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963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双工位三角胶旋转缠绕装置,包括旋转台和设置在旋转台上的中心主体件;所述中心主体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旋转缠绕机构;所述旋转缠绕机构包括从上之下设置在中心主体件上的若干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有六根,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三角胶接头检测的工序,从而大幅度而缩短三角胶与钢丝圈的缠绕贴合时间,提高产品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双工位三角胶旋转缠绕装置,属于轮胎成型配套

技术介绍
目前,立式单工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在三角胶与钢丝圈先完成绝大部分的贴合,在定长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裁断,再最终完成整个贴合工作;与此同时在完成整圈贴合后还需在检测装置的配合下对接头进行检测,最终卸料机构卸下完成贴合并通过检测的三角胶钢丝圈,才能将下一个钢丝圈送入三角胶缠绕装置进行下一个缠绕贴合。立式单工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成型时间长,效率低下;三角胶与钢丝圈在贴合成型后需要占用一定时间对三角胶接头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下一个钢丝圈需要在等待位置等待三角胶与钢丝圈的贴合并完成检测工作,下一个钢丝圈才能送入三角胶旋转缠绕装置进行产品的缠绕贴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在现有立式单工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的基础上,改造成一个立式双工位三角胶自动贴合机,改变三角胶接头检测的工序,从而大幅度而缩短三角胶与钢丝圈的缠绕贴合时间,提尚广品成型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台和设置在旋转台上的中心主体件;所述中心主体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旋转缠绕机构;所述旋转缠绕机构包括从上之下设置在中心主体件上的若干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有六根,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相同,均包括呈钝角的两个支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的一条支臂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旋转盘上,所述转动轴均布在旋转盘上,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四支撑臂、第五支撑臂和第六支撑臂的另一条支臂均设有滚轮;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四支撑臂和第五支撑臂的滚轮均设置在直线轨道上;所述中心主体件上还设有中心盘,所述第三支撑臂的另一条支臂设置在中心盘上;所述中心盘与气缸相连;所述第六支撑臂的滚轮通过支撑轴设置在中心主体件的顶部;所述旋转盘为圆环状,旋转盘的内部边缘通过设置在中心主体件上的四个旋转轴定位转动旋转。本专利技术所述旋转台的旋转角度为0-360 °。所述旋转台包括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之间的角度为180°,所述旋转台工作状态下的旋转角度为180°。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旋转台与中心主体件连接实现整个装置的180°正反转,滚轮安装在支撑臂上,支撑臂连接到中心盘上,其中一个中心臂通过支撑轴与中心主体件相连中心主体件上安装动力气缸拉动中心盘,动力气缸与中心盘相连,动力气缸拉动中心盘,通过支撑轴和中心盘上的直线导轨将作用力传递给各个支撑臂和滚轮,实现各个支撑臂的张开与闭合,最终将钢丝圈撑住。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台带动中心主体件实现整个装置两个工位的180°正反转,尚未缠绕贴合的钢丝圈不必再等待上一个钢丝圈与三角胶的贴合完成就可以将钢丝圈送上装备工位;同时三角胶与钢丝圈缠绕贴合后不必立即对接头进行检测,而是待180旋转后进入等待工位再进行接头的检测,从大幅度而缩短三角胶与钢丝圈的缠绕贴合周期,提高产品成型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图中:1_旋转台;2-气缸;3_中心主体件;4_中心盘;5_旋转盘;6_支撑臂;601-第一支撑臂;602_第二支撑臂;603_第三支撑臂;604_第四支撑臂;605_第五支撑臂;606-第六支撑臂;7-滚轮;8_直线导轨;9_旋转轴;10-支撑轴;11-钢丝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包括旋转台1和设置在旋转台1上的中心主体件3 ;所述中心主体件3的两侧对称设置旋转缠绕机构;所述旋转缠绕机构包括从上之下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上的若干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有六根,包括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 ;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相同,均包括呈钝角的两个支臂,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的一条支臂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旋转盘5上,所述转动轴均布在旋转盘5上,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的另一条支臂均设有滚轮7 ;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四支撑臂604和第五支撑臂605的滚轮7均设置在直线轨道8上;所述中心主体件3上还设有中心盘4,所述第三支撑臂603的另一条支臂设置在中心盘4上;所述中心盘4与气缸2相连;所述第六支撑臂606的滚轮7通过支撑轴10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的顶部;所述旋转盘5为圆环状,旋转盘5的内部边缘通过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上的四个旋转轴9定位转动旋转。本专利技术所述旋转台1的旋转角度为0-360°。所述旋转台1包括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之间的角度为180°,所述旋转台1工作状态下的旋转角度为180°。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旋转台与中心主体件连接实现整个装置的180°正反转,滚轮安装在支撑臂上,支撑臂连接到中心盘上,其中一个中心臂通过支撑轴与中心主体件相连中心主体件上安装动力气缸拉动中心盘,动力气缸与中心盘相连,动力气缸拉动中心盘,通过支撑轴和中心盘上的直线导轨将作用力传递给各个支撑臂和滚轮,实现各个支撑臂的张开与闭合,最终将钢丝圈撑住。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台带动中心主体件实现整个装置两个工位的180°正反转,尚未缠绕贴合的钢丝圈不必再等待上一个钢丝圈与三角胶的贴合完成就可以将钢丝圈送上装备工位;同时三角胶与钢丝圈缠绕贴合后不必立即对接头进行检测,而是待180旋转后进入等待工位再进行接头的检测,从大幅度而缩短三角胶与钢丝圈的缠绕贴合周期,提高产品成型效率。如图3所示,装置中存在两个工位。在进行工作时,装置的一侧首先会在滚轮上安放一个钢丝圈,然后在动力气缸和上部的支撑臂在支撑轴的联合拉动下,使该侧的中心盘往下移动,通过旋转盘致使该侧六个支撑臂将钢丝圈撑开,撑开后整个装置在旋转台的作用下旋转180°工位互换,进而将三角胶缠绕在钢丝圈上;而在三角胶在钢丝圈缠绕的同时,钢丝圈放置在处于另一工位侧的滚轮上,然后在动力气缸和上部的支撑臂在支撑轴的联合拉动下,使该侧的中心盘往下移动,通过旋转盘致使该侧六个支撑臂将钢丝圈撑开;当一侧完成三角胶与钢丝圈的贴合和另一侧已将钢丝圈放置在滚轮上并撑开时,在转台的带动下旋转180°工位互换;在旋转180°工位互换后,未贴合三角胶的钢丝圈进行缠绕贴合,而完成三角胶缠绕贴合的钢丝圈进入检测工序,检测完毕后,在动力气缸和上部的支撑臂在支撑轴的联合推动下,已完成三角胶缠绕贴合与检测的钢丝圈松开,将其取下,再放入新的钢丝圈并撑开再次循环。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双工位正反转旋转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台(1)和设置在旋转台(1)上的中心主体件(3);所述中心主体件(3)的两侧对称设置旋转缠绕机构;所述旋转缠绕机构包括从上之下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上的若干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有六根,包括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相同,均包括呈钝角的两个支臂,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三支撑臂(603)、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的一条支臂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旋转盘(5)上,所述转动轴均布在旋转盘(5)上,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四支撑臂(604)、第五支撑臂(605)和第六支撑臂(606)的另一条支臂均设有滚轮(7);所述第一支撑臂(601)、第二支撑臂(602)、第四支撑臂(604)和第五支撑臂(605)的滚轮(7)均设置在直线轨道(8)上;所述中心主体件(3)上还设有中心盘(4),所述第三支撑臂(603)的另一条支臂设置在中心盘(4)上;所述中心盘(4)与气缸(2)相连;所述第六支撑臂(606)的滚轮(7)通过支撑轴(10)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的顶部;所述旋转盘(5)为圆环状,旋转盘(5)的内部边缘通过设置在中心主体件(3)上的四个旋转轴(9)定位转动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宪磊管亚峰史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益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