向其后端而越位于下方地屈曲或弯曲,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中的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相比而位于上方的部分是屈曲或弯曲的部分,所述前传动箱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及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相比配置在上方,所述前传动箱及所述后传动箱中仅在所述前传动箱设有油量表,在所述后传动箱设有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润滑油通路具有:所述前传动箱侧的第一前侧通路部;以及在所述后传动箱侧,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的升降的第一后侧通路部,所述第二润滑油通路具有:所述前传动箱侧的第二前侧通路部;以及在所述后传动箱侧,可允许所述后传动箱的升降的第二后侧通路部,所述第一前侧通路部中与所述第一后侧通路部连接的连接口,以及所述第二前侧通路部中与所述第二后侧通路部连接的连接口构成为,与上升到最高状态的所述后传动箱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口相比而位于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哲平岸冈雄介北井浩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