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崇兴专利>正文

隔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375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隔震器,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载座及第二载座,于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的相向面相对应地分别凹设有呈凹弧面形态的滑动导槽;滑动盘以可滑动形态设于第一载座的滑动导槽且于朝向第二载座方向的侧面设有呈凹弧面形态的滑动凹槽;滑动体以可滑动形态设于该滑动盘与该第二载座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隔震器的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之间形成三个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的隔震减震手段,有效地以最精简的结构大幅提高隔震速度及减震效率,解决现有隔震器由于结构过于复杂或隔震减震效率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吸收或消除水平及垂直方向振动能量的隔震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化且具备三个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的隔震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楼建筑、桥梁或精密机械设备等大型结构物体,通常会设置隔震器或减震器来吸收地震时产生的能量与震动。针对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的隔震及减震的需求,申请人陆续开发设计出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54124号「地震能量转换器」及中国台湾公告第585955号「建筑物的避震器构造」等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隔震装置。现有隔震装置主要是由第一载座、第二载座及滑动块等构件组成,于第一载座顶面及第二载座底面相对应地设有呈凹弧形曲面状的滑动槽,滑动块以弧形曲面接触方式设置于两滑动槽之间,利用滑动块与上、下凹弧形滑动槽形成可以自动回归原位的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设计,在发生地震或受到振动时,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水平及垂直移动而隔绝震动的传递及吸收震动能量,借以产生隔震及减震的效能。现有的隔震装置虽然已经能够利用设置在第一载座与滑动块之间及滑动块与第二载座之间的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产生全方位的隔震及减震效能。但现有的隔震装置仅以两个凹弧形滑动机制产生隔震及消能作用,能够提供的隔震速度及减震效率均受到局限,对于要求大规模且快速隔震减震条件的隔震设备,往往只能以增加隔震装置的数量或加大隔震装置的规格尺寸等方式来因应,产生隔震设备的结构复杂化、设备成本增加及安装匹配困难度高等诸多问题,实有加以研究改进的必要。为解决现有滑动式隔震装置的隔震减震的速度及效率不足的问题及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提出一种结构简化且具备三个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的隔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化且具备三个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的隔震器,其是在第一载座与滑动体之间设有一个滑动盘,有效地以最为精简的结构设计,在隔震器的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之间形成三个凹弧形曲面滑动机制的隔震减震手段,能够大幅提高隔震速度及减震效率,有效解决现有隔震装置所存在的不足及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隔震器,包括:一第一载座及一第二载座,该第一载座与该第二载座以相对应方式间隔设置,并于相向面相对应地分别凹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滑动导槽;一滑动盘,其设有一弧凸盘面,该弧凸盘面以能滑动地抵靠接触于该第一载座的滑动导槽,且该滑动盘于朝向该第二载座方向的侧面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滑动凹槽;以及一滑动体,其以能滑动地设于该滑动盘与该第二载座之间,该滑动体的两个端面均设为一弧凸面且分别匹配抵靠接触于该滑动盘的滑动凹槽及该第二载座的滑动导槽。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滑动盘于所述滑动凹槽的边缘设置一呈围框形状的限止凸缘。所述的隔震器,其中于所述第一载座和所述滑动盘之间、所述滑动盘和所述滑动体之间,以及所述滑动体和所述第二载座之间的其中一个以上的接触面设有一阻尼层。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阻尼层的材料特性随距离所述第一载座、所述第二载座、所述滑动盘或所述滑动体的中心位置而改变。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滑动体包括一第一滑块及一第二滑块,于该第一滑块及该第二滑块之间设有一万向铰接结构。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万向铰接结构包含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向面分别形成的一凹弧槽及一匹配抵靠于该凹弧槽的凸部。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万向铰接结构包含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的相向面分别形成的一凹弧槽及一匹配抵靠于该凹弧槽的凸部。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万向铰接结构包含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向面各形成的一凹弧槽及一匹配抵靠设置于两该凹弧槽之间的承接块;所述承接块为圆球状或扁球形。所述的隔震器,其中所述第一载座与所述第二载座可以上下对换。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于滑动体与第一载座之间设有一个滑动盘,在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之间形成三个凹弧形滑动机制,相较于现有仅具有两个滑动机制的隔震器,本专利技术有效提高隔震器的隔震减震速度及效率。2.本专利技术采取于滑动体与第一载座之间设置滑动盘的方式,有效地以最为精简的结构设计,在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之间形成三个滑动机制的隔震减震手段,能够简化隔震器的组成结构及降低设备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滑动体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是以万向铰接结构相连结,能够调整改变第一载座与第二载座(建筑物)的相对装设位置及角度,提高隔震器安装使用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第一载座11滑动导槽20第二载座21滑动导槽30滑动盘31弧凸盘面32滑动凹槽33限止凸缘40滑动体401、402弧凸面41第一滑块411凹弧槽412凸部42第二滑块421凸部422凹弧槽43、44承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以安装运用于建筑物、桥梁、仪器设备、晶圆制程设备的底部或建筑物结构体之间的隔震器,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运用的范畴,本专利技术不作特定的限制,请参阅各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器设有一可安装于地面、楼板或建筑基础上的第一载座10、一位于该第一载座10上方且与该第一载座10呈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载座20、一以可滑动形态设于该第一载座10的滑动盘30,以及一以可滑动形态设于该滑动盘30与该第二载座20之间的滑动体40。其中,该第一载座10与该第二载座20的设置位置可以上下对换。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隔震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前述的第一载座10及前述的第二载座20于相向面相对应地分别凹设有一呈凹弧面形态的滑动导槽11、21;前述的滑动盘30为配合该第一载座10的滑动导槽11且规格尺寸小于该滑动导槽11的圆形凹弧状盘体构造,该滑动盘30设有一与该滑动导槽11相匹配且以可滑动形态贴靠接触的弧凸盘面31,及一朝向该第二载座20方向且呈凹弧面形态的滑动凹槽32,并于该滑动凹槽32的边缘设置一呈围框形态的限止凸缘33;前述的滑动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器包括:一第一载座及一第二载座,所述第一载座与所述第二载座以相对应方式间隔设置,并于相向面相对应地分别凹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滑动导槽;一滑动盘,其设有一弧凸盘面,所述弧凸盘面以能滑动地抵靠接触于所述第一载座的滑动导槽,且所述滑动盘于朝向所述第二载座方向的侧面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滑动凹槽;以及一滑动体,其以能滑动地设于所述滑动盘与所述第二载座之间,所述滑动体的两个端面均设为一弧凸面,且两所述弧凸面对应匹配抵靠接触于所述滑动盘的滑动凹槽及所述第二载座的滑动导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器包括:
一第一载座及一第二载座,所述第一载座与所述第二载座以相对应方式间隔设
置,并于相向面相对应地分别凹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滑动导槽;
一滑动盘,其设有一弧凸盘面,所述弧凸盘面以能滑动地抵靠接触于所述第一载
座的滑动导槽,且所述滑动盘于朝向所述第二载座方向的侧面设有一呈凹弧面形状的
滑动凹槽;以及
一滑动体,其以能滑动地设于所述滑动盘与所述第二载座之间,所述滑动体的两
个端面均设为一弧凸面,且两所述弧凸面对应匹配抵靠接触于所述滑动盘的滑动凹槽
及所述第二载座的滑动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盘于所述滑动凹槽的
边缘设置一呈围框形状的限止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载座和所述滑动盘
之间、所述滑动盘和所述滑动体之间,以及所述滑动体和所述第二载座之间的其中一
个以上的接触面设有一阻尼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载座和所述滑动盘
之间、所述滑动盘和所述滑动体之间,以及所述滑动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崇兴
申请(专利权)人:蔡崇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